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xiá
yǒu
g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àng
yǒu
wàn
rèn
shān
xià
yǒu
qiān
zhàng
shuǐ
cāng
cāng
liǎng
jiān
kuò
xiá
róng
wěi
táng
xiā
zhí
xiè
yàn
zhōng
zhì
wèi
hēi
yán
hūn
fēng
bái
làng
shí
dāo
jiàn
xiǎo
shí
chǐ
齿
xíng
kuàng
qiān
sān
bǎi
rǎn
ruò
zhú
miè
niàn
𥮘
wēi
shī
zhǐ
diē
wán
zhōu
shēng
cháng
wén
zhàng
zhōng
xìn
mán
xíng
piāo
chén
rén
jǐn
fēi
jūn
kuàng
shí
mìng
jiǎn
chuǎn
shì
cháng
kǒng
cái
shēn
zuò
míng

译文

上面是高耸入云的万仞大山,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千丈江水。两岸郁郁苍苍,江道狭窄得仅能容许一条小船通过。瞿塘峡水流湍急,如雷霆直泻而下,滟滪堆雄伟地屹立在江中心。还没到夜晚,黑色的岩石就已显得昏暗,没有起风,江面上却涌起白色的浪花。大的石头像刀剑一样锋利,小的石头像牙齿一般尖锐。在这里连一步都难以行走,更何况这长长的一千三百里水路。竹筏用细细的竹蔑编排而成,撑船师傅的脚踩在上面摇摇晃晃,十分危险。一旦失足翻船,就没有完好的船只,我的性命就系在这上面了。常听说只要秉持着忠诚守信的品德,即使是在偏远落后的蛮貊之地也能通行无阻。自古以来那些在江中漂流沉没的人,难道都是品行不端的小人吗?更何况我的时运和命运,实在难以依靠。我常常担心自己这样没有出众才能的人,最终会在这默默无闻中毫无建树地死去。

逐句剖析

"上有万仞山":上面是高耸入云的万仞大山,

"下有千丈水":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千丈江水。

"苍苍两崖间":两岸郁郁苍苍,

# 崖:一作岸。

"阔狭容一苇":江道狭窄得仅能容许一条小船通过。

# 一苇:形容船小,似一片苇叶。语本《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瞿唐呀直泻":瞿塘峡水流湍急,如雷霆直泻而下,

# 呀:张口的样子。

"滟滪屹中峙":滟滪堆雄伟地屹立在江中心。

# 中峙:直立在中间。

"未夜黑岩昏":还没到夜晚,黑色的岩石就已显得昏暗,

"无风白浪起":没有起风,江面上却涌起白色的浪花。

"大石如刀剑":大的石头像刀剑一样锋利,

"小石如牙齿":小的石头像牙齿一般尖锐。

"一步不可行":在这里连一步都难以行走,

"况千三百里":更何况这长长的一千三百里水路。

# 千三百里:作者原注:“自峡州至忠州,滩险相继,凡一千三百里。”

"苒箬竹篾𥮘":竹筏用细细的竹蔑编排而成,

# 篾�:香蒲草。此处指拉船续索柔弱不坚。𥮘:音念。,苒箬:柔弱的样子。

"欹危楫师趾":撑船师傅的脚踩在上面摇摇晃晃,十分危险。

# 楫师:船工。师:划船的船工。楫,船桨。,欹:倾斜。

"一跌无完舟":一旦失足翻船,就没有完好的船只,

# 一跌无完舟:言蒲草和竹篾做的签,船工倾危的脚,一跌倒,船就完蛋。跌:指翻倒。

"吾生系于此":我的性命就系在这上面了。

"常闻仗忠信":常听说只要秉持着忠诚守信的品德,

# 常闻仗忠信:“常闻”二句:语本《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蛮貊可行矣":即使是在偏远落后的蛮貊之地也能通行无阻。

# 蛮貊: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视称呼。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通称。貊(mò):古代对北方各族的通称。

"自古漂沉人":自古以来那些在江中漂流沉没的人,

# 漂沉:被贬谪的人。沉:一作流。

"岂尽非君子":难道都是品行不端的小人吗?

