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张九龄浏览量:1
ruò
suì
qún
shǐ
kàng
zhuī
rén
yǒu
huái
怀
pèi
yìn
cóng
xīn
zhì
xiōng
dào
xíng
jiàn
pín
gēn
lài
gǎn
wéi
lín
wǎn
jié
cóng
bēi
zhì
liáng
fēi
wén
chí
liǎng
duān
jiàn
xié
sān
shù
guā
chéng
yǒu
bào
chǔ
lùn
shí
zhí
gōng
zhě
píng
shēng
zhuàng
shī
chóng
chén
guī
lái
zhī
shù

译文

年少的时候阅读各类史书,以古人的高尚行迹为榜样,努力追寻他们的脚步。身穿粗布衣服却怀有美玉般的品德,有的人佩带着官印,曾经却以背柴为生。志向相合的人哪里一定要是兄弟呢,践行道义的人不会因贫贱而改变。孤身一人又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感激能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作为邻居(指因有知己而欣慰)。晚年屈身于低微的官职,人生的歧路实在不止一条。已经听闻有人做事采取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态度,又见到有人施展各种权谋诡计。我本来以为像《诗经》里说的那样,真诚待人就会有回报,可现实中却如用玉雕刻的楮叶,看似精美却毫无实际价值。算了吧,像我这样正直的人,平生的宏伟抱负都没能实现。走吧走吧,不要再重复陈说往事,我要归隐山林,去采食灵芝草药,远离这污浊的尘世。

逐句剖析

"弱岁读群史":年少的时候阅读各类史书,

"抗迹追古人":以古人的高尚行迹为榜样,努力追寻他们的脚步。

"被褐有怀玉":身穿粗布衣服却怀有美玉般的品德,

"佩印从负薪":有的人佩带着官印,曾经却以背柴为生。

"志合岂兄弟":志向相合的人哪里一定要是兄弟呢,

"道行无贱贫":践行道义的人不会因贫贱而改变。

"孤根亦何赖":孤身一人又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

"感激此为邻":感激能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作为邻居(指因有知己而欣慰)。

"晚节从卑秩":晚年屈身于低微的官职,

"岐路良非一":人生的歧路实在不止一条。

"既闻持两端":已经听闻有人做事采取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态度,

"复见挟三术":又见到有人施展各种权谋诡计。

"木瓜诚有报":我本来以为像《诗经》里说的那样,真诚待人就会有回报,

"玉楮论无实":可现实中却如用玉雕刻的楮叶,看似精美却毫无实际价值。

"已矣直躬者":算了吧,像我这样正直的人,

"平生壮图失":平生的宏伟抱负都没能实现。

"去去勿重陈":走吧走吧,不要再重复陈说往事,

"归来茹芝术":我要归隐山林,去采食灵芝草药,远离这污浊的尘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叙怀二首》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所著的五言古诗组诗。这组诗作在内容上形成巧妙呼应。其一开篇便以“被褐有怀玉”自喻,化用《老子》“被褐怀玉”的典故,将自己比作身着粗衣却怀揣美玉的贤士,展现其贫贱不移的高洁品格;随后追述早年追慕古贤的志向,表达对理想人格与政治抱负的执着追求。其二则笔锋一转,以“玉楮论无实”之句,尖锐批判官场的虚伪与浮华——玉楮虽雕琢精美,却终究徒有其表,恰如朝廷中那些趋炎附势、空谈无实之人。在看透仕途的险恶与黑暗后,诗人最终在诗中流露出归隐山林的强烈意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李林甫排挤,贬任荆州长史。仕途受挫之际,他创作《叙怀二首》。这组五言古诗融合了诗人早年寒窗苦读的积淀、中年仕途进取的经历,将仕隐矛盾的思索倾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组诗,通过自喻品格、批判官场及表达归隐之志,寄托人生慨叹,体现诗人仕隐矛盾统一的思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被褐有怀玉”化用《老子》“被褐怀玉”典故,以“被褐”写寒士身份,“怀玉”喻才德兼备,借典故形成身份与品格的反差,暗含怀才不遇的感慨。“木瓜诚有报”借用《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典故,与“玉楮论无实”形成对比,借典故批判官场中虚情假意的应酬,凸显对真诚交往的向往。“茹芝术”则借用服食芝草的隐逸典故,表达归隐之志。象征:“怀玉”以玉之温润坚贞象征君子内蕴的才德品格。对比:“志合岂兄弟”将“志合”者的情感与血缘兄弟进行对比,突出志同道合的情谊超越血缘,通过对比强化情感联结的主题。“木瓜诚有报”与“玉楮论无实”形成真诚与虚伪的鲜明对比,以“诚有报”的真诚反衬“论无实”的虚伪,深刻揭露官场的投机与虚假。直抒胸臆:“晚节从卑秩”直白道出晚年仕途困顿、官职低微的现实窘境。叠字:“去去勿重陈”中“去去”使用叠字,强化了决绝的语气,凸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急于归隐的态度,通过叠字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比兴:“孤根亦何赖”以“孤根”自喻,借孤木意象比附政治孤立的处境,延续《诗经》《楚辞》“托物言志”的比兴传统,将个人困境与情志寄托于自然物象。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诗人以“弱岁”(年少)起笔,直言自幼研读史书,追慕古人高尚的德行与事迹(“抗迹”指高尚的行迹)。此句奠定全诗的理想主义基调,凸显其早年以古人为榜样、追求精神超越的人生取向。“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被褐怀玉”化用《老子》“被褐怀玉”,指身穿粗衣却胸怀美玉般的才德,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佩印负薪”以对比手法,写有人早年贫贱(负薪)却终能显贵(佩印),暗喻身份贵贱不影响志向的实现。“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前句直言“志同道合者不必是血缘兄弟”,突破亲缘束缚,强调精神契合的重要性;后句“道行无贱贫”进一步指出,践行道义之人不因贫贱而失其志,深化了“重道轻贫”的价值观。“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孤根”喻指孤身漂泊、无依无靠的处境,以问句形式强化孤独感;末句转折,直言因得志同道合的邻人为伴而心怀感激,凸显知己在精神上的支撑作用。第二首:“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晚节”指晚年,“卑秩”谓低微官职,直言晚年屈居下僚,暗含壮志未酬的感慨;“岐路非一”以“歧路”比喻人生选择的复杂,感慨世道混乱、前路迷茫,呼应首句的失落感。奠定全诗对现实失望的基调。“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持两端”指处世模棱两可、投机取巧(如“首鼠两端”);“挟三术”指玩弄权术、诡计多端。诗人以“既闻”“复见”的递进结构,揭露官场与社会中虚伪、圆滑的现象,表达对世风日下的痛心。“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木瓜有报”化用《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原指真诚的回报,此处反用,感叹现实中真诚难觅;“玉楮无实”典出《韩非子》,指用玉雕刻的楮叶虽美却无实用,比喻空谈虚言毫无价值。“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术”:“直躬者”指正直之人,诗人自谓,直言因坚守正直而壮志落空,“已矣”二字饱含无奈与决绝;末句以“茹芝术”(采食灵芝草药)象征归隐山林,表明远离污浊、独善其身的态度,与首诗“追古人”的高洁志向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唐求《古寺》

下一篇:唐·李璟《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