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ī
shì
huàn
liǎo
gān
shì
shì
zhī
kān
shì
yóu
liǎng
xiāng
wàng
yīn
cháng
suì
suì
xián
guān
zài
xián
xián
wéi
dōng
dōng
shǎo
míng
xián
guān
shì
bīn
bīn
qiān
lěi
kāng
lǎn
zhuó
shí
shí
zuì
jiǔ
shēn
guī
sēng
fáng
gāo
shuì
xíng
ān
láo
shén
tài
yōu
wèi
cóng
guān
sān
shí
nián
jīn
wèi
hóng
鸿
suī
tuō
luó
shàng
wèi
wéi
wèi
wàng
huái
怀
yǒu
shí
yóu
nèi
kuì

译文

我知道世间并没有虚幻之事,完全没有干涉世事的心意。世人知道我没有什么才能,也不会要求我做什么事。因此我们双方相互忘却,因而能够长久地顺遂自己的心意。顺遂自己心意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担任闲官,身处闲适之地。闲适之地唯有东都,东都这个地方很少有名利纷争。闲官就如同宾客一般,宾客没有什么牵累。就像嵇康一样每日慵懒闲适,如同毕卓时常沉醉。深夜从酒肆归来,在僧房里睡到太阳高高升起。身体安逸,不觉得劳苦,精神泰然,没有忧虑和畏惧。做官已经三十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滋味。大雁虽然摆脱了罗网和弋箭,仙鹤却还处在禄位上。唯有这件事没有忘记,有时候内心仍然感到愧疚。

逐句剖析

"我知世无幻":我知道世间并没有虚幻之事,

"了无干世意":完全没有干涉世事的心意。

"世知我无堪":世人知道我没有什么才能,

"亦无责我事":也不会要求我做什么事。

"由兹两相忘":因此我们双方相互忘却,

"因得长自遂":因而能够长久地顺遂自己的心意。

"自遂意何如":顺遂自己心意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闲官在闲地":担任闲官,身处闲适之地。

"闲地唯东都":闲适之地唯有东都,

"东都少名利":东都这个地方很少有名利纷争。

"闲官是宾客":闲官就如同宾客一般,

"宾客无牵累":宾客没有什么牵累。

"嵇康日日懒":就像嵇康一样每日慵懒闲适,

"毕卓时时醉":如同毕卓时常沉醉。

"酒肆夜深归":深夜从酒肆归来,

"僧房日高睡":在僧房里睡到太阳高高升起。

"形安不劳苦":身体安逸,不觉得劳苦,

"神泰无忧畏":精神泰然,没有忧虑和畏惧。

"从官三十年":做官已经三十年了,

"无如今气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滋味。

"鸿虽脱罗弋":大雁虽然摆脱了罗网和弋箭,

"鹤尚居禄位":仙鹤却还处在禄位上。

"唯此未忘怀":唯有这件事没有忘记,

"有时犹内愧":有时候内心仍然感到愧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开篇,诗人称深知世事无虚,无意涉世,因无济世才未被重用,与世俗相忘,顺遂心意。这份顺遂体现为在东都任闲官,远离名利纷扰。诗中以“嵇康日日懒,毕卓时时醉”自比,借嵇康慵懒、毕卓沉醉,描绘深夜归自酒肆、日高睡于僧房的闲适生活,尽显身心安逸。但诗人以鸿鹤自喻,虽有挣脱束缚之感,却因身处禄位偶感愧疚。写作上,“嵇康日日懒,毕卓时时醉”巧用典故,生动展现诗人追求闲适、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嵇康日日懒,毕卓时时醉”,运用嵇康和毕卓的典故。嵇康性情慵懒,不愿受世俗拘束;毕卓好酒,常沉醉其中。诗人借此二人的形象,表明自己追求闲适、不受世俗羁绊的生活态度,丰富了诗歌内涵,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比喻:“鸿虽脱罗弋,鹤尚居禄位”,将自己比作鸿和鹤,以鸿已摆脱罗网弋箭,比喻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俗束缚;以鹤仍居禄位,比喻自己虽享受闲适生活,但仍未完全超脱官场,形象地表达出自己既享受当下又有所愧疚的复杂心境。

2. 分段赏析

前六句:“我知世无幻,了无干世意。世知我无堪,亦无责我事。由兹两相忘,因得长自遂”,诗人先表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世事的态度,自己无意干涉世事,而世人也因认为自己无才不委以重任,从而达到与世俗互不干涉、自我顺遂的状态,为后文描述闲适生活做铺垫。中间八句:“自遂意何如,闲官在闲地。闲地唯东都,东都少名利。闲官是宾客,宾客无牵累。嵇康日日懒,毕卓时时醉。酒肆夜深归,僧房日高睡”,具体描述自己顺遂心意的生活状态,即在东都担任闲官,这里少名利纷争,闲官身份又无牵累。并以嵇康和毕卓自比,生动描绘出自己闲适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最后四句:“形安不劳苦,神泰无忧畏。从官三十年,无如今气味。鸿虽脱罗弋,鹤尚居禄位。唯此未忘怀,有时犹内愧”,总结前文闲适生活带来的身心感受,安逸无忧。但诗人话锋一转,以鸿鹤自比,表明自己虽部分摆脱束缚,却仍居官位,未能完全超脱,因此有时内心会感到愧疚,使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和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熙载《溧水无相寺赠僧》

下一篇:唐·杜审言《都尉山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