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虽微眇":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
# 微眇:卑下低贱。,虽:虽然。一作“何”。,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乘春亦暂来":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 亦:也。
"岂知泥滓贱":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
# 贱:卑贱。,泥滓:泥渣。
"祗见玉堂开":只不过见到玉堂敞开,便飞进去了。
# 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祗:仅、只。一作“秪”。
"绣户时双入":它不时双双飞人深房绣户之中,
# 双:成双。,时:时而。,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华轩日几回":每天也不知多少次随着华美的车子飞去飞回。
# 华轩:富贵者乘坐的车子。与上文“绣户”同义。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一作华堂。
"无心与物竞":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
# 竞:竞争,争夺。
"鹰隼莫相猜":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 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鹰隼:鹰和雕,泛指猛禽。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海燕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权臣的警醒,暗含对自身政治困境的隐忍与高洁品格的坚守。全诗以燕子出入华堂、不与物竞为意象,既展现张九龄为朝廷效力的勤勉,又隐晦传递其面对李林甫构陷时的无奈与自保之策,尾联"鹰隼莫相猜"更以猛禽喻权臣,彰显其清高自守的政治风度。
2. 写作手法
比兴:这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诗人以燕子自喻,通过“海燕虽微渺”暗含诗人出身低微,借“乘春亦暂来”隐喻政治生涯的短暂;以“泥滓贱”讽刺权臣卑劣,用“玉堂开”映射为朝廷效力的辛劳;尾联“鹰隼莫相猜”以猛禽喻权臣,表面退让实则坚守清高。全诗将燕子的自然属性与诗人的政治处境交织,形成“咏物即咏己”的比兴艺术,既含蓄蕴藉又锋芒内敛。对偶:颈联中“绣户”对“华堂”,“时双入”对“日几回”,以燕子出入华堂的频繁与数量词的工整对应,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对朝廷效力的忠诚,也暗示了与李林甫共事的复杂关系,对偶中渗透着政治智慧。比喻: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人,如开篇“海燕虽微渺”,以燕子的卑小比喻自己出身低微,“只见玉堂开”,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窝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又如“鹰隼莫相猜”,以“鹰隼”比喻李林甫,告诫他不必猜忌,我无心与你争夺权利。诗人以物喻人,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联想:“岂知泥滓贱”,由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联想到权臣李林甫的卑劣行径。诗人将“泥滓”的污浊暗喻小人得势,表面写燕子不知泥贱,实则讽刺李林甫以谗言构陷同僚。这种联想将自然行为与官场现实交织,既批判了政敌的龌龊,又凸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3. 分段赏析
首联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喻自己出身微贱,来自民间,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这一联,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颔联“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诗中以燕子衔泥筑巢的辛劳比喻诗人为相的勤勉,如“只见玉堂开”;而“泥滓贱”借燕子不识泥土卑贱的特性讽刺李林甫等权臣的卑劣行径。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颈联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暗示与李林甫共事朝廷的复杂关系。诗中表达出诗人并未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体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恩怨,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效忠而具有的开阔心胸。“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通过数量词强化勤勉形象,更表现出自己对朝廷对国家忠心耿耿。尾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我之情。“无心与物竞”,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鹰隼莫相猜”,以猛禽“鹰隼”喻权臣李林甫,表面劝诫对方勿猜忌,实则隐含诗人面对构陷时的无奈与退让。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的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4. 作品点评
张九龄《咏燕》一诗以燕子自喻,通过比兴手法将自然意象与政治处境交织,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沉的人格坚守。全诗语言朴素清淡,对仗工整而含蓄蕴藉,如“轻缣素练”般凝练,通过“微眇”“暂来”等词暗喻诗人出身低微与政治生涯的短暂,借燕子“衔泥筑巢”的辛劳映射为相的勤勉,以“泥滓贱”讽刺权臣卑劣,而“鹰隼莫相猜”则以猛禽喻权臣,表面退让实则坚守清高。诗中将咏物与抒怀完美融合,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达到了“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这既是对个人政治命运的隐喻,也是对盛唐政治生态的深刻批判。诗中“无心与物竞”的清醒与“莫相猜”的无奈,既折射出诗人面对强权的智慧,也暗含对朝廷的忠诚。
# (李林甫)屡陈九龄颇怀诽谤,尸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归燕》诗以贻林甫。……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
# 张曲江与李林甫同列,玄宗以文字精识深器之,林甫嫉之若仇。曲江度其巧谲,虑终不免,为《海燕》诗以致意……亦终退斥。
唐孟棨《本事诗》
# 通篇沉重,结语忠恕。竟用免衬,可谓善赋矣。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张曲江尝语人曰:学者常想胸次吞云梦,笔头涌若耶溪,量既并包,文亦浩瀚。今观其诗信然。
清程元初《唐诗绪笺》
# 《咏燕》云:“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审用舍,明进退,是何等怀抱,何等识力!彼“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张说评李峤语)者,未知有此种议论否?
清王士祯《石园诗话》
上一篇:唐·储光羲《渔父词》
下一篇:唐·卢仝《村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