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liú
shù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ián
yán
hǎo
yīn
liáng
jiǎn
hóng
jiān
huā
shuāng
sǎn
gài
chuí
jīn
fěi
cuì
xūn
lóng
luàn
xiù
cháng
chūn
zhù
qiān
dēng
yàn
xià
ruǐ
nóng
fén
bǎi
xiāng
jiàn
shuō
shàng
lín
shù
zhǐ
jiào
táo
liǔ
zhàn
nián
fāng

译文

可爱的石榴树颜色好看又能带来阴凉,叶子像剪裁过的红色笺纸,花朵色泽如霜。树冠低垂,如同金翡翠一般,又像是胡乱搭着绣衣裳的薰笼。春天的嫩芽如同细细的灯炷,像千万盏灯的火焰般明亮,夏天的花蕊香气浓郁,仿佛焚烧了百和香。听说上林苑里没有这样的树,只让桃树和柳树独占了每年的美好时光。

逐句剖析

"可怜颜色好阴凉":可爱的石榴树颜色好看又能带来阴凉,

# 可怜:可爱。

"叶剪红笺花扑霜":叶子像剪裁过的红色笺纸,花朵色泽如霜。

"伞盖低垂金翡翠":树冠低垂,如同金翡翠一般,

"熏笼乱搭绣衣裳":又像是胡乱搭着绣衣裳的薰笼。

"春芽细炷千灯焰":春天的嫩芽如同细细的灯炷,像千万盏灯的火焰般明亮,

# 炷:烧。

"夏蕊浓焚百和香":夏天的花蕊香气浓郁,仿佛焚烧了百和香。

"见说上林无此树":听说上林苑里没有这样的树,

# 上林:著名皇苑,在今陕西长安县境内。秦置,汉武帝又行扩建,方圆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

"只教桃柳占年芳":只让桃树和柳树独占了每年的美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榴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石榴树的美好形象,从枝叶的形态到花朵的色泽、香气,展现了石榴树在春、夏两季的独特风姿。诗的结尾以“上林无此树,桃柳占年芳”形成对比,突出石榴树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石榴树的赞美,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独特事物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叶剪红笺花扑霜”将石榴树的叶子比作红色的笺纸,形象地写出叶子的色泽和形状;“伞盖低垂金翡翠”把石榴树的树冠比作低垂的伞盖和金翡翠,生动地描绘出树冠的形态和色泽。夸张:“春芽细炷千灯焰”用“千灯焰”夸张地形容春天石榴树的嫩芽数量多且明亮,“夏蕊浓焚百和香”以“百和香”夸张地表现夏天石榴花香气浓郁。对比:“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将石榴树与上林苑中的桃柳进行对比,突出石榴树的独特和不被重视。

2. 分段赏析

《石榴树》首联总写石榴树,“可怜”即可爱,点明石榴树颜色好看且能带来阴凉。将叶子比作红笺,花朵色泽如霜,生动地描绘出石榴树的外观。颔联进一步描写石榴树的树冠,像低垂的伞盖和金翡翠,又似胡乱搭着绣衣裳的薰笼,形象地展现出树冠的形态和华美。颈联分别写春天的嫩芽和夏天的花蕊,春天嫩芽如千灯之焰,夏天花蕊香气浓郁如焚百和香,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绘石榴树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尾联通过对比,说上林苑没有这样的树,只有桃柳独占春光,既表达了对石榴树的惋惜,又突出其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赋得秋日悬清光》

下一篇:唐·韩偓《避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