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kǒu
sòng
yǒu
rén

朝代:唐作者:李频浏览量:1
zhōng
liú
jiàn
xiāng
yān
wěi
àn
qióng
jiē
chǔ
tián
yàn
yuǎn
chōng
yún
mèng
xuě
rén
shàng
dòng
tíng
chuán
fēng
jìn
shān
zhuǎn
xīng
hàn
tōng
xiāo
xiàng
shuǐ
xuán
líng
luò
méi
huā
guò
cán
yuán
guī
zuì
xīn
nián

译文

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将尽,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北去的航船。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湖面。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欢饮同醉,该是多么幸福啊。

逐句剖析

"中流欲暮见湘烟":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

"苇岸无穷接楚田":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 田:一作“天”。,楚:湘江流域在古时候为楚国的属地,故称楚。,苇岸:一作“岸苇”。

"去雁远冲云梦雪":严冬将尽,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

# 雪:一作“泽”。,云梦:云梦泽,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两省境内。,去雁:北飞的大雁。

"离人独上洞庭船":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北去的航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

# 转:指友人所乘之船,终日在风浪中行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湖面。

# 悬:一作“连”。,星汉:银河。

"零落梅花过残腊":梅花凋零,腊月将尽,

# 零落梅花过残腊:一作“回首羡君偏有我”。腊:腊月,阴历十二月。

"故园归醉及新年":友人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欢饮同醉,该是多么幸福啊。

# 归醉及新年:一作“归去又新年”,一作“归去醉新年”。 醉:沉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湘口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联写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时,放眼湘江水岸及远眺云梦所见的暮霭、芦苇、田野、飞雪、去雁等景象;后两联通过对友人归途中及到家后情景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全诗以写景见长,融情入景,将离情别绪融入诸多景物之中,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位置,层层设景,章法齐整,中心突出,具有一种悠悠远思的独特风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李频(815?~876),唐代诗人。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人。大中进士,历官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官至建州刺史,有政声。李频工诗,其诗既清新自然,亦有豪纵之处。他尤长于近体,用心苦吟,工于雕琢,自言“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著有《李频诗》。今有《梨岳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频是晚唐诗人,于湘江汇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之际,挥笔写下这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遗憾的是,关于此次送别的具体对象,以及该诗确切的创作时间,目前尚无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湘口送友人》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在湘口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湘江渡口的景色、友人乘船离去的情景以及对友人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想象,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牵挂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感。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诗的前三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经过此番描画之后,方才拈出第四句点题:“离人独上洞庭船”。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

3. 分段赏析

首联与颔联描绘了诗人在“湘口”的所见之景。起笔处,目光扫过湘江水岸,暮霭沉沉,芦苇连绵,与田野相接,一片苍莽。继而极目远眺云梦方向,只见飞雪纷纷,去雁孤飞,渐行渐远。最后视线落在那叶孤舟与舟上离人。诗的前三个场景,境界恢宏,气势雄浑。“中流欲暮见湘烟”,“中流”乃江心开阔之地,日暮时分,暮霭如纱,愈发让江面显得苍苍茫茫,营造出一种浩渺而略带迷离的氛围。“岸苇无穷接楚田”,“楚田”指代田野,追溯至春秋战国,湘江流域属楚地。“岸苇无穷”本就有悠远之意,与广袤的“楚田”相连,将空间的辽阔无垠尽显无遗。“去雁远冲云梦雪”,“云梦”为著名大泽,横跨湖南、湖北,位于洞庭湖以北。孟浩然曾以“气蒸云梦泽”描绘其壮阔,此处以“云梦雪”,同样勾勒出雄浑壮伟之境。经此层层铺陈,第四句“离人独上洞庭船”点明主旨,至此,之前所绘之景皆化为蕴含深情的语言。飞雪暮霭,弥漫着凄冷压抑的气息;四野茫茫间,离人的孤独更显突出;大雁单飞,恰似友人旅途的孤寂艰难。诗人运用正面烘托、反面映衬以及比兴等手法,将伤别之情悄然寄寓其中。他并未直白表露心绪,而是将几组景物巧妙融合于同一画面,让它们产生内在关联,借画面传达特定意境,达到自然景象壮阔生动与个人情致深邃内敛的完美统一。颈联“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描绘的并非洞庭湖当下实景,而是由“洞庭船”触发的想象之景,故而在时间线索上并未承接上文,前文的“暮”与“雪”已不见踪迹。此联描绘出洞庭湖整日波翻浪涌,顺着山势流转不息;夜幕降临后,星河璀璨,仿佛通宵垂悬于水面之上。洞庭湖向来以浩瀚壮美著称,然而诗人着墨于此,并非单纯为了赞赏其奇观。在那风波涌动间,在那星河映照下,始终有一叶载着离人的孤舟。所以,诗人对洞庭湖水的描绘,饱含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深切关切;而对星河高悬的遐想,实则是对友人孤舟夜渡的遥遥挂念。诗人的这份情思,同样未直接倾诉,而是借孤舟离人与洞庭景象前后两幅画面的精妙组接,婉转地展现出来。尾联“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意思是友人归去时正赶上新年,自己却无法一同返乡。“零落梅花”既是诗人自比,也是眼前一景。从腊月联想到梅花,以“残”修饰,并冠以“零落”,取景设喻自然且含蓄。此联不仅流露出诗人的自伤情绪,更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因为诗人的孤独之感,全然源于友人的离别,这种自伤恰恰是对友人深深的依恋之情的体现。

