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无终毕":天地长久没有终结的时候,
# 终毕:完结。
"昨夜今朝又明日":从昨夜到今朝又到明日。
"鬓发苍浪牙齿疏":鬓发斑白稀疏,牙齿也变得疏松,
# 苍浪:斑白。
"不觉身年四十七":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四十七岁了。
"前去五十有几年":往前算距离五十岁还有几年,
# 去:距离。
"把镜照面心茫然":拿起镜子照自己的脸,心中一片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既没有长绳能够系住太阳,
"又无大药驻朱颜":又没有神奇的药物能留住青春容颜。
# 大药:道家的金丹。
"朱颜日渐不如故":青春的容颜一天天地不如过去,
# 故:旧。
"青史功名在何处":在史册上留名的功名又在哪里呢。
#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此把史书称为青史。
"欲留年少待富贵":想要留住年少时光等待富贵到来,
"富贵不来年少去":可是富贵没有到来,年少时光却已经消逝。
# 去:离开。
"去复去兮如长河":时光逝去又逝去啊,就像那长河,
"东流赴海无回波":向东流入大海,没有回头的波浪。
"贤愚贵贱同归尽":无论贤能、愚笨、富贵、贫贱最终都走向死亡,
# 贤:德才兼备。
"北邙冢墓高嵯峨":北邙山上的坟墓高高耸立。
# 嵯峨:山势高峻。这里形容陵墓高大。,冢:隆起的坟墓。塚为“冢”的异体字。,北邙: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以来,王侯公帅贵族多葬于此,后因此用它泛指墓地。
"古来如此非独我":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并非只有我如此,
"未死有酒且高歌":在未死之前有酒就尽情地唱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颜回寿命短暂,伯夷遭受饥饿,
# 颜回: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早卒。
"我今所得亦已多":我如今所得到的也已经算多了。
"功名富贵须待命":功名富贵需要等待命运的安排,
"命若不来知奈何":如果命运没有带来(功名富贵),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比:“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将年少与富贵进行对比,突出年少时光与富贵之间的矛盾,表明人们往往期望在年少时获得富贵,但往往事与愿违,富贵未到,年少已去,深刻地体现出人生的无奈。
2. 分段赏析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诗人开篇感慨天地永恒,而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昨夜到今朝再到明日不断流逝。接着描述自己已四十七岁,鬓发斑白、牙齿稀疏,拿起镜子看到自己的模样,想到未来所剩时光,心中满是茫然。这几句通过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描述,为全诗奠定了感慨时光、无奈人生的基调。“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青史功名在何处。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诗人感叹既没有长绳能系住太阳留住时光,也没有仙药能留住青春容颜。容颜逐渐老去,而追求的青史留名的功名却不知在何处。想要留住年少时光等待富贵到来,可富贵未至,年少却已消逝。这几句从时光、容颜、功名、年少与富贵的关系等方面,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诸多无奈的感慨。“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酣歌。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功名富贵须待命,命若不来知奈何。”诗人将时光比作长河,一去不返,指出无论贤愚贵贱最终都将走向死亡,北邙山上的坟墓高高耸立便是见证。既然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自己未死之时应饮酒放歌。以颜回短命、伯夷饿死为例,觉得自己所得已算多,功名富贵需等待命运安排,若命运不至也只能无奈接受。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从无奈感慨转为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