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遇豪家不敢过":常常遇到富贵人家不敢走过,
# 长遇:遇上。
"此身谁与取高科":我这一身依靠谁能取得科举功名呢。
# 高科:高中。
"故园久绝书来后":故乡很久没有书信传来之后,
# 故园:故乡。
"南国空看雁去多":在南方白白地看着大雁飞走了很多。
"中夜永怀听叠漏":半夜里长久思念着故乡,听着层层叠叠的更漏声,
# 怀:思念。
"先秋归梦涉层波":秋天还没到,归乡的梦中就渡过层层波浪。
"愁人白发自生早":忧愁的人白发自己长得早,
"我独少年能几何":我这少年时光又能有多少呢。
晚唐诗人
李频(815?~876),唐代诗人。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人。大中进士,历官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官至建州刺史,有政声。李频工诗,其诗既清新自然,亦有豪纵之处。他尤长于近体,用心苦吟,工于雕琢,自言“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著有《李频诗》。今有《梨岳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通过“豪家”“故园”“愁人白发”等意象的快速切换,形成跌宕起伏的情感节奏,展现复杂的内心感受。对仗:颔联“故园久绝书来后,南国空看雁去多”对仗工整,“故园”与“南国”、“久绝书来”与“空看雁去”形成对照,强化思乡之情。夸张:“愁人白发自生早”,此句运用夸张手法,并非实指白发真的过早生出,而是夸大忧愁对人的影响,将无形的愁绪转化为有形的白发,突出忧愁之深重。直接抒情:“中夜永怀听叠漏”,“永怀”一词直接抒发了诗人在深夜听闻更漏声时,心中涌动的深切思念与复杂感慨;“愁人白发自生早”,“愁人”二字直抒胸臆,直接点出内心的忧愁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以直白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在长安的窘迫处境。“豪家”象征着权贵阶层,诗人“不敢过”既表现出对权贵的敬畏,也暗含着自身地位的卑微;“谁与取高科”则直接抒发了科举失利、怀才不遇的迷茫与苦闷,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这种无人引荐、前途未卜的失落感。颔联“故园久绝书来后,南国空看雁去多”,转向对故乡的思念。“久绝书来”写出与家乡音讯隔绝的孤独,“南国”点明故乡位置,“雁去多”则借雁能传书的传统意象,反衬出诗人只能空望雁去、却收不到家书的惆怅,景物中融入浓浓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更显孤寂。颈联“中夜永怀听叠漏,先秋归梦涉层波”,聚焦于诗人的深夜思绪。“中夜”“叠漏”描绘出长夜难眠、听着更漏声声的情景,“永怀”二字道尽内心的绵长愁绪;“归梦涉层波”则以梦境写归乡之切,“层波”既指路途的遥远艰险,也暗示了归乡愿望的难以实现,虚实结合,将思乡的深切与现实的阻碍刻画得淋漓尽致。尾联“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由个人境遇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慨。“白发自生早”是愁苦催人的直接体现,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白发,突出了忧愁之深重;“少年能几何”则以反问抒发时光易逝、青春短暂的悲叹,在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中,进一步强化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苦,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上一篇:唐·柳棠《答杨尚书》
下一篇:唐·佚名《裴勋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