4. 作品点评

《湘口送友人》以景传情为其显著特色。全诗八句中七句绘景,将湘江暮霭、云梦飞雪、洞庭星河等自然景致次第铺陈,却不着痕迹地将离情别绪融入其中。诗人以孤舟离人为核心,巧妙串联诸多意象,形成层层推进的章法结构,使作品既有景的壮阔,又含情的绵邈。不同于直白抒情的送别诗,此作以悠悠远思的独特韵味,展现了晚唐诗歌细腻含蓄的艺术魅力,李频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诗堪称其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句是面前湘江,二句是江之隔岸,三句是极望前途。由面前,而隔岸,而极望,盖先默忖别事,悄窥船势,一递一递,转远转远。然则此间斗地分手,便是杳不相见,而如之何可以放离人独上船也。看他一解,先次第写一、二、三句,下独接第四一句,又一斩新章法(首四句下)。前解写未上洞庭船已前,此解写既上洞庭船已后也。“风波尽日”,是写洞庭船昼行;“星汉通霄”,是写洞庭船夜行。七、八,言如此昼夜兼行,则冬春之交必得到家,然而独奈我何哉(末四句下)。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成响不杂(首句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周弼列为四虚体。徐用吾曰:清新可爱,次联尽有意思。吴山民曰:起直景,第四句“独上”有情。唐汝询曰:“离人独上”语稍佳,恨援“去雁”作对。

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诗在君平、君虞之间。三、四言雁以群飞,人惟独往。五、六言洞庭之远而阔。结言岁暮未能到家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风神奕奕。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起写别景,所以伤离。五、六写舟中景,所以怀远。七写客中景,所以自悲。三句虽系衬景,作者意谓己在羁旅,今日眼中所见,不惟有归人,且有去雁,如之何己独在羁旅耶?此名写景,而实写情;若与上二句例观,便不成章法矣。一本作“回首羡君偏有我,故园归醉及新年”,则诗意尽露,不见法度矣。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

# 发端画出“独”字。第三用反衬,为添毫极貌孤穷之况。送别诗,六句剧道行路险艰,落句忽然翻转,可谓蹈险争奇手也。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

# 敏曰:“离人独上洞庭船”七字,含蓄无限情思。细观其妙:洞庭渺渺,烟波孤棹,当其天涯落落,行李长征,只用“独上”二字衬出。

清盛传敏《碛砂唐诗》

# 地经楚服,即效楚吟,触景兴怀,情味无限。刘文房之《岳阳》、卢允言之《鄂州》,得此而三矣。

清毛张健《唐体肤诠》

# 此是中流送别,非陆路分手。起处幽情寓思,精妙之极。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先写湘水连天,为下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又用“去雁”一陪,况涉洞庭之远险,为新年始到起。以“去雁”承“楚天”,以“云梦雪”点时,以“洞庭”承“苇岸”,以“尽日”承暮前,以“通宵”承暮后,以“风波”、“向水”承“中流”,以“梅花”、“残腊”遥应“雪”字,以“及新年”伤己之未能归在言外。

清屈复《唐诗成法》

# 犹近大历十子。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天骨开张,气魄甚大,自是唐季好手。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飘然欲仙,只此一语便是妙绝(首句下)。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游边》

下一篇:唐·陆龟蒙《峡客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