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g
zèng
jiǎ
shè
ré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iǎ
shēng
西
wàng
jīng
huá
xiāng
nán
qiān
yuàn
jiē
shèng
zhǔ
ēn
shēn
hàn
wén
lián
jūn
qiǎn
dào
cháng
shā

译文

贾生您举首西眺忆念京华,如今迁滴湘水之浦可别怨嗟。当今圣上恩典甚于汉文帝,怜爱您而未把您迁谪到长沙。

逐句剖析

"贾生西望忆京华":贾生您举首西眺忆念京华,

#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贾生:即西汉人贾谊。这里以贾谊比贾至。

"湘浦南迁莫怨嗟":如今迁滴湘水之浦可别怨嗟。

# 怨嗟:怨恨叹息。,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湘浦:湘江边。

"圣主恩深汉文帝":当今圣上恩典甚于汉文帝,

# 汉文帝:贾谊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迁至太中大夫后受排挤,为长沙王太傅。,圣主:泛称英明的天子。此处有讽刺意味。

"怜君不遣到长沙":怜爱您而未把您迁谪到长沙。

# 长沙:在巴陵南,离京师更远。汉文帝时贾谊被谪往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巴陵赠贾舍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针对贾舍人被贬湘浦的遭遇,开篇点明其对京华的思念,随后巧用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以诙谐且豁达的方式劝慰友人,表明圣主恩深,不必怨嗟。写作上,用典手法的运用巧妙自然,借古事抒今情。前两句直陈友人境遇与诗人劝慰,后两句深化安慰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巴陵赠贾舍人》由李白所作。当时贾舍人被贬至湘浦,李白在巴陵与其相遇或得知其遭遇后,有感而发创作此诗。李白一生渴望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却历经坎坷,四处漂泊,虽满怀壮志却难以实现政治抱负。他深知仕途不顺的滋味,在此背景下,为安慰同样遭遇贬谪的贾舍人,以自身对人生的感悟和豁达胸怀,借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写下此诗,劝慰贾舍人不必为贬谪过度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针对贾舍人被贬湘浦之事,开篇设想贾舍人西望长安,思念京华,进而劝慰他不要因南迁而抱怨。诗人将当今圣主比作汉文帝,称其恩深,怜恤贾舍人未将其遣至更偏远的长沙,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情,希望友人能以豁达心态面对被贬境遇。

2. 写作手法

用典:“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诗人借用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将贾舍人的处境与贾谊类比。以汉文帝对贾谊的态度,来暗示当今圣主对贾舍人的“恩深”,巧妙地表达对贾舍人的劝慰,委婉表明其被贬境遇并非最糟糕,无需过度哀怨。

3. 分段赏析

《巴陵赠贾舍人》前两句“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从内容上看,直接点明贾舍人被贬后向西眺望,心中忆念着京华,而诗人随即劝慰他,虽南迁到湘浦,不要心生怨嗟,简洁地描绘出贾舍人的境遇与诗人对他的安慰。情感上,既有对贾舍人被贬遭遇的理解,又饱含着劝慰之情。写作手法上,直白陈述,为后文进一步劝慰做铺垫。后两句“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运用用典的手法,以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为依托。从内容来讲,将当今圣主比作汉文帝,表明圣主对贾舍人的怜惜,没有把他像贾谊那样远遣到长沙。在情感上,进一步强化了劝慰之意,传达出一种豁达的态度。通过这一典故的运用,使劝慰更具说服力与文化底蕴,让贾舍人能从历史典故中获得慰藉,不必因贬谪而过度哀伤。

4. 作品点评

《巴陵赠贾舍人》写作特色鲜明,语言简洁明快,自然流畅,巧用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来劝慰友人,使情感表达委婉而有力。通过寥寥数语,既描绘出贾舍人的处境,又传达出豁达的劝慰之意,尽显李白诗歌豪迈豁达的风格。从文学地位而言,它丰富了李白赠别诗的题材,展现了其对友人关怀的细腻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首翻贾生,用如此格亦少,诸公怨不能道。

《批点唐诗正声》

# 可谓深婉。萧士赟以此与前篇,按指《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为非白作,观其气味,非白不办。

《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述古三首》

下一篇:唐·王勃《怀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