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tòng
tá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jūn
kuā
tōng
táng
hǎo
tōng
táng
shèng
tōng
táng
zài
chǔ
yuǎn
zài
xún
yáng
西
qīng
luó
niǎo
niǎo
guà
yān
shù
bái
xián
chù
chù
shā
shí
mén
zhōng
duàn
píng
chū
bǎi
zhàng
jīn
tán
zhào
yún
chǔ
cāng
làng
chuí
diào
wēng
zhào
fēi
xiāng
féng
xiāng
shí
chū
rào
tōng
táng
biān
qīng
shuǐ
míng
bié
yǒu
huàn
shā
láng
xíng
jǐn
绿
tán
tán
zhuǎn
yōu
shì
líng
chūn
liú
qín
rén
quǎn
táo
huā
jiāng
tōng
táng
jiàn
xiū
tōng
táng
rěn
bié
shí
jiǔ
chí
huí
ǒu
féng
jiā
jìng
xīn
zuì
yǒu
niǎo
cóng
tiān
lái
yuè
chū
qīng
shān
sòng
xíng
zi
biān
zhú
qiū
shēng
cháng
yín
bái
xuě
wàng
xīng
shuāng
chuí
liǎng
yáng
liáng
hóng
鸿
yào
耀
kuài
nìng
zhī
zhōng
shì
duō

译文

你夸九江通塘的风光好,甚至胜过会稽的若耶溪。通塘在什么地方啊?就在九江的西边。青藤绿萝,袅袅依依,高挂碧树,沙洲堤上,白鹇翩翩,时起时落,聚集在一起玩耍。下游江岸陡立如石门,上游堵出一片平湖,水波荡漾百丈深的金潭映照着天空的云彩和太阳。那里来的神仙般的钓鱼翁,和着敲船棹的节奏唱着优美的渔歌,趣味不凡啊!渔翁与行人相逢却互不相识,只在通塘周围的水波间出没往来。水滨清澈的溪水中,倒映着白皙的双足,还有那来自吴地的浣纱女郎,姿态婀娜。沿着碧绿的深潭走到尽头,潭水愈发幽深静谧,让人疑心这是武陵桃花源的春溪碧流。当年秦人在桃花林中隐居的田园,若与通塘相比,也会自愧不如。面对通塘美景实在不忍离去,每走一次都要多次徘徊回望。偶然遇见这般佳境便已心醉神迷,忽然又有一只飞鸟从天际掠过。明月从青山后升起,仿佛在为游子送行,四周的苦竹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我高声吟诵着《阳春白雪》,仰望璀璨星河,将双足垂入潭中,荡起阵阵白色水波。即便如梁鸿与孟光在会稽隐居时那般恩爱,又怎知通塘这里的乐事如此繁多?

逐句剖析

"君夸通塘好":你夸九江通塘的风光好,

"通塘胜耶溪":甚至胜过会稽的若耶溪。

# 耶溪:即若耶溪,溪名。在浙江绍兴市若耶山,北流入运河。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

"通塘在何处":通塘在什么地方啊?

"远在寻阳西":就在九江的西边。

# 寻阳:即浔阳,唐代郡名。今江西九江市。

"青萝袅袅挂烟树":青藤绿萝,袅袅依依,高挂碧树,

# 袅袅:也作嫋嫋,柔弱貌。

"白鹇处处聚沙堤":沙洲堤上,白鹇翩翩,时起时落,聚集在一起玩耍。

# 白鹇:鸟名。又名银雉,似山鸡而白色。《尔雅注》:白鹇似鸽而大,白色红脸,可爱。

"石门中断平湖出":下游江岸陡立如石门,上游堵出一片平湖,水波荡漾

"百丈金潭照云日":百丈深的金潭映照着天空的云彩和太阳。

"何处沧浪垂钓翁":那里来的神仙般的钓鱼翁,

# 沧浪垂钓翁:即沧浪老人,指隐者。

"鼓棹渔歌趣非一":和着敲船棹的节奏唱着优美的渔歌,趣味不凡啊!

# 鼓棹:划桨行船。

"相逢不相识":渔翁与行人相逢却互不相识,

"出没绕通塘":只在通塘周围的水波间出没往来。

"浦边清水明素足":水滨清澈的溪水中,倒映着白皙的双足,

# 浦:水边。

"别有浣沙吴女郎":还有那来自吴地的浣纱女郎,姿态婀娜。

"行尽绿潭潭转幽":沿着碧绿的深潭走到尽头,潭水愈发幽深静谧,

"疑是武陵春碧流":让人疑心这是武陵桃花源的春溪碧流。

# 武陵:秦汉郡名。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在武陵,故代指桃花源。

"秦人鸡犬桃花里":当年秦人在桃花林中隐居的田园,

# 秦人鸡犬桃花里:“秦人”二句:谓桃花源比不上通塘。晋代桃花源里的人,都是避乱的秦人的后代。“鸡犬桃花里”,是桃花源里的景象。

"将比通塘渠见羞":若与通塘相比,也会自愧不如。

"通塘不忍别":面对通塘美景实在不忍离去,

"十去九迟回":每走一次都要多次徘徊回望。

# 迟回:徘徊。

"偶逢佳境心已醉":偶然遇见这般佳境便已心醉神迷,

"忽有一鸟从天来":忽然又有一只飞鸟从天际掠过。

"月出青山送行子":明月从青山后升起,仿佛在为游子送行,

# 行子:出行的人。

"四边苦竹秋声起":四周的苦竹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长吟白雪望星河":我高声吟诵着《阳春白雪》,仰望璀璨星河,

