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长恨有风情":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
# 长恨:指诗人于元和元年(年)创作的著名长诗《长恨歌》。此诗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其中对唐玄宗的重色误国进行了某些讽刺,所以他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情,美刺之旨。
"十首秦吟近正声":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 正声:指《诗经》中的“雅诗”。,秦吟:指诗人于贞元、元和之际创作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秦中吟》。
"每被老元偷格律":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
# 格律:作诗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后格变。,偷:朋友间的戏词,实际上是学习、效仿的意思。,老元:指元稹。
"苦教短李伏歌行":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 歌行:李二十常自负歌行,近见予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伏:通“服”,佩服,服气。,短李:指李绅。
"世间富贵应无分":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
# 无分:没有缘分。,应:大概。
"身后文章合有名":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 合:应该。,身后:死后。
"莫怪气粗言语大":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
# 言语大:夸口,说大话。
"新排十五卷诗成":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 排:编排。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赠友抒怀诗。诗人编集自己的诗作成十五卷后,题诗卷末赠给元稹(元九)和李绅(李二十)。诗中评价自身作品,戏谑中展现与友人的情谊,还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创作自信与编集后的轻松。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在富贵与声名方面的看法,虽难有世间富贵,但坚信身后文章会有声誉,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内心的感慨与自信。对比:将政治宦途上的受挫与文学创作上的成果自矜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在不同人生境遇中的状态,也更凸显出其对自己诗文创作的重视与骄傲。
3. 分段赏析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风情”突出《长恨歌》的情感韵味,“近正声”强调《秦中吟》的社会价值。诗人借此表明自己的创作理念,以诗干预现实,语言简洁有力,彰显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偷”“伏”二字生动诙谐,以调侃的语气展现出与元稹、李绅之间亲密的友谊,“老元”“短李”这样的称呼,拉近了彼此距离,凸显出友情的深厚与自然。“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应无分”“合有名”对比鲜明,“应”“合”二字强化语气,既流露出对自身仕途不顺的无奈,又有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期许,情感复杂而真实。“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气粗言语大”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故作骄傲的神态,“新排”强调诗集刚编成,直白地表达出诗集编成后的得意与喜悦之情。
4. 作品点评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是白居易的作品,具有独特价值与风格。在写作特色上,对仗工整,如“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增添韵律美感;亦庄亦谐,名为“戏赠”,实则情感复杂,将自矜、不平、辛酸等情绪寓于轻松调侃中。从文学地位而言,展现了中唐时期文人的创作心态与交往情境,其对自身文学成就的思考颇具代表性。诗中虽无广为人传颂的名句,但整体表达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以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的方式,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又内涵丰富的特点,对研究其诗歌创作及当时文学氛围有重要意义。
# 自负语实是苦心语,末学诋诃居易,殆杜甫所谓“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也。
唐杜甫《唐宋诗醇》
# 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而乐天必言微之诗得己格律更进,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是也。然微之《江陵放言》与《送客岭南》诗,乐天皆拟其作,何也?东坡尝效山谷体作“江”字韵诗,山谷谓东坡收敛光芒,入此窘步。余于乐天亦云。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直得卖弄,不差,不差!
清黄周星《唐诗快》
上一篇:唐·李白《越女词五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