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先照山":月亮升起首先照亮了山峦,
"风生先动水":微风拂来最先吹动了水面。
"亦如早蝉声":就如同那早蝉的声音,
"先入闲人耳":最先传入悠闲之人的耳中。
"一闻愁意结":一听到这声音愁绪便凝结,
"再听乡心起":再听思乡之情就涌上心头。
"渭上新蝉声":渭水上新起的蝉声,
# 新:一作村。
"先听浑相似":初听起来全然相似。
"衡门有谁听":简陋的门上有谁在倾听,
"日暮槐花里":在日暮时分的槐花林里。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的自然之景,引出早蝉声,借听到蝉声,抒发自己的愁意和思乡之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以声衬静:“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用早蝉的声音衬托周围环境的安静,也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在寂静中更易引发愁绪。
2. 分段赏析
《早蝉》首句“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先照亮山峦,风吹动水面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为早蝉声的出现做铺垫;“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将早蝉声巧妙引入,“先入”生动地写出蝉声最先传入悠闲之人的耳中,引发思绪;“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直接点明听到蝉声后的情感变化,由愁绪郁结到思乡之情涌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将渭上的蝉声与此时所听相联系,感慨在简陋的居所,日暮时分,又有谁会倾听这蝉声,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上一篇:唐·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
下一篇:唐·白居易《初入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