# 白雪:即《阳春白雪》,古代高雅的民歌,后一般指高雅的文艺作品。这里誉称卢侍御的《通塘曲》。

"双垂两足扬素波":将双足垂入潭中,荡起阵阵白色水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即便如梁鸿与孟光在会稽隐居时那般恩爱,

# 梁鸿德耀会稽日:《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举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庸能使其妻敬之如是,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德耀,梁鸿妻孟光字。按:梁鸿依皋伯通之吴,当时尚无“吴郡”之称,其地隶属会稽郡。

"宁知此中乐事多":又怎知通塘这里的乐事如此繁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卢侍御通塘曲》是李白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诗中开篇以问答形式总叙通塘之美,点明其地理位置;继而铺陈“青萝烟树”“白鹇沙堤”等自然景致,及垂钓翁、浣纱女等人物活动,勾勒出充满生机的隐逸图景;随后以武陵桃源为参照,侧面烘托通塘幽静更胜一筹;最后直抒游览时的沉醉与眷恋,借“长吟星河”“足拨清波”的细节,展现身心融入自然的畅快。全诗以“好”字贯穿,通过山水与人文的交织,既绘通塘风物之盛,亦抒诗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洒脱笔调中尽显自然真趣与超脱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李白于上元元年(760)隐居庐山时所作。安史之乱后,他历经流放、赦免,心灰意冷,听闻通塘胜景超越耶溪,遂借诗描绘其山水人文,寄托超脱世俗、栖居自然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山水纪游的古体诗,借通塘“青萝烟树、白鹇沙堤、石门平湖、百丈金潭”的自然景象,以及垂钓翁鼓棹、浣纱女戏水的人文画面,写出了通塘超越桃花源的清幽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沉醉于山水间的悠然心境。

2. 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借描绘行踪不定、渔歌逸趣的钓翁,从侧面烘托通塘环境适宜隐者生活,增添神秘与悠然氛围;“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以浣纱吴女郎在浦边露出白皙双足这一细节,从旁展现通塘清水的澄澈,也为画面添上灵动的生活气息;“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借突然飞来的鸟儿,侧面表现诗人沉醉通塘美景时,连鸟儿也似来相伴,强化通塘引人入胜的魅力。

3. 分段赏析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诗人以对话形式开篇,借他人之口引出通塘,直接点明通塘景色胜过耶溪,用简洁的问答明确通塘的地理位置,迅速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这一神秘之地,为后文的描绘做铺垫。“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诗人从多个角度展开对通塘的刻画。先描绘自然景色,如烟树间缠绕的青萝、沙堤上聚集的白鹇,以及石门夹峙下豁然出现的平湖、映照云霞日光的深潭;再引入人物,沧浪江边的垂钓老翁划桨放歌,各得其乐,彼此相逢却互不相识,在通塘水域出没往来;还有水边浣纱的吴地女子,素足在清水中清晰可见,画面富有生活气息,从自然到人文,全方位展现通塘风貌。“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诗人沿着绿潭前行,越走越觉清幽,不禁怀疑自己来到了武陵桃花源的溪流边。通过将通塘与广为人知的桃花源相比,并直言桃花源中的景象在通塘面前也会逊色,以人们熟悉的理想之境侧面烘托通塘景色的幽静绝美,引发读者对通塘景色的更多遐想。“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诗人直白地表达对通塘的不舍,称离开时总是多次徘徊,不愿离去。偶然邂逅如此佳境,内心早已沉醉其中,此时突然有一只鸟儿从天上飞来,进一步强化了通塘带来的惊喜之感,也从侧面展现通塘的独特魅力。“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诗人以景结情,青山间升起明月,仿佛在为即将离去的自己送行,四周苦竹在秋风中发出声响。诗人一边吟诵着高雅的诗歌,一边仰望星河,将双脚垂入潭中,荡起白色的水波,尽情享受这份惬意。最后以梁鸿和妻子孟光在会稽时的和谐生活作比,认为他们也比不上自己在通塘游玩的快乐,生动地抒发了自己在通塘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和对通塘的喜爱。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自然质朴之笔勾勒通塘胜景,先以问答开篇点明胜境,再融山水、人物于一体,既有“青萝白鹇”的清幽,又含“渔歌浣纱”的烟火。借武陵桃源作比,侧面烘托通塘之美,尾段直抒留恋之情,以梁鸿典故收束,将隐逸之乐与游览兴味娓娓道来,尽显李白诗风的洒脱与率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蒋维翰《怨歌》

下一篇:唐·罗隐《江南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