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闻秋声":从哪里可以听到秋天的声音呢?
"翛翛北窗竹":是从我家北窗那片簌簌作响的竹林里传来的。
# 翛翛:象声词。
"回薄万古心":这秋声让我思绪万千,仿佛穿透了万古时光,
"揽之不盈掬":但当我试图去捕捉它时,却感觉它轻得连一捧都装不满。
# 掬:指用两手捧。
"静坐观众妙":我静静地坐着,观察着世间万物奇妙的景象,
"浩然媚幽独":心中充满了浩然之气,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孤独。
# 幽独: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浩然:盛大的样子。
"白云南山来":白云从南山飘来,
"就我檐下宿":似乎就在我屋檐下过夜。
"懒从唐生决":我懒得去找唐生决断事务,
# 唐生:指唐举。古之善相者。蔡泽游学于诸侯,未遇,从唐举相,举决其寿尚有四十三年。后蔡果为秦相,以寿终。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羞访季主卜":也羞于去拜访季主占卜未来。
# 季主:指司马季主。古之善卜者。《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四十九年非":因为我知道,过去的四十九年里的错误和遗憾,
# 四十九年非:《淮南子·原道》:“逮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一往不可复":都已经无法挽回。
"野情转萧洒":我越来越喜欢这种超脱世俗、潇洒自在的生活,
# 萧洒:清高脱俗;不拘束。
"世道有翻覆":而世道却时常在变幻莫测。
# 翻覆: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陶令归去来":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他选择归隐田园,
# 陶令:陶渊明。
"田家酒应熟":现在田家的酒应该已经熟了吧。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句“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以疑问起笔,引入秋声意象,原来是北窗外竹子发出的声响,描绘出清幽环境,开启秋日思绪。“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内心涌动着历经万古的情思,却难以完全把握,尽显内心的深沉复杂。“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刻画诗人静坐感悟万物精妙,享受孤独的状态,体现其对清幽独处的喜爱。“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描绘出白云从南山飘来,仿佛在檐下留宿的悠然画面,营造出闲适宁静氛围。“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借典故表明诗人不屑通过占卜决定命运,展现出内心的高傲与对现实的失望。“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回顾往昔,感慨岁月流逝,过往错误已无法挽回,流露出深深的喟叹。“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将自然中的潇洒与世间的变幻无常相对比,凸显诗人对世道的无奈。尾句“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借陶渊明归隐典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渴望摆脱尘世纷扰。
# 其自然不可及矣。东坡和此有馀,终涉拟议。
宋末元初刘云《唐诗品汇》
# 泠然以静,油然以幽,有道之诗。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一起四语,意境清微。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飘然之思,真觉不群。
清黄叔灿、赵臣瑗《唐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