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春雪君归日":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
# 春雪君归日:元稹奉召还京时正逢下雪。,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
"秦岭秋风我去时":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 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每到驿亭先下马":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
# 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循墙绕柱觅君诗":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 循墙绕柱觅君诗: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诗文题在旅途中的建筑物上,供人欣赏。所以白居易每到驿站,就急切地寻找好友的诗。循:沿着。觅:寻找。君诗:你的题诗。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以元稹奉召还京时蓝桥驿的春雪和自己被贬江州时秦岭的秋风为背景,通过描写自己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寻觅元稹题诗的细节,体现了诗人与元稹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人生升沉变化的感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表达了诗人沉痛凄怆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将元稹奉召还京时蓝桥驿的春雪之景与自己被贬江州时秦岭的秋风之景相对比,时间与境遇的差异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两人命运的不同走向,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细节描写:“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通过“先下马”“循墙绕柱”“觅”等一系列细致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诗人急切寻找友人题诗的状态,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刻画得入木三分。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以时间和季节为线索,将元稹奉召还京时蓝桥驿的春雪之景与自己被贬江州时秦岭的秋风之景并置。“春雪”与“秋风”、“君归”与“我去”形成鲜明对比,“春”字蕴含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既对仗工整地纪时叙事,又鲜明地传递出感情色彩。元稹题诗中描绘春雪的意象让白居易开篇提及“蓝桥春雪君归日”,而自己东去江州正值八月秋风起,故有“秦岭秋风我去时”,二者时间与境遇的反差,暗示出两人共同的悲剧命运轨迹,在欢笑中饱含着眼泪,为全诗奠定了深沉、哀伤的基调。后两句“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则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诗人的行为与情感。“每到”强调了诗人对寻觅友人题诗的执着,“先下马”体现急切心情,“循墙绕柱”中的“循”“绕”生动描绘出诗人在驿亭中寸寸搜寻、面面俱到的状态,一个“觅”字精准地表现出不放过任何一处片言只字的专注。这一系列动词连缀,不仅刻画出诗人在不大的驿亭里匆忙、急切寻找的动人情景,且诗句节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更衬出其内心的急切。诗人寻觅的不只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以及两人共同的悲剧遭际。整首诗通过前两句的对比铺垫与后两句的细节刻画,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人生升沉变化的感慨以及自身被贬的沉痛凄怆之情,以言浅意深、意微而显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虽仅二十八字,却蕴含丰富情感,极具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蓝桥驿见元九诗》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蓝桥春雪君归日”与“秦岭秋风我去时”相对照,鲜明展现出两人命运的不同走向,增强了情感的张力。细节描写堪称一绝,“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通过“循”“绕”“觅”等动词,生动刻画了诗人寻觅友人题诗的急切状态,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露无遗。其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却能以浅近之语传达出深沉的情感,言浅意深。此诗借诗人行旅途中的这一经历,深刻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坎坷,同时也展现了元白之间坚贞不渝的友情,是唐诗中书写友情与感慨人生的优秀诗作。
#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与元稹的深厚友谊。出语虽平淡,关切之情却很深沉。
现代龚克昌、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
下一篇:唐·白居易《独眠吟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