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bēi
zāi
x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bēi
zāi
wéi
zhě
xué
zhī
shū
yǎn
àn
bǐng
shǒu
shēng
zhī
shí
shàng
fāng
chéng
míng
cháng
chí
zòng
yǒu
huàn
zhě
liǎng
bìn
chéng
lián
shào
zhuàng
shì
zài
qióng
jiàn
shí
zhàng
lǎo
qiě
bìng
yān
yòng
guì
wéi
chén
chén
zhū
mén
zhái
zhōng
yǒu
xiù
ér
zhuàng
mào
rén
guāng
míng
gāo
liáng
shǒu
shū
juàn
shēn
huàn
róng
èr
shí
fēng
jué
mén
chéng
xūn
chūn
lái
chū
qīng
féi
zhāo
cóng
yǐn
yǒu
chāng
lóu
píng
fēng
huán
jiǔ
zhài
duī
jīn
xuǎn
é
méi
shēng
gǒu
wài
zhī
shān
miáo
jiàn
sōng
shì
suí
gāo
bēi
lái
nài
fēi
jūn
shāng
bēi

译文

那些社会下层的读书人真的很可怜,辛辛苦苦读书不知道疲倦。常常是读书读到眼睛昏花,写字写到手上生了茧子。赶考十次才考取一次功名,能够取得功名通常又得很长时间。纵使考中了功名,往往两鬓都已斑白。可怜这些读书人,少壮之时都在为功名奋斗,此时恰好处在贫穷卑贱的时期。等到年老生病才考中,又能享受到什么富贵呢。在朱红色大门里,有那些年幼无知的小子。相貌跟妇人一般,白白胖胖的。手从来不拿书卷,身上从来不穿军服。二十岁的时候子孙继承前辈的爵位,继承了前人的资产。春天的时候天天出去,穿着高档的衣服,骑着俊美的马匹。白天招呼赌徒狂饮,晚上又到娼楼幽会。卖掉了家产去还酒债,花了大把的银子去选美女。一天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上层子弟与底层考取功名者,随着地位的不同而卑贱自显。这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让人无奈的现象,不只是你一个人所伤悲的。

逐句剖析

"悲哉为儒者":那些社会下层的读书人真的很可怜,

# 儒者:作儒士的人。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为:作为。当作。,悲哉:悲哀啊。哉,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

"力学不知疲":辛辛苦苦读书不知道疲倦。

# 疲:疲倦。疲惫。,知:一作能。,力学:努力学习。

"读书眼欲暗":常常是读书读到眼睛昏花,

# 欲暗:将要黑暗。失去光明也。欲:一作前。

"秉笔手生胝":写字写到手上生了茧子。

# 胝:胼胝。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秉笔:秉持毛笔。手拿毛笔。

"十上方一第":赶考十次才考取一次功名,

# 一第:一个科举考试的次第。,方:方才。刚刚有。,十上:十次上考场。【汉典】谓多次上书言事。

"成名常苦迟":能够取得功名通常又得很长时间。

# 苦迟:苦于非常迟晚。,成名:成就功名。称科举中第。

"纵有宦达者":纵使考中了功名,

# 者:的人或物。,宦达:宦途通达。官位显达,仕途亨通。,纵有:纵使有。即使有。就是有。

"两鬓已成丝":往往两鬓都已斑白。

# 丝:白丝。,两鬓:两个鬓角。

"可怜少壮日":可怜这些读书人,少壮之时都在为功名奋斗,

# 少壮:年少力壮,年富力强。

"适在穷贱时":此时恰好处在贫穷卑贱的时期。

# 穷贱:穷困卑贱。,适:刚巧。刚才。

"丈夫老且病":等到年老生病才考中,

# 丈夫: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指成年男子。

"焉用富贵为":又能享受到什么富贵呢。

# 为:来作为。作何为。有何作为。,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焉用:怎用。何用。焉,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

"沈沈朱门宅":在朱红色大门里,

# 宅:宅院。,朱门: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沈沈:一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形容深沉。

