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聚墙角":黄叶堆积在墙角,
"青苔围柱根":青苔环绕着柱根。
"被经霜后薄":被子在霜后变得单薄,
"镜遇雨来昏":镜子在雨后变得昏暗。
"半卷寒檐幕":寒冷的屋檐下,帘幕半卷,
"斜开暖阁门":暖阁的门微微敞开。
"迎冬兼送老":迎接冬天的同时也送走了岁月,
"只仰酒盈尊":只能依靠酒杯里的酒来慰藉。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白描:“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直接勾勒出初冬时节的萧瑟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衰败与凋零。对比:诗中“半卷寒檐幕,斜开暖阁门”形成鲜明对比,寒檐与暖阁的对比,暗示了人们在寒冷中对温暖的渴望。借景抒情:“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被经霜后薄,镜遇雨来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黄叶、青苔、霜后的薄被、雨中的昏镜等,表现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进而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老的感慨。虚实结合:“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被经霜后薄,镜遇雨来昏。”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具体的自然景象(实写),后半部分则通过“迎冬兼送老,只仰酒盈尊”表达诗人对岁月的接纳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虚写),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2. 分段赏析
首联:“黄叶聚墙角,青苔围柱根。”诗人描绘了初冬时节的景象:黄叶堆积在墙角,青苔环绕着柱根。这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被经霜后薄,镜遇雨来昏。”“被经霜后薄”写出了霜降之后被子变得单薄,暗示天气的寒冷;“镜遇雨来昏”则描绘了雨后镜面变得模糊的场景。这两句通过生活中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初冬的寒冷与潮湿。颈联:“半卷寒檐幕,斜开暖阁门。”诗人将视角转向室内,描写半卷的帘幕和微微敞开的暖阁门。这两句通过对室内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寒冷的无奈。尾联:“迎冬兼送老,只仰酒盈尊。”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冬天的迎接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只能依靠杯中的酒来慰藉自己,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上一篇:唐·白居易《问秋光》
下一篇:唐·白居易《赠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