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病叟泣且言":白头老翁一边说一边哭泣,
# 病:一作老。
"禄山未乱入梨园":安禄山作乱前我就成了梨园子弟。
# 梨园:唐玄宗时教练歌舞艺术的场所。,禄山:指安史之乱首领安禄山。
"能弹琵琶和法曲":能弹着琵琶伴奏法曲,
# 法曲:西域各族音乐传到中原地区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相结合,到隋代正式形成法曲。,和:指伴奏。
"多在华清随至尊":常常在华清官奉侍皇帝。
# 华清:指华清宫。
"是时天下太平久":那时的天下啊,久享太平,
"年年十月坐朝元":每年十月都要在朝元阁朝见。
# 年年十月坐朝元:指唐玄宗每年十月到骊山华清宫过冬。朝元:朝元阁,在华清官内。
"千官起居环珮合":千余名官员朝拜时,衣带上摇曳的环佩鸣奏,
# 合:聚集。,环珮:衣带上系的佩玉。,起居:问安、行礼。群臣平日朝见皇帝,称为起居,原有问候生活情况的意思,后成朝廷制度。
"万国会同车马奔":万国朝见,络绎的车马飞奔。
#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万国:周代本指诸侯。这里泛指各地地方长官与周边各族的使者。
"金钿照耀石瓮寺":石瓮寺里,闪耀着金钿的光辉,
# 石瓮寺:在骊山半腰石瓮谷中,寺以谷名。,金钿:女子所戴镶嵌金花宝石的头饰。
"兰麝熏煮温汤源":温泉源头,熏煮着兰麝的芳芬。
# 温汤:温泉。,兰麝:香料。
"贵妃宛转侍君侧":贵妃婀娜地跟随着君王,
# 宛转:体态柔美。
"体弱不胜珠翠繁":娇弱禁不起珠翠的繁重。
"冬雪飘飖锦袍暖":冬雪飘飘,更觉得锦袍温暖,
"春风荡漾霓裳翻":春风荡漾,越显出霓裳飘动。
# 翻:飘扬。,霓裳:表演《霓裳羽衣舞》时所穿的舞衣。
"欢娱未足燕寇至":乐还没享够,叛军已杀到京城,
# 燕寇:指安禄山。安禄山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常驻范阳。范阳属古燕国地。
"弓劲马肥胡语喧":敌兵弓箭强劲战马肥壮,到处是胡语的噪音。
#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各族的称呼。
"豳土人迁避夷狄":豳地百姓纷纷迁徙躲避夷狄,
# 豳土人迁避夷狄:周族原居豳(今陕西旬邑一带)地,后因戎狄侵扰,古公宣父率族迁到岐山下的周原。这里指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逃离长安。夷狄:古代对四方各族的通称。
"鼎湖龙去哭轩辕":玄宗皇帝驾崩众人如哭轩辕。
# 鼎湖龙去哭轩辕:传说黄帝在荆山(今河南灵宝境内)铸鼎,鼎成,有龙下迎,乘龙而去。后人称此处为鼎湖。这里指唐玄宗去世。轩辕:即黄帝,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
"从此漂沦落南土":从此我漂泊流落到南方土地,
"万人死尽一身存":万千同袍都已死去只剩我生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秋风起时江上波浪无边无际,
"暮雨舟中酒一尊":暮色里细雨纷纷,我独坐在舟中饮一杯薄酒。
"涸鱼久失风波势":如同干涸的鱼早已失去风波之势,
"枯草曾沾雨露恩":又似枯草曾沾过雨露的深恩。
"我自秦来君莫问":我从长安而来您就不必再问,
"骊山渭水如荒村":如今的骊山渭水已如荒村。
"新丰树老笼明月":新丰的老树笼罩着一轮明月,
"长生殿暗锁春云":长生殿暗,覆盖着春云。
# 春云:一作黄昏。,长生殿:在临潼华清官内。
"红叶纷纷盖欹瓦":红叶纷纷掩埋了破瓦,
# 欹瓦:侧不正的屋瓦。
"绿苔重重封坏垣":绿苔重重封锁了破败的墙垣。
# 坏垣:倒塌的墙。垣:矮墙,泛指墙。
"唯有中官作宫使":只有宦官充当宫使,
# 宫使:宫中使臣。这里指派往华清官祭扫的使臣。,中官:宦官。
"每年寒食一开门":每年的寒食节开一次宫门。
# 寒食:寒食节,古代祭扫的日子,在农历清明前一天,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他抱树烧死。重耳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与一位历经沧桑的天宝年间乐工老者之对话,表现华清宫今昔的巨大不同,从本质上揭示了唐代社会盛极而衰的整个历程。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华清宫“金钿照耀石瓮寺”“春风荡漾霓裳翻”的繁华与战后“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的破败作对比,表现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一片萧条。点面结合:“千官起居环佩合,万国会同车马奔。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这四句是面的描绘,“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这四句是点上的刻画。点面结合,正如写景诗既有远景,又有特写,容易加深印象,感染读者的心灵。用典:“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前句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商末时期,西戎频繁侵扰豳地,古公亶父为避免战乱,率领周族民众离开豳地,迁徙至岐山下的周原,开垦荒地、修筑城郭,奠定了周族兴盛的基础。这一事件史称“亶父迁豳”。后句中“鼎湖龙去”出自《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曾在荆山(今河南灵宝)铸鼎,鼎成之日,天降神龙迎接黄帝升天。黄帝骑龙升天时,群臣、后妃攀附龙须试图跟随,龙须断裂,众人坠落,最终只能仰望黄帝乘龙远去,悲哭不已。这两句诗通过用典,将安史之乱的动荡与帝王的离世置于历史长河中观照:前者以周族迁徙的典故写百姓之苦,后者以黄帝升天的典故写帝王之陨,共同构建了“盛世崩塌、繁华消歇”的悲剧图景。烘托:“金钿照耀石瓮寺”中命妇们佩戴的金钿本是装饰品,但诗人不直接写命妇众多或装饰华丽,而是聚焦于“金钿照耀”的视觉效果,以“金钿”的耀眼光芒,烘托出天宝盛世时宫廷的奢华与繁华。
3. 分段赏析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这两句开篇点明了白头病叟的身份与背景。“白头病叟泣且言”以“白头”和“病叟”形象,展现了老人的沧桑与悲凉;“禄山未乱入梨园”则通过“梨园”暗示了老人曾是宫廷乐师的身份,为后文对天宝盛世的回忆作铺垫。这两句语言朴实,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老人的形象,又隐含了对历史的感怀。“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这两句展现了老者曾经的荣耀生活,与后文他漂泊沦落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常。“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描绘了安史之乱前唐朝长期太平盛世的景象。“天下太平久”直接点明当时社会稳定、繁荣的局面,“年年十月坐朝元”则具体描述了皇帝每年十月举行朝元大典的盛大仪式,体现了唐朝政治的稳定和皇权的威严。“千官起居环佩合,万国会同车马奔”从官员和万国的角度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热闹场景。“千官起居环佩合”描绘了众多官员上朝时整齐有序、环佩叮当的景象,展现出朝廷的庄重和威严;“万国会同车马奔”则描绘了各国使节纷纷前来朝拜,车马奔腾的热闹场面,体现了唐朝的强大和国际影响力。