文章解析

wèi
jìn
jiā
wéi
liù
yùn
chóng
wēi
z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hǎi
nèi
shēng
huá
bìng
zài
shēn
qiè
zhōng
wén
jué
lún
yáo
zhī
duì
fēng
zhāng
cǎo
tóng
wéi
xiàn
chén
zǒu
wǎng
lái
yíng
juàn
zhóu
chú
guān
zhǎng
lún
zhì
cóng
cháng
qìng
gāo
shī
dào
yuán
biàn
xīn
yǒu
wén
cái
zhì
chǐ
齿
tōng
zi
chén
qín
shū
qiú
wáng
càn
yóu
shèng
wài
rén

译文

你的声名才华冠绝海内,箱中文稿无与伦比。遥想你独自起草奏章的身影,忽忆你我曾同为谏臣。书信往来堆满卷轴,互撰诏书执掌纶诰。公文自长庆年间返归古朴,诗歌至元和时体例革新。你我各有聪慧如文姬的幼女,却都无子嗣继承家学。琴书何必求王粲般的才子,传给女儿胜过留给外人。

逐句剖析

"海内声华并在身":你的声名才华冠绝海内,

# 声华:声誉。

"箧中文字绝无伦":箱中文稿无与伦比。

# 绝无伦:没有人可以相比。自注:“美微之也。”

"遥知独对封章草":遥想你独自起草奏章的身影,

# 独对封章草:指元稹在越州独自起草章奏。封章,密封的章奏。臣下言机密事,用封套缄封进呈。

"忽忆同为献纳臣":忽忆你我曾同为谏臣。

# 同为献纳臣:指元稹于元和元年为左拾遗,白居易于元和三年至五年为左拾遗。献纳,指向皇帝进言供采纳,是速官的职责。

"走笔往来盈卷轴":书信往来堆满卷轴,

# 走笔往来盈卷轴:自注:予与微之前后寄和诗数百篇,近代无如此多有也。走笔:挥笔疾书。

"除官递互掌丝纶":互撰诏书执掌纶诰。

# 除官递互掌丝纶:自注:予除中书舍人,微之撰制词。微之除翰林学士,予撰制词。长庆元年二月,元稹自知制诰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长庆元年十月,白居易自知制诰转中书舍人。递互:轮流。

"制从长庆辞高古":公文自长庆年间返归古朴,

# 制从长庆辞高古:自注:微之长庆初知制诰,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制,皇帝命令的一种。辞高古,指元稹所撰制诰文字复古,对骈体公文有所改变。

"诗到元和体变新":诗歌至元和时体例革新。

# 诗到元和体变新:自注: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

"各有文姬才稚齿":你我各有聪慧如文姬的幼女,

# 各有文姬才稚齿:自注:蔡邕无儿,有女琰,字文姬。

"俱无通子继余尘":却都无子嗣继承家学。

# 俱无通子继余尘:自注:陶潜小男名通子。与上句合指两人各有幼女,没有儿子传家。余尘:遗留的踪迹。

"琴书何必求王粲":琴书何必求王粲般的才子,

# 王粲: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先投荆州刘表,未受重用。后依曹操,官至侍中。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王粲十几岁时在长安拜访蔡邕,蔡邕宾客满座,听到王粲来,急忙出迎,对宾客说:“此王公(畅)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与女犹胜与外人":传给女儿胜过留给外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是白居易写给挚友元稹的一首七言排律。前四句盛赞元稹的文学成就,追忆二人共同起草奏章、互撰制词的仕途经历;中四句总结“元和体”诗歌的革新意义;末四句以蔡文姬、陶渊明之子的典故,表达对元稹后继无人的遗憾,并以“琴书何必求王粲”的豁达劝慰友人。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展现了唐代文人唱和诗的艺术高度与元白友谊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全诗以与元稹的文学交往为线索,前四句通过“海内声华”“箧中文字”等意象,赞美元稹的文采斐然与二人互为知音的深厚情谊;中四句追忆共同起草奏章、互撰制词的仕途经历,展现“元和体”诗风的革新;末四句以“文姬才稚齿”“无通子继余尘”的典故,既表达对元稹后继无人的遗憾,又以“与女犹胜与外人”的豁达收束,暗含对友情的珍视。全诗以平实语言回顾文学交游,展现了唐代文人唱和诗的精髓。

2. 分段赏析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前四句以“海内声华”开篇,盛赞元稹的文学成就与朝堂地位。“箧中文字绝无伦”以藏书喻文采,凸显其作品独步天下;“遥知独对封章草”虚写元稹起草奏章的孤傲身影,“忽忆同为献纳臣”则追忆二人同为谏官的峥嵘岁月,今昔对比中暗含惺惺相惜之情。中四句“走笔往来盈卷轴”以书信往来的浩繁,展现二人诗酒唱和的深厚交谊;“除官递互掌丝纶”追述互撰制诰的仕途佳话,印证彼此政治与文学的双重默契。“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总结元白对唐代文坛的革新贡献,点明“元和体”的文学史意义。后四句“文姬才稚齿”以蔡文姬喻元稹之女的早慧,“俱无通子”借陶潜之子暗指元稹无男性子嗣继承家学,流露对友人身后事的隐忧。末句“琴书何必求王粲”以反问收束,主张以家眷传承文化血脉,淡化遗憾,升华友情的永恒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下一篇:唐·施肩吾《观叶生画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