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钱买花树":拿钱买了些花树,
"城东坡上栽":栽种在城东的坡上。
# 东坡:忠州城东之山坡。宋代苏轼仰慕白居易,屡形诗篇。谪居黄州,自号东坡,即本之于白诗。
"但购有花者":只要是有花的树,我都买,
"不限桃杏梅":不管桃花、杏花还是梅花。
"百果参杂种":各种果树混杂着种,
# 参杂:混合。
"千枝次第开":千枝万朵依次开放。
# 次第:依次。
"天时有早晚":开花时间有早有晚,
"地力无高低":但土壤肥力并无差别。
# 地力:土壤的培育能力。
"红者霞艳艳":红的像彩霞般艳丽,
"白者雪皑皑":白的似白雪般洁净。
"游蜂逐不去":蜜蜂恋着花丛不愿离去,
"好鸟亦来栖":可爱的鸟儿也来栖息。
"前有长流水":坡前有潺潺流水,
"下有小平台":坡下有小巧的平台。
"时拂台上石":我时常坐在平台上拂拭石头,
"一举风前杯":迎着微风举杯畅饮。
"花枝荫我头":花枝遮住我的头,
# 荫:遮蔽。
"花蕊落我怀":花瓣飘落在我的怀里。
"独酌复独咏":我一边独自饮酒,一边独自吟诗,
"不觉月平西":不知不觉月亮已西斜。
"巴俗不爱花":巴地的风俗不爱种花,
"竟春无人来":整个春天都没人来。
# 竟春:整个春天。
"唯此醉太守":只有我这个醉醺醺的太守,
"尽日不能回":整日流连,不愿回去。
"东坡春向暮":东坡的春天已近尾声,
# 春向暮:春天将尽。
"树木今何如":东坡上的树不知怎样了。
# 木:一作“下”。
"漠漠花落尽":细雨蒙蒙,花儿已落尽,
# 漠漠:寂静无声的样子。形容寂静无声。
"翳翳叶生初":树叶正开始生长。
# 生初:一作“初舒”。,翳翳:阴暗的样子,这里指叶子长出,渐有树荫。
"每日领童仆":我每天带着童仆,
"荷锄仍决渠":扛着锄头疏通水渠。
# 决渠:开水沟。决:一作“凿”。
"刬土壅其本":铲平泥土培护树根,
# 本:根部。,壅:培土。,刬土:平土。刬:通“铲”。
"引泉溉其枯":引来泉水浇灌枯树。
"小树低数尺":小树长高了数尺,
"大树长丈余":大树长高了一丈多。
"封植来几时":栽种培育了这么久,
# 封植:培植。
"高下随扶疏":树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 扶疏: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
"养树既如此":养树尚且如此,
"养民亦何殊":养民又有什么不同呢。
# 何殊:有何不同。
"将欲茂枝叶":想要枝叶繁茂,
"必先救根株":必须先救活树根。
"云何救根株":用什么办法救活树根呢,
# 救:扶助。
"劝农均赋租":要鼓励农耕,平均赋税。
# 均赋租:使劳役和租税的负担均衡。,劝农:鼓励农业生产。
"云何茂枝叶":用什么办法让枝叶繁茂呢,
# 云何:如何,怎样。
"省事宽刑书":要减少事务,放宽刑罚。
# 宽刑书:放宽刑罚。刑书:法律条文。春秋时,郑国子产把刑法铸在鼎上,称为刑书。,省事:指减少扰民的事。
"移此为郡政":把这些道理用在治理郡政上,
# 郡政:去治理州郡。
"庶几氓俗苏":或许能让百姓生活变好。
# 苏:从困苦中得到解救。,氓:指农民。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抒情诗,描绘了作者在忠州任上率领百姓种植花木的事迹,以种树为喻阐述治国理念,体现了诗人以身作则改良民风、美化环境的社会实践,将生活智慧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执政思想,展现了其追求心灵纯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境界与务实为民的政治作风,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和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
2. 写作手法
比喻:“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以“养树”这一日常农事活动来比喻“养民”,深化了对“养民”本质的理解。诗人将二者并置,实则是用自然的普遍性印证人事的特殊性,使抽象的政治理念具象化,反映了他的爱民思想。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开篇直叙其事,点明诗人亲自出资购买花树,在忠州城东的东坡上栽种的举动。“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不受品种限制,体现出一种随性自然的审美态度。“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描绘出花树种植的繁茂景象,各种果树夹杂种植,千枝万朵依次开放,展现出勃勃生机。“天时有早晚,地力无高低”,强调自然条件的差异并不影响花树的生长,蕴含着顺应自然的哲理。“天时有早晚,地力无高低。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红色的花朵比作艳丽的云霞,白色的花朵比作皑皑的白雪,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鲜艳色彩。“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通过蜜蜂和鸟儿的喜爱,从侧面烘托出花树的芬芳和美丽。“前有长流水,下有小平台”,描绘出东坡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下文诗人的独酌咏怀做铺垫。“时拂台上石,一举风前杯。花枝荫我头,花蕊落我怀。独酌复独咏,不觉月平西”,诗人不时拂拭台上的石头,在微风中举杯饮酒。花枝遮蔽着他的头顶,花蕊飘落在他的怀中。他独自饮酒,独自吟诗,不知不觉间月亮已西斜。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享受独处时光的惬意与满足。“巴俗不爱花,竟春无人来。唯此醉太守,尽日不能回”,以巴地旧俗不爱花,春天无人赏花的对比,突出诗人对花的热爱和沉醉,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在谪居生活中寻找到的精神寄托。第二首:“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漠漠花落尽,翳翳叶生初”,描绘了东坡暮春时节的景象,花儿已经落尽,树叶开始生长。“漠漠”“翳翳”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出暮春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诗人每天带领童仆,扛着锄头,开渠引水,为树木培土灌溉。“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具体描写了诗人精心照料树木的过程,表现出诗人对树木生长的关注和用心。“小树低数尺,大树长丈馀。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描绘了树木在诗人的照料下生长的情况,小树已有数尺高,大树则长到一丈多。树木高低错落,枝叶繁茂。“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体现出诗人对树木生长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诗人由养树联想到养民,得出深刻的结论:要想让树木枝叶繁茂,必须先养护好根株;要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必须先解决根本问题。“劝农均赋租”“省事宽刑书”,具体指出了养民的方法,即鼓励农耕,平均赋税,减少政务,放宽刑罚。这体现了诗人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和对百姓的关怀。“移此为郡政,庶几甿俗苏”,诗人表示将养树的道理运用到地方治理中,希望能够使百姓习俗得到改善,社会风气好转。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施政决心。
# 白乐天为忠州刺史,有《东坡种花》二诗。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著,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 前一首细写种花之趣,静观物理,及时行乐,独善之义也。后一首推广言之,与柳宗元《郭橐驼种树说》同意,兼济之志也。妙在说得极纤悉、极平淡,乃具真实本领。宋儒谓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济物,亦是此意。陈蕃不事扫除一室,而欲经营天下,宜其志大而才疏也。劝农均赋,省事宽刑,岂独治一郡哉?虽以治天下可矣。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元稹《早归》
下一篇:唐·白居易《雨夜赠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