“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通过描写石瓮寺和温汤源的奢华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太平盛世的繁华。“金钿照耀”描绘了石瓮寺中装饰华丽,金钿闪烁的景象;“兰麝熏煮”则写出了温汤源弥漫着兰麝香气,充满了富贵奢华的气息。“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聚焦于杨贵妃的形象,描绘了她柔美地陪伴在皇帝身边的情景,同时也点明了她身体娇弱,难以承受头上繁多的珠翠首饰。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杨贵妃的美丽和娇弱,也从侧面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描绘了不同季节中杨贵妃的生活场景。冬天雪花飘飞,她身着锦袍感到温暖;春天春风拂面,她翩翩起舞,霓裳羽衣随风翻飞。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优美、奢华的氛围,展现了宫廷生活的闲适和美好。“欢娱未足燕寇至,弓劲马肥胡语喧”情节急转直下,描绘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欢娱未足”与前文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残酷。“燕寇至”点明了叛乱的发起者,“弓劲马肥胡语喧”则生动地描绘了叛军的强大和嚣张气焰,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氛围。“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进一步描写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豳土人迁避夷狄”描绘了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的悲惨情景;“鼎湖龙去哭轩辕”运用了典故,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这里暗指皇帝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命运的悲叹。“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总结了老者在战乱后的悲惨遭遇。他漂泊沦落到江南地区,身边的人大多在战乱中死去,只有他一人幸存下来。这两句诗充满了悲凉和无奈,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尊”描绘了老者漂泊江南的生活场景。秋风中江面上波浪滔滔,暮雨中他在小船上独自饮酒。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展现了老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干涸的鱼和枯萎的草。“涸鱼久失风波势”形象地描绘了老者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生机,只能在困境中挣扎;“枯草曾沾雨露恩”则表达了他曾经享受过朝廷的恩泽,但如今却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老者向诗人倾诉自己的经历,并劝诗人不要询问他从哪里来,因为骊山和渭水如今已经变成了荒村。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唐朝的衰落和繁华不再,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暗锁春云”描绘了新丰和长生殿的荒凉景象。新丰的树木已经老去,笼罩着明月;长生殿也已破败,锁住了春天的云朵。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唐朝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如今衰落的悲叹。“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继续描写景物的衰败。红叶纷纷扬扬地覆盖在倾斜的瓦片上,绿苔重重地封住了破败的墙壁。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景物的荒凉和破败,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感伤氛围。“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结尾两句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和悲哀。如今只有太监担任宫使,每年寒食节才打开一次宫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唐朝宫廷的衰落和荒废,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作品点评
乐叟所倾诉的个人坎坷经历,与诗人笔下骊山渭水一带的沧桑巨变,实则从深层次勾勒出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全诗巧妙地以乐叟与诗人之间的两段对话为架构,既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乐叟生活境遇的巨大落差,又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了昔日繁华的华清宫如今满目疮痍的衰败景象。这些叙述不仅生动而真实地映射出大唐王朝的兴衰更迭,更以小见大,勾勒出六七十年间社会变迁的波澜壮阔,堪称一部以独特视角记录时代巨变的史诗。在篇章结构的构思上,诗人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匠心。对话之中,叙事与议论交织,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感表达饱满而真挚,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意味,使得整首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更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 《明皇杂录》云: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上素晓音律,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皆洞知律度,而龟年恩宠尤盛。自禄山之乱,散亡无几。……白乐天云:“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欢娱未足燕寇至,万人死尽一身存”……读之可为凄怆。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黄云:此同胜《连昌宫词》十倍,以风刺中不伤大雅也。
《全唐风雅》
# 前叙乐叟之言,天宝旧事也。后叙告乐叟之言,乱后景象也。俯仰今昔,满目苍凉,言外黯然欲绝。乐叟未必实有其人,特借以抒感慨之思耳。
清《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杜甫《雨》
下一篇:唐·令狐楚《从军词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