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jīng
zhōu
chéng
wàng
jiā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张九龄浏览量:1
tāo
tāo
jiāng
shuǐ
tiān
xiāng
zhōng
shǐ
jīng
yuè
shì
rén
tàn
shuí
jiā
dōng
wàng
yōu
yōu
西
lái
zhòu
liú
suì
yuè
wèi
xīn
chóu

译文

浩荡奔涌的长江水,与天地共生共灭,永不停息。它见证过多少代人的兴衰,如今又在为谁家的子孙而叹息。向东望去,江水悠悠无尽,自西而来,日夜奔流不息。岁月如江水般一去不返,心中又怎能不泛起忧愁。

逐句剖析

"滔滔大江水":浩荡奔涌的长江水,

"天地相终始":与天地共生共灭,永不停息。

"经阅几世人":它见证过多少代人的兴衰,

# 经阅:经历。

"复叹谁家子":如今又在为谁家的子孙而叹息。

"东望何悠悠":向东望去,江水悠悠无尽,

# 悠悠:微辽远而无止期。

"西来昼夜流":自西而来,日夜奔流不息。

"岁月既如此":岁月如江水般一去不返,

"为心那不愁":心中又怎能不泛起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二首五言绝句。《唐诗别裁集》中将二首合为一首律诗,题为《登荆州城望江》。此诗以长江为背景,前四句通过“滔滔大江水”与“天地相终始”的宏大时空对比,凸显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借“经阅几世人”暗含历史沧桑感,又以“复叹谁家子”抒发对个体命运无常的喟叹;后四句以“东望”“西来”的江流不息,呼应岁月流逝的不可逆转,最终在“岁月既如此”的理性认知中,以“为心那不愁”的自我宽慰,展现诗人面对光阴荏苒时既怅惘又豁达的复杂心境。全诗语言素练质朴,意象雄浑苍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两句以江水奔涌之景起兴。“滔滔”二字强化水势的浩荡不息,而“相终始”将江水与天地并置,借空间之宏大暗喻时间的永恒,形成自然与时空交融的苍茫意境。“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由景入情,赋予江水拟人化的历史视角。“经阅”暗示江流见证世代更迭,“复叹”二字点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个体如“谁家子”般湮没于时光长河,反衬出人类在永恒自然前的渺小。“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通过方位对比深化时空流逝的主题。“东望”与“西来”形成空间张力,“悠悠”描摹江水绵延之态,“昼夜流”以时间叠加强化奔涌之势,昼夜不息的动态画面暗藏“逝者如斯”的哲学意味。“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表面故作豁达,实则深藏悲慨。“既如此”承接前文对岁月无情的认知,“那不愁”以反问句式揭示难以排遣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与“大江流日夜”同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吴筠《高士咏·孙公和》

下一篇:唐·姜晞《龙池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