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yu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àn
yān
nóng
cǎo
xīn
fān
liú
shuǐ
mǎn
chūn
lián
chóng
lái
fǎng
访
zhǐ
jiàn
táo
huā
jiàn
rén

译文

露水浓重天色暗,烟雾弥漫,草色清新,溪水翻涌流淌,满溪皆是浓浓春意。可惜那渔翁再次前来寻访,只看到了桃花,却不见曾经的人。

逐句剖析

"露暗烟浓草色新":露水浓重天色暗,烟雾弥漫,草色清新,

# 草色新:指新发芽的春草。一翻流水满溪春,即春水涨满溪流之意。,浓:本指露多,引申为密、厚,这里指浓烟。,烟:即炊烟、烟雾。,暗:指没有光,不明亮。,露:即早晨的水珠,露水。

"一翻流水满溪春":溪水翻涌流淌,满溪皆是浓浓春意。

"可怜渔父重来访":可惜那渔翁再次前来寻访,

# 重来访:即又一次有目的地来到桃花源。,渔父:这里喻指李白。,可怜:即值得怜悯之意。

"只见桃花不见人":只看到了桃花,却不见曾经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桃源二首(其二)》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的开篇以“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勾勒出春天桃源的清新与生机,营造出优美静谧的氛围。后两句“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借渔父重寻桃源不见人的典故,含蓄地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也隐约流露出诗人自身的孤独情绪。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与用典。前两句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后两句用典,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看似在写桃源景色与渔父故事,实则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李白诗歌浪漫又富有深意的特色,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歌围绕“桃源”展开,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借助渔人重访桃源的情节,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也含蓄地表达出对理想世界难以寻觅或消逝的怅惘。对比:将首句中桃源曾经的生机盎然之景,与“只见桃花不见人”中如今不见往昔人物的情景作对比,突出了人事的变迁,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感受。

2. 分段赏析

“露暗烟浓草色新”,“露暗烟浓”描绘出桃源清晨或傍晚时分,露水浓重、烟雾缭绕的朦胧之景,营造出神秘氛围。“草色新”则点出草木清新,展现出桃源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为全诗奠定清幽又充满生机的基调。“一翻流水满溪春”,“一翻流水”生动地写出溪水流动的动态感,“满溪春”则将春天的气息弥漫于整个溪流,强化了春意盎然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桃源的美好。“可怜渔歌父重访”,“可怜”一词蕴含惋惜之意,“渔歌父重访”点明渔人再次来到桃源这一情节,为下文的变化做铺垫,引发读者的好奇。“只见桃花不见人”,此句与前文的美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变化,“只见桃花”强调环境依旧,“不见人”则传达出人事变迁的怅惘,使诗人对时光流逝、理想境界难以留存的感慨溢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乔知之《巫山高》

下一篇:唐·郑谷《阙下春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