"中有乳臭儿":有那些年幼无知的小子。

# 乳臭儿:乳臭未干的幼儿。对年轻人的蔑称,谓年幼无知。

"状貌如妇人":相貌跟妇人一般,

# 妇人:女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状貌:状态和外貌。

"光明膏粱肌":白白胖胖的。

"手不把书卷":手从来不拿书卷,

# 书卷:书籍和卷宗。古代书本多卷轴,故称“书卷”。,把:把持。把握。

"身不擐戎衣":身上从来不穿军服。

# 戎衣:军服,战衣。皮甲。,擐:穿,贯。

"二十袭封爵":二十岁的时候子孙继承前辈的爵位,

# 封爵:封爵:所封的爵位。封土授爵。,袭:因袭。承袭。

"门承勋戚资":继承了前人的资产。

# 资:资质。资格。资产。,勋戚:有功勋的皇亲国戚。,门承:门第承袭或继承。

"春来日日出":春天的时候天天出去,

# 春来:立春以来。

"服御何轻肥":穿着高档的衣服,骑着俊美的马匹。

# 轻肥:轻快肥壮。“轻裘肥马”的略语。轻暖和肥壮。,何:何其。多么。,服御:衣服和御车。服马和驾车。古代一车四马,当中夹辕二马称“服马”。泛指驾车之马。

"朝从博徒饮":白天招呼赌徒狂饮,

# 饮:饮酒。,博徒:赌博之徒。博:一作薄。,从:跟从。,朝:早晨。

"暮有倡楼期":晚上又到娼楼幽会。

# 期:期会。约期。,倡楼:倡优的戏楼。倡女所居处,妓院。

"平封还酒债":卖掉了家产去还酒债,

# 还酒债:偿还酒席的赊债。,平封:评议封土。平:一作评。封:一作去。

"堆金选蛾眉":花了大把的银子去选美女。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美女的代称。,选:选购。挑选。,堆金:成堆的黄金。

"声色狗马外":一天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

# 外:以外。,狗马:犬和马。,声色:指淫声音乐与女色。

"其余一无知":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

# 一无知:一无所知。,其余:其余。

"山苗与涧松":上层子弟与底层考取功名者,

# 涧松:山涧的松树。,山苗:山上的树苗。

"地势随高卑":随着地位的不同而卑贱自显。

# 高卑:高大与卑微。高与矮。,地势:土地山川的形势。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

"古来无奈何":这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让人无奈的现象,

#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古来:自古以来。

"非君独伤悲":不只是你一个人所伤悲的。

# 伤悲:伤感悲愤。,君独:一作独君。君:君王,君子。独:独自。,非: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悲哉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聚焦唐代社会,将贫寒士子与封建贵族子弟的境遇两相对照,鲜明地呈现出“世族”和“寒门”在阶层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衍生的重重矛盾,字里行间满是为中下层士子发出的不平之声。在表现手法层面,诗中比喻运用精妙,恰似神来之笔,让情感与意象紧密相连;对比更是强烈夺目,双方境遇的悬殊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悲哉行”作为古乐府里的“杂曲歌辞”,常被用来倾吐客游途中的满腔忧思,而白居易这首诗,无疑将这一传统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刻映照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杂曲歌辞·悲哉行》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其创作时间大致在元和元年(806年),当时白居易正在长安为官,处于这一特定时期与地域背景下的他,有感而发,写下了此篇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诗中体现了下层知识分子为考取功名所历经的艰难坎坷,一路荆棘重重。描绘了世族制度下,那些凭借家族特权肆意妄为的子弟们丑恶的嘴脸与行径,尽显其傲慢无礼、不学无术,最后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不公的世族特权制度,内心所发出的深沉无奈与强烈愤慨,对社会阶层固化、公平缺失现象予以有力批判。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将底层读书人与世族子弟进行对比,底层读书人“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历经艰辛、苦苦求功名却常“成名常苦迟”;而世族子弟“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不劳而获,还过着“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的奢靡生活,通过二者强烈对比,鲜明地展现出社会阶层差异以及世袭制度的不公,突出诗人的批判态度。比喻:以“山苗”比喻上层世族子弟,凭借地势高而得优势;“涧松”比喻贫寒的底层读书人,虽品质坚韧却因出身低微处境艰难,形象地揭示出因出身不同导致命运悬殊的现实,使诗歌表意更加生动深刻。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便将底层读书人的艰辛求学之路铺展开来:“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这些寒门学子,为求知识,不辞辛劳,常常挑灯夜读至双眼昏花,奋笔疾书到手心磨茧,历经十载寒窗,多次赶考,才可能博得一次功名,而真正功成名就时,青春已逝,岁月蹉跎。即便有幸宦达,也已是两鬓苍苍,少壮风华都耗费在穷困潦倒的求名途中,待到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所谓富贵又有何意义?紧接着,诗人笔锋犀利一转,指向养尊处优的世族子弟:“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深宅大院里,那些纨绔子弟,年纪尚轻却不学无术,面容娇柔似妇人,肌肤白皙,尽享膏粱厚味。他们双手从不触碰书卷,一生未曾涉足军旅,仅凭家世,二十岁便轻松承袭爵位,坐享先辈功勋财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踏上仕途,诗人鄙夷之情溢于言表,以“乳臭儿”一词尽显轻蔑。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些世家子弟的日常行径:“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春暖花开之际,他们身着华服,骑着高头大马,每日肆意挥霍,不是与赌徒酣饮作乐,就是在娼楼寻欢买笑,为偿还酒债不惜变卖田产,挥金如土只为甄选美色,沉溺于声色犬马,胸无点墨,灵魂空洞。与之相比,底层书生的刻苦奋进显得如此悲壮,两者境遇判若云泥。直至文末,诗人将批判的利刃刺向世袭制度:“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以“山苗”喻上层子弟,仗着地势高耸、家族荫庇,轻易便能崭露头角;“涧松”则象征寒门学子,虽品质坚韧,却因出身低微,在攀爬仕途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种因出身决定命运的不公,古已有之,令人无奈叹息,诗人借此为无数被埋没的贤才发出时代的悲音,整首诗比喻精当、对比强烈,批判锋芒毕露,直击社会痛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彭泽》

下一篇:唐·徐灵府《自咏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