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频浏览量:1
chū
qióng
dào
dōng
西
wèi
néng
juǎn
shū
wéi
duì
kāi
huà
liú
sēng
luò
yún
sǎo
qiū
shān
gòng
yuè
dēng
nián
shí
shàng
shuǐ
gāo
céng

译文

想要寻得人生至理而远行,但东西奔走始终未能实现。卷起书册只与鹤为伴,展开画轴唯独留下僧人的身影。飘落的树叶仿佛随着天上的流云一同被清扫而去,在秋天,我独自登上山峦,与那皎洁的明月相伴。不知从哪一年起,石头上的流水,每夜都滴落在高处的楼阁上。

逐句剖析

"欲出穷吾道":想要寻得人生至理而远行,

"东西自未能":但东西奔走始终未能实现。

"卷书唯对鹤":卷起书册只与鹤为伴,

# 书:一作帘。

"开画独留僧":展开画轴唯独留下僧人的身影。

# 画:一作卷。

"落叶和云扫":飘落的树叶仿佛随着天上的流云一同被清扫而去,

"秋山共月登":在秋天,我独自登上山峦,与那皎洁的明月相伴。

"何年石上水":不知从哪一年起,石头上的流水,

"夜夜滴高层":每夜都滴落在高处的楼阁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居》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山居生活为题材,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逸环境的清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首联直抒胸臆,点明诗人欲寻人生出路却困顿迷茫的处境。颔联以“鹤”“僧”为伴,勾勒出远离尘嚣、与自然生灵为友的独居场景,暗示超脱世俗的志趣。颈联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将落叶比作浮云般飘散,秋山与月色共融,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诗意。尾联以石上滴水之声的永恒反衬人生困惑的短暂,借自然意象深化对时间流逝与理想难酬的怅惘。全诗语言质朴凝练,对仗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李频(815?~876),唐代诗人。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人。大中进士,历官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官至建州刺史,有政声。李频工诗,其诗既清新自然,亦有豪纵之处。他尤长于近体,用心苦吟,工于雕琢,自言“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著有《李频诗》。今有《梨岳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欲出穷吾道,东西自未能”​​,以“欲出”与“未能”的矛盾开篇,揭示诗人探索人生之道却徘徊不定的心境。“穷吾道”化用《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哲思,暗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东西自未能”则通过方向迷茫的具象描写,展现仕隐抉择的挣扎。​​颔联“卷书唯对鹤,开画独留僧”​​,“卷书对鹤”将清雅的读书场景与象征高洁的鹤意象结合,凸显孤傲脱俗的品格;“开画留僧”则以画中僧人的虚拟形象,点明诗人向往方外之境的禅意。动词“卷”“开”形成动静呼应,工整对仗中构建出超然物外的山居生活图景。​​颈联“落叶和云扫,秋山共月登”​​,“落叶和云扫”以拟人手法写自然,落叶随流云如被清扫,暗喻时光流逝的不可抗;“秋山共月登”则将山月拟为伴侣,赋予登高以诗意陪伴。秋日物象的萧瑟与登赏的闲适,体现诗人对寂寥美的感悟,融情于景、虚实相生。​​尾联“何年石上水,夜夜滴高层”​​,以石上清泉“夜夜滴高层”的意象收束,水声滴答既是山居实景,又象征时间绵延与心绪回响。“何年”之问深化对生命的思索,滴水穿石的细微与“高层”的巍峨对比,寄托超脱世俗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马扎《近别》

下一篇:唐·张祜《京城寓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