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岁读群史":年少的时候阅读各类史书,
"抗迹追古人":以古人的高尚行迹为榜样,努力追寻他们的脚步。
"被褐有怀玉":身穿粗布衣服却怀有美玉般的品德,
"佩印从负薪":有的人佩带着官印,曾经却以背柴为生。
"志合岂兄弟":志向相合的人哪里一定要是兄弟呢,
"道行无贱贫":践行道义的人不会因贫贱而改变。
"孤根亦何赖":孤身一人又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
"感激此为邻":感激能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作为邻居(指因有知己而欣慰)。
"晚节从卑秩":晚年屈身于低微的官职,
"岐路良非一":人生的歧路实在不止一条。
"既闻持两端":已经听闻有人做事采取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态度,
"复见挟三术":又见到有人施展各种权谋诡计。
"木瓜诚有报":我本来以为像《诗经》里说的那样,真诚待人就会有回报,
"玉楮论无实":可现实中却如用玉雕刻的楮叶,看似精美却毫无实际价值。
"已矣直躬者":算了吧,像我这样正直的人,
"平生壮图失":平生的宏伟抱负都没能实现。
"去去勿重陈":走吧走吧,不要再重复陈说往事,
"归来茹芝术":我要归隐山林,去采食灵芝草药,远离这污浊的尘世。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组诗,通过自喻品格、批判官场及表达归隐之志,寄托人生慨叹,体现诗人仕隐矛盾统一的思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被褐有怀玉”化用《老子》“被褐怀玉”典故,以“被褐”写寒士身份,“怀玉”喻才德兼备,借典故形成身份与品格的反差,暗含怀才不遇的感慨。“木瓜诚有报”借用《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典故,与“玉楮论无实”形成对比,借典故批判官场中虚情假意的应酬,凸显对真诚交往的向往。“茹芝术”则借用服食芝草的隐逸典故,表达归隐之志。象征:“怀玉”以玉之温润坚贞象征君子内蕴的才德品格。对比:“志合岂兄弟”将“志合”者的情感与血缘兄弟进行对比,突出志同道合的情谊超越血缘,通过对比强化情感联结的主题。“木瓜诚有报”与“玉楮论无实”形成真诚与虚伪的鲜明对比,以“诚有报”的真诚反衬“论无实”的虚伪,深刻揭露官场的投机与虚假。直抒胸臆:“晚节从卑秩”直白道出晚年仕途困顿、官职低微的现实窘境。叠字:“去去勿重陈”中“去去”使用叠字,强化了决绝的语气,凸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急于归隐的态度,通过叠字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比兴:“孤根亦何赖”以“孤根”自喻,借孤木意象比附政治孤立的处境,延续《诗经》《楚辞》“托物言志”的比兴传统,将个人困境与情志寄托于自然物象。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诗人以“弱岁”(年少)起笔,直言自幼研读史书,追慕古人高尚的德行与事迹(“抗迹”指高尚的行迹)。此句奠定全诗的理想主义基调,凸显其早年以古人为榜样、追求精神超越的人生取向。“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被褐怀玉”化用《老子》“被褐怀玉”,指身穿粗衣却胸怀美玉般的才德,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佩印负薪”以对比手法,写有人早年贫贱(负薪)却终能显贵(佩印),暗喻身份贵贱不影响志向的实现。“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前句直言“志同道合者不必是血缘兄弟”,突破亲缘束缚,强调精神契合的重要性;后句“道行无贱贫”进一步指出,践行道义之人不因贫贱而失其志,深化了“重道轻贫”的价值观。“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孤根”喻指孤身漂泊、无依无靠的处境,以问句形式强化孤独感;末句转折,直言因得志同道合的邻人为伴而心怀感激,凸显知己在精神上的支撑作用。第二首:“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晚节”指晚年,“卑秩”谓低微官职,直言晚年屈居下僚,暗含壮志未酬的感慨;“岐路非一”以“歧路”比喻人生选择的复杂,感慨世道混乱、前路迷茫,呼应首句的失落感。奠定全诗对现实失望的基调。“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持两端”指处世模棱两可、投机取巧(如“首鼠两端”);“挟三术”指玩弄权术、诡计多端。诗人以“既闻”“复见”的递进结构,揭露官场与社会中虚伪、圆滑的现象,表达对世风日下的痛心。“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木瓜有报”化用《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原指真诚的回报,此处反用,感叹现实中真诚难觅;“玉楮无实”典出《韩非子》,指用玉雕刻的楮叶虽美却无实用,比喻空谈虚言毫无价值。“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术”:“直躬者”指正直之人,诗人自谓,直言因坚守正直而壮志落空,“已矣”二字饱含无奈与决绝;末句以“茹芝术”(采食灵芝草药)象征归隐山林,表明远离污浊、独善其身的态度,与首诗“追古人”的高洁志向相呼应。
上一篇:唐·唐求《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