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洛象天河":清澈的洛水像天上的银河,
"东流形胜多":向东流淌,沿途优美的景致很多。
"朝来逢宴喜":早上遇到宴会心中欢喜,
"春尽却妍和":春天快过完了,天气却依然晴和。
"泉鲔欢时跃":泉中的鲟鱼在适宜的时节欢快跳跃,
"林莺醉里歌":林中的黄莺像醉了似的放声歌唱。
"赐恩频若此":皇帝如此频繁地赐予恩泽,
"为乐奈人何":这般享乐,真让人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游诗。通过描绘洛水如天河般清澈东流、泉鱼欢跃、林莺醉歌等自然景物,展现春末宴会的欢愉氛围。此诗表面写宴饮之乐,实则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将地上的“清洛”(洛水)与天上的“天河”(银河)并置,通过比喻赋予自然景观以神话般的壮阔感。“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中,“泉鲔”(水中鱼)的跃动与“林莺”(林间鸟)的啼鸣形成联动,同时以“欢时跃”“醉里歌”的拟人化动态,串联水、林两个生态场景,营造生机盎然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首联“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以比喻手法开篇,将澄澈的洛水比作天上的银河,突出水的清亮与流动感,“形胜多”则展现东流沿岸的壮丽风光,渲染出一幅开阔优美的自然画卷,奠定全诗清新和谐的基调。颔联“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描绘人处自然中的喜悦,早晨遇到宴席的欢庆,虽值春末,但景色依然美丽和谐。“春尽却妍和”形成时间对比,强调春光虽逝却余韵未尽,语言含蓄传达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当下乐趣的珍视。颈联“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运用拟人手法,写泉水中的鱼儿欢快跳跃、林中黄莺似醉般歌唱,赋予自然景物人的情感与活力,形象生动地烘托出生机勃勃的氛围,进一步渲染宴会的欢乐气息,表达人与自然共乐的和谐。尾联“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转向人生感慨,写恩赐如自然美景般频繁,人们却难尽享其乐,结尾以反问句式深化情感的复杂性,流露出对恩情的感激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使主题从外景向内情升华,耐人寻味。
上一篇: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镜潭》
下一篇:唐·宋之问《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