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齐名白与刘":四海之内,白居易和刘禹锡齐名,
"百年交分两绸缪":他们一生的交情深厚且情意缠绵。
# 绸缪:情意缠绵深厚。,交分:交谊,交情。,百年:一生。
"同贫同病退闲日":他们共同经历了贫穷和疾病,在退隐闲居的日子里相互扶持,
# 退闲:辞官闲居。刘禹锡、白居易二人均以东官职衔分司东都多年,实为闲官,不任职事。
"一死一生临老头":直到年老时,一个经历生死边缘,另一个则陪伴在旁。
# 一死一生:汉代翟公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见《史记·汲郑列传》。
"杯酒英雄君与操":在酒桌上,你是那英雄般的存在,与曹操有得一拼,
# 杯酒英雄君与操:作者原注:“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事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使君指刘备。
"文章微婉我知丘":而我的文章则稍显委婉,但我深知其中的微妙之处。
# 文章微婉我知丘:作者原注:“仲尼云:‘后世知丘者《春秋》。’又云:‘《春秋》之旨微而婉也。’”注中前一句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作《春秋》,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一句非孔子语,出《左传·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文章:泛指诗文。丘:孔丘。微婉:精微委婉。
"贤豪虽殁精灵在":虽然贤豪们已经离世,但他们的精神长存,
# 精灵:精神,灵魂。,殁:死亡。,贤豪:贤士豪杰。
"应共微之地下游":想必会在地下与微之继续游历。
# 微之:元稹。
"今日哭君吾道孤":今天为你哭泣,我感到我的道路变得孤独,
"寝门泪满白髭须":寝门之外,我的白胡子都沾满了泪水。
"不知箭折弓何用":不知道箭折了,弓还有什么用呢,
"兼恐唇亡齿亦枯":我还担心,如果嘴唇没了,牙齿也会干枯。
"窅窅穷泉埋宝玉":深深的墓穴埋藏着如宝玉般的人才,
# 窅窅:幽暗貌,深邃貌。
"骎骎落景挂桑榆":夕阳迅速下落,挂在桑榆之间。
# 骎骎:急促,匆忙。
"夜台暮齿期非远":死亡对于暮年的我来说为期不远了,
# 暮齿:晚年。
"但问前头相见无":只是想问前面能不能与你相见。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悼亡友人的诗。描绘了诗人与刘禹锡齐名且情谊深厚,共同经历同贫同病、退闲岁月,如今友人先逝,诗人悲痛万分。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哀伤,感慨失去知音后自己“吾道孤”的孤独,以及对两人真挚友情的珍视与不舍。
2. 写作手法
用典:“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巧用“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称刘备为英雄)与孔子修《春秋》典故。前者喻英雄相惜,后者指微言大义需知音领会。作者以曹操自比、刘禹锡比刘备,赞二人政治革新志同道合;以“知丘”自许,表明懂刘禹锡诗文含蓄深意,凸显友情兼具政治与文学共鸣。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开篇两句便彰显白居易与刘梦得的深厚情谊。据白氏《醉吟先生传》记载“退居洛下,(与)鼓城刘梦得为诗友”,且《白氏长庆集》中《刘白唱和集解》亦有相关记述,当时诗坛“刘白”之名并驾齐驱,因而诗人开篇即言“四海声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绸缪”一词细腻勾勒出友人之间的殷切情意,而“百年交分”更凸显这份友情历经岁月沉淀、至死不渝。“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中间四句则铺陈友情根基。白刘二人皆为有志之士,早年皆欲扭转中唐颓势、重振盛唐气象,奈何命途多舛,宦海几经沉浮后均遭贬谪,志向难伸、生活困顿,“同贫同病退闲日”短短七字,道尽背后无限沧桑,相似的境遇成为二人友情的坚固基石。如今一人长逝、一人垂暮,这份情谊更经住了生死考验。“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两句从政治与文学双维度展现二人志趣相投。诗人自注“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以刘备喻刘禹锡,借曹操之语凸显二人在政治革新上的志同道合,视彼此为“英雄”,此为友情的思想内核。后句则聚焦文学共鸣,刘禹锡诗作含蓄讽喻,白居易深谙其“微言大旨”。正如孔子修《春秋》后感叹“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亦自注“《春秋》之旨微而婉也”,以《春秋》比刘禹锡诗文,足见其对友人创作深意的深刻理解,印证二人互为知音的文学默契。“贤豪虽没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于悲壮中揉进无尽哀伤与怀念。全诗感情深挚、语言凝练,每句皆有侧重。而今刘禹锡溘然长逝,怎不令人痛心?白居易以沉痛笔触悼念这位同病相怜的老友,既为二人齐名天下深感自豪,亦因刘禹锡诗文中暗含的仕途起伏,道尽难言之隐。第二首:“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直接抒发好友离世后的孤独与悲痛。“吾道孤”表明失去好友后自己感到孤立无援,“泪满白髭须”则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的悲痛之情。“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以形象的比喻表达失去好友后的无助与担忧。“箭折弓何用”说明好友的重要性,失去他后自己就像失去了作用的弓;“唇亡齿亦枯”则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担忧和恐惧。“窅窅穷泉埋宝玉,骎骎落景挂桑榆”,描绘好友被埋葬的情景和时光的匆匆流逝。“窅窅穷泉”形容好友被埋葬在深深的地下,“宝玉”则象征着好友的才华和品德;“骎骎落景”描绘时光的匆匆流逝,“桑榆”则暗示着生命的衰老。这两句诗增添了哀伤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流露出对自身寿命的担忧和对与好友再相见的期盼。“夜台暮齿”表示在阴间已到暮年,“期非远”则说明距离死亡不远;“但问前头相见无”则直接表达了对与好友再相见的渴望,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4. 作品点评
白居易满怀沉痛悼念这位同病相怜的老友,为两人齐名天下深感自豪。在第二首诗中,他更将自己与刘禹锡比作唇齿相依的知己。一生诗友,情谊绸缪百年;刘禹锡的诗文虽含蓄委婉,却暗含其在政局中的起伏踪迹,个中难言之隐,唯有白居易能最深切体会。“永贞革新”前后,尤其是革新失败后,白居易的思想发生显著转变。这场改革极大推动了他的思想进步,也影响了他此后的人际交往——即便面对往日至交,他也不因个人情谊而放弃批评。
# (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白居易传》
# 大历沿诗,梦得高于文房,与白傅唱和,故称“刘白”。实刘以风格胜,白以近情胜、各自成家,不相肖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上一篇: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
下一篇:唐·张籍《车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