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绯衫称老身":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
# 称:适合,相配。,绯:大红色。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绯色官服。
"半披半曳出朱门":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 曳:拖着。
"袖中吴郡新诗本":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
# 新诗本:指作者在苏州写的诗。,吴郡:指唐代苏州,州治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辖县七:吴、长洲、嘉兴、海盐、常熟、丝山、华亭。作者曾任苏州刺史。
"襟上杭州旧酒痕":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 旧酒痕:以前喝酒留下的痕迹。,杭州:今浙江省会杭州市。唐代杭州州治在钱塘。辖县八:钱塘、余杭、临安、富阳、於潜、盐官、新城、唐山。作者曾官杭州刺史。
"残色过梅看向尽":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
# 向尽:颜色淡得快没有了。,过梅: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残色:残留的颜色。指衫上的绯色已经褪落。
"故香因洗嗅犹存":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 故香:残留的香气。指衣上熏过的香。
"曾经烂熳三年著":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
# 烂熳:放浪随意。此指不爱惜。
"欲弃空箱似少恩":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 少恩:情意太薄。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闲适诗,也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细腻描绘褪色旧衫的残痕遗韵,借物写情,表达了年华易逝的怅惘与珍存记忆的深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暗淡绯衫称老身”与尾联“曾经烂熳三年著”形成时间维度对比。通过绯衫从“烂熳”到“暗淡”的色彩变化,暗示三年穿着时光对衣物的侵蚀,更隐喻诗人从壮年入仕到暮年归隐的人生轨迹。衣色褪尽与诗人心境苍老形成双重呼应。白描:“半披半曳出朱门”以连续动作特写勾勒人物状态。“半披”展现疏懒之态,“半曳”暗含步履蹒跚,“出朱门”的动作轨迹暗示诗人已从朝堂退隐。三个动态细节精准刻画出垂暮文人的典型形象。触景生情:“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此般故衫,恰似岁月的诗笺,将诗人在杭州与苏州数年的诗酒风流尽皆凝练其中,不经意间便流露出几分自得之态。
3. 分段赏析
首句便带有一丝自嘲,笑言自己年岁已高,虽身着绯衣,却尚未达到穿戴最高等级紫衣的官阶。颔联部分,诗人借一件故衫,概括了在杭州、苏州数年间的诗酒风流,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自得与满足。此处,读者不妨参考诗人同年所作的《吴郡诗石记》,以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意境。颈联承接上句的“旧”字,进一步描绘了这件衫子的“残色”与“故香”,以此来寄托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尾联则直白地表达了这种恋旧之情。“烂熳三年”与颔联相呼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深刻。而末句“旧衣不可弃”,则似乎暗含着一种寓意,即旧臣也不应被轻易疏远。全诗语言质朴,未加过多雕琢,却能将诗人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一件旧衣裳,被描绘得如此曲折细腻,饱含深情,不仅彰显了文字驾驭的高超技巧,更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情感底蕴。尤其是那句“襟上杭州旧酒痕”,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经常被后人引用,传颂不衰。
# 感怀诗必有点眼处,然有点眼不觉者。如白香山《故衫》七律,点眼在‘吴郡’、‘杭州’两地名。故衫本不足以作诗,作《故衫》诗,非古人裘敝履穿之意,盖慨身世耳。斥外以来,已迁忠州,苟邀眷顾,可以召还。乃忠州不已,又转杭州;杭州不已,又转苏州。是则衫为故物,而人亦故物矣。如此推求,乃得诗之神理。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上一篇:唐·崔道融《寄人二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隋宫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