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hù
zuò
zuǒ
láng
cuī
róng
děng
cóng
liáng
wáng
dōng
zhēng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2
jīn
tiān
fāng
shā
bái
shǐ
zhuān
zhēng
wáng
shī
fēi
zhàn
zhī
shèn
jiā
bīng
hǎi
qīn
nán
biān
fēng
sǎo
běi
píng
mài
lóng
sài
guī
yāo
lín
míng

译文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逐句剖析

"金天方肃杀":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

# 肃杀:使万物凋萎。,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

"白露始专征":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 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

"王师非乐战":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

# 乐战:好战。,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

"之子慎佳兵":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 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也”。,之子:指崔融。《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征”。

"海气侵南部":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

# 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海气:指渤海的寒气。

"边风扫北平":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 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

"莫卖卢龙塞":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

# 莫卖卢龙塞:《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桓,有个名叫田畴的人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归邀麟阁名":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 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由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此五言律诗为送别之作,首联点明出征送别时间,渲染气氛;颔联明颂王师,暗谏崔融垂恤生灵;颈联借河北战场环境盛赞唐军兵威;尾联以古人高风期许友人。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雕琢,词句铿锵。在写作手法上,不事华丽辞藻堆砌,却能将送别之情、对战争的思考及对友人的期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评价来看,它撼动人心,充分展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彼时,因唐朝将帅应对边事举措失当,契丹的孙万荣、李尽忠趁机发动叛乱,迅速攻陷营州。同年七月,唐王朝紧急任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抵御契丹。当时,崔融担任著作佐郎一职,作为掌书记跟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有感于此,遂创作了《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一诗,旨在对崔融予以劝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开篇点明出征送别的时节,接着表面歌颂王师出征并非好战,实则规谏友人崔融慎用武力、垂恤生灵,又描绘了河北战场的环境以盛赞唐军兵威,最后以古人高风节义期许友人莫要为求功名而做出不当之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征的关切与劝诫,以及对战争正义性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巧用卢龙塞和麟阁的典故。卢龙塞在历史上为军事要地,曾有田畴拒绝曹操封赏该地,以明淡泊之志;麟阁则是汉宣帝时为表彰功臣而建,在其上画像留名代表至高荣誉。作者在诗中以田畴拒绝封赏卢龙塞的典故,希望友人崔融不要为求个人功名,像当时一些将领为迎合武则天而扩大战事,出卖国家重要之地。同时,借麟阁留名这一典故,告诫友人不要为了获取个人在麟阁留名的荣耀而做出不当行为,应像田畴一样以国家大义为重,反对穷兵黩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正义性的思考以及对友人正确行为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首联“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点明了出征送别的具体时节。大唐于秋气肃杀之际东征平叛,此举正合“昭我王师,恭行天讨”之意,含蓄表明唐军乃是秉持正义、征讨不义之师,胜利似在不远。“肃杀”与“白露”营造出送别时庄重肃穆的氛围,出征者的严正神情仿若就在眼前。颔联“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秉持着统治者当体恤生灵、力求“偃兵天下”的理念,表明王师并非好战之师,而是以仁义为根本。此处以“慎佳兵”委婉规劝友人崔融,面对战事需谨慎,切不可肆意杀戮。这两句看似是对王师的赞颂,实则暗藏对崔融的规诫,措辞含蓄。颈联“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借助描绘河北战场的环境,极力盛赞唐军的威武兵威。梁王麾下大军,兵强马壮、将领贤能,军容严整,此番东征必然能大破叛军,收获全胜。“海气”“边风”皆为带有肃杀之气的物象,一个“侵”字、一个“扫”字,生动展现出东征的磅礴气势。尾联“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诗人巧用卢龙塞与麟阁两个典故,进一步以古人的高尚风节与大义来期许友人,与前文三四句相呼应。武后当政之时,轻易发动战争,垂拱三年(687年),凿山开路袭击羌与吐蕃,给士卒、中原及少数民族百姓均带来深重苦难。当下,孙万荣、李尽忠利用契丹民众的不满,大肆叛乱,烧杀抢掠,祸乱河北。陈子昂一方面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迈气魄,且自己也曾随武攸宜出征,参与军事谋划;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求功赏、讨好武则天而无端扩大战事,期望他们能如田畴一般淡泊名利,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诗正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以身作则,彰显出诗人言辞坚定、正气凛然的特质。

4. 作品点评

全诗呈现出质朴自然之态,不管是写景还是议论,皆未刻意雕琢,尽显本真。其词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极具感染力,能深深撼动人心。正如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评价陈子昂律诗时所言:“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审言亦有送崔诗。杜诗庄,此诗活;杜诗祝,此诗规。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方”、“始”二字,引下有力。

明叶羲昂《唐诗直解》

# 首句时,次句东征,三承首句,四承次句,言王者顺时而征,之子宜体此意,立言得体。五、六言是应敌,非穷兵者比。以讽结。通首俱好。正字立意极高,题是送著作,诗是讽主将,大家手笔。如此勿谓与书记无涉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 赏不期要,名当勉立,谆谆以好杀为戒,而勉之以威望服远,可作大雅。

清叶蓁《唐诗意》

# 三、四直语,佻笔出之,爽节仍尔,高亮复得。五、六开振,遂成合构,不归腐拙,杨芝三曰:起二意流语对,下六承递而下,同一笔法,结则寓规于勉,弥得风人忠厚之旨。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末二句用田畴事,无理。况三、四已含此意,必说破,亦嫌太尽。

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下一篇:唐·孙逖《葛山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