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zuǒ
jiàng
yīn
yǒng
suǒ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bìng
wèi
běi
jūn
lǎo
zhé
dōng
xiāng
bēi
cháng
tàn
mìng
jūn
tóng
tàn
hái
shěn
shěn
tàn
liǎng
wèi
zhōng
hòu
xīn
qiào
qián
suǒ
jiàn
méng
rén
shēng
kuài
jiān
hóng
鸿
máo
zài
fēng
huò
piāo
qīng
yún
shàng
huò
luò
zhōng
gǔn
xiàng
tiān
xià
tǎng
lái
fēi
tōng
wěi
cǎo
mǎng
ǒu
fēi
qióng
wài
zhōng
huái
怀
kōng
líng
yàng
yàng
liú
zhì
zài
xīn
xiōng

译文

我卧病在渭北,您年事已高却被贬谪到巴东。我们相互悲叹,不禁长长叹息,感慨命运同样薄苦。悲叹之后又暗自嘲笑自己,嘲笑和悲叹都难以停止。后来的心思责备先前的想法,以前的见识是多么迷茫模糊。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如同鸿毛在风中飘荡。有的飘上青云之上,有的落到泥泞之中。身着礼服辅佐天下的宰相之位,如果是偶然得来,并非我所追求的通达。身为平民居于草野之间,即使偶然失去什么,也不代表我困窘。身外之物不必强求,内心必须保持豁达空灵。不要让那愤懑之气,滞留在心胸之中。

逐句剖析

"我病卧渭北":我卧病在渭北,

"君老谪巴东":您年事已高却被贬谪到巴东。

"相悲一长叹":我们相互悲叹,不禁长长叹息,

"薄命与君同":感慨命运同样薄苦。

"既叹还自哂":悲叹之后又暗自嘲笑自己,

"哂叹两未终":嘲笑和悲叹都难以停止。

"后心诮前意":后来的心思责备先前的想法,

"所见何迷蒙":以前的见识是多么迷茫模糊。

"人生大块间":人生在天地之间,

"如鸿毛在风":就如同鸿毛在风中飘荡。

"或飘青云上":有的飘上青云之上,

"或落泥涂中":有的落到泥泞之中。

"衮服相天下":身着礼服辅佐天下的宰相之位,

"傥来非我通":如果是偶然得来,并非我所追求的通达。

# 傥:一作倘。

"布衣委草莽":身为平民居于草野之间,

"偶去非吾穷":即使偶然失去什么,也不代表我困窘。

"外物不可必":身外之物不必强求,

"中怀须自空":内心必须保持豁达空灵。

"无令怏怏气":不要让那愤懑之气,

"留滞在心胸":滞留在心胸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是白居易五言诗。开篇点明自己病卧渭北、友人老谪巴东,直抒同病相怜之悲,奠定情感基调。接着诗人悲叹又自嘲,反思过往,展现对人生认识的转变。以人生如鸿毛在风为喻,写人生的不确定性。最后借庄子思想,表达对命运得失的豁达,劝诫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左右。诗感慨自身与庾七境遇,探讨人生起伏,用庄子典故,体现白诗通俗且富哲理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一句典型地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诗人将“人生”在广阔无垠的“大块”(即天地)之间的境遇,比作“鸿毛在风”。“人生”本是一个抽象宽泛的概念,包含着种种复杂的经历和境遇,而“鸿毛在风”则是一个具体可感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生的漂泊不定和难以把握,就像轻盈的鸿毛在风中,无法自主掌控自己的去向,可能“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深刻地传达出命运的无常之感。直抒胸臆:“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诗人开篇便直白地表达出自己听闻友人庾七被贬谪后的悲痛之情,两人同病相怜,不由地发出长叹,感慨命运的不济。这里没有任何委婉含蓄的表达,直接将内心对自身和友人命运的悲叹之情倾泻而出,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那种沉重和无奈的情绪。用典:“人生大块间”中的“大块”,源自《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原指大自然。诗人在此处运用此典,将人生放置于广阔的天地背景之下,增添了一种宏大的哲学视野,也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或落泥涂中”的“泥涂”以及“外物不可必”同样化用了庄子的典故。“泥涂”常被用来形容卑下的地位或艰难的处境,在诗中与“飘青云上”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生境遇的巨大差异;“外物不可必”则体现了庄子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外物的思想。

2. 分段赏析

开篇“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点明自身与友人的境遇,直接抒发同病相怜的悲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诗人在悲叹之余又自我嘲笑,反思过去的想法,体现出对人生认识的转变。“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以形象的比喻,将人生比作鸿毛在风中,生动地展现出人生的不确定性。“衮服相天下,倘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借助庄子的思想,表达对命运得失的豁达态度,劝诫自己不要被负面情绪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定西番三首》

下一篇:唐·杜甫《酬韦韶州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