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堂开占物华":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
# 物华:万物的精华。,开:创立,建设。,绿野堂: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旧唐书·裴度列传》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
"路人指道令公家":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
#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为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又绿野堂为裴度之宅,所以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令公桃李满天下":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
# 桃李:代指学生。
"何用堂前更种花":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桃李”代指学生,通过描写裴度的住宅“绿野堂”无需种花便已占尽万物精华,表现了裴度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崇高地位。诗中“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裴度作为教育者的卓越成就。
2. 写作手法
借代:诗人以“桃李”代指裴度的学生,巧妙地将“桃李满天下”这一比喻与裴度的教育成就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裴度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的事实。反问:末句“何用堂前更种花”运用反问,进一步强化了裴度的教育成就。通过反问的形式,诗人表达了裴度的学生遍布天下,已经足以彰显其声望,无需再用种花来装饰,使赞美更加有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绿野堂开占物华”这句描绘了绿野堂的建成与显赫气派。绿野堂是裴度的宅邸,建成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体现了其建筑的宏伟与显眼。次句:“路人指道令公家”这句通过路人的指认,进一步突出了绿野堂的知名度和裴度的声望。路人皆知此宅为裴令公之家,暗示裴度的地位与影响力。第三句:“令公桃李满天下”这句运用借代手法,以“桃李”代指裴度的学生,表达了裴度桃李满天下的教育成就。诗人巧妙地将裴度的影响力与桃李的广泛分布联系起来,寓意深远。末句:“何用堂前更种花”这句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裴度的教育成就。诗人认为裴度的学生遍布天下,已经足够彰显其伟大,无需再在堂前种花来装饰。
4. 作品点评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这首诗通过描写裴度的住宅“绿野堂”无需种花便已显眼气派,巧妙地引出裴度桃李满天下的教育成就。诗中“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裴度的学生遍布天下,其影响力和声望无需借助外物彰显。这种由表及里的写法,既赞美了裴度的显赫地位,又突出了其卓越的教育成就,展现了诗人对裴度的深厚敬意。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易通俗的风格。
上一篇: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下一篇:唐·李世民《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