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dào
cūn
zhái
yǒu
g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ōng
mén
lèi
mǎn
jīn
tíng
huā
zhǔ
liǎng
huí
chūn
xuān
chuāng
lián
jiē
jiù
zhǐ
shì
táng
qián
qiàn
rén

译文

我刚想进入中门,可看见这荒凉的情景已忍不住泪水簌簌地流下,庭院中花儿仍在迎春开放,可已两年没有了主人。窗户帘幕都和过去一样,只是厅堂前少了一个人。

逐句剖析

"欲入中门泪满巾":我刚想进入中门,可看见这荒凉的情景已忍不住泪水簌簌地流下,

"庭花无主两回春":庭院中花儿仍在迎春开放,可已两年没有了主人。

"轩窗帘幕皆依旧":窗户帘幕都和过去一样,

"只是堂前欠一人":只是厅堂前少了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到毓村宅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居时的感慨与哀思。诗中通过对故居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物是人非的悲凉。诗人回到毓村宅,看到庭院中的花木依旧,轩窗和帘幕也如往昔,但曾经熟悉的人却已不在,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与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重到毓村宅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参加进士科考试并中了第四名进士。考中后,他立即返回洛阳,将这一喜讯告知母亲和其他亲人。回到洛阳后,白居易前往东城毓材坊的旧宅探望,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白居易的家族在洛阳毓材坊有宅园,祖坟在北邙山。他的曾祖父白温迁居洛阳后,家族在此定居。白居易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多次在洛阳生活,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此次重访旧宅,他发现虽然景物依旧,但亲人已不在,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亲人离世的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诗人通过“庭花无主”与“轩窗帘幕皆依旧”的对比,突出了湘灵的缺席对诗人内心的巨大冲击。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诗人回忆起曾经与湘灵共同生活的地方,如今却物是人非。诗人刚踏入曾经的庭院,泪水就已湿透衣巾。庭中的花儿虽依旧盛开,但已无人相伴,徒留诗人独自面对这满庭春色。后两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诗人的目光转向屋内,轩窗、帘幕一切如旧,但曾经的恋人却已不在。诗人用“欠一人”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对湘灵的思念,这种缺失感让诗人倍感孤独和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下一篇:唐·李白《乐府杂曲·鼓吹曲辞·雉子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