"况吾时与命":更何况我的时运和命运,

"蹇舛不足恃":实在难以依靠。

# 恃:依仗。,蹇舛:(jiǎn chuǎn)艰难不顺利。蹇:足跛,行走不便。

"常恐不才身":我常常担心自己这样没有出众才能的人,

# 不才:没有才能。谦词。

"复作无名死":最终会在这默默无闻中毫无建树地死去。

# 无名:《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入峡有感》是唐代白居易所作。元和十四年春赴忠州途中入三峡时创作。主题为借峡中险阻,抒发对人生境遇的忧惧、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及未展才的惋惜。内容写峡中山高水险、行舟艰难。写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对比等。开篇绘险势,中间写水石之危和行舟之难,结尾抒忧惧与无奈。该诗纪实与夸张结合,将峡中惊险与人生喟叹相融,情感真挚,生动展现诗人彼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中“万仞”“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水之深,突出了峡谷地势的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险。比喻:“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把江中的大石比作刀剑,小石比作牙齿,形象地写出石头的尖锐和危险,生动地展现了江中行舟时周围环境的恶劣,仿佛行舟随时会被这些“刀剑”“牙齿”伤害,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表现力。对比:“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将行舟一步之难与要航行的千三百里的漫长行程进行对比,突出了行程的艰难和漫长,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这艰险旅程中的担忧和无奈,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所面临的困境之严峻。借景抒情:诗歌前半部分大量笔墨描写峡谷的险峻景色,如“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描绘了瞿塘峡江水奔涌、滟滪堆屹立、岩石昏暗、白浪翻涌的景象,后半部分则抒发了“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等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借峡中险峻之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使景与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直抒胸臆:“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恐惧,担心自己没有施展才华就默默无闻地死去,将内心的情感毫无掩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痛苦。用典:“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运用了典故,意思是常听说只要凭借忠信的品德,即使在蛮貊之地也能通行无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道德力量的一种期望,同时也通过与现实中自身困境的对比,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诗人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峡谷的险峻地势,“万仞山”“千丈水”极言山之高、水之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苍苍”二字描绘出两岸的苍茫之色,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神秘的氛围。“阔狭容一苇”则写出了峡谷江面的狭窄,只有小船才能勉强通过,突出了空间的局促感,也为下文写行舟之险做了铺垫。“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此句具体描写瞿塘峡的水势和景象。“瞿唐呀直泻”写出了瞿塘峡江水奔涌直泻的磅礴气势,展现出水流的湍急与凶猛。“滟滪屹中峙”描绘了滟滪堆在江中心傲然屹立的姿态,与奔腾的江水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更显江水的冲击力。“未夜黑岩昏”,还没到夜晚,岩石就已经显得昏暗,暗示了峡谷的幽深。“无风白浪起”,没有风却有白浪翻涌,进一步强调了江水的不平静和凶险,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恐惧。“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诗人将江中的大石比作刀剑,小石比作牙齿,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的尖锐和危险,仿佛它们随时会对行舟造成伤害。在这样的环境下,连一步都难以行进,更不用说要在这艰险的峡谷中航行一千三百里,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行程的艰难和漫长,也表达了对未来路途的担忧。“苒箬竹篾𥮘,欹危楫师趾。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苒箬竹篾𥮘”描绘了竹篾编制的船帆等在风中飘动的样子,“欹危楫师趾”则写出了船夫在倾斜危险的船上艰难地操控着船桨,脚也站不稳的状态。“一跌无完舟”直接表明一旦船翻了就没有完好的船只,意味着船毁人亡,“吾生系于此”则强调了自己的生命完全系于这一叶扁舟之上,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身处险境时的紧张和无助,将行舟的危险和自身命运的息息相关展现得淋漓尽致。“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自古漂沉人,岂尽非君子”:诗人在感受到现实的危险和困境后,思绪开始转向对人生和道德的思考。他常听说只要凭借忠信的品德,即使在蛮貊之地也能通行无阻。自古以来,在这江水中漂流沉没的人,难道都是无德的小人吗?这里诗人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遭遇发出了质疑,暗示了即使有良好的品德和信念,也不一定能在这艰难的世界中平安顺遂,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诗人进一步感慨自己的时运和命运,“蹇舛不足恃”表明自己命运坎坷,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他常常担心自己这样没有才能的人,会在这艰难的旅途中默默无闻地死去。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将诗人内心的恐惧、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推向了高潮,既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展的遗憾,又流露出对生命消逝的恐惧,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早蝉》

下一篇:唐·白居易《寒闺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