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yóu
shān
jiā
tóng
xià
shào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2
fǎn
zhào
xià
céng
cén
wài
xiá
zhāo
xún
lán
jìng
xūn
yōu
pèi
huái
tíng
luò
àn
jīn
jìng
fēng
shēng
chè
shān
kōng
yuè
shēn
qiǎn
fán
lóng
lěi
wéi
sōng
guì
xīn

译文

夕阳从层层叠叠的山岭处落下,山中的景色逗引着我寻幽探美。长满兰花的小路,处处飘香,香薰幽珮,长着槐树的小院洒满落日斑驳的疏影。山谷幽静,犹觉得风声格外之响,月色深深,洒满空旷山峦。一扫官场束缚的劳累苦痛,只剩下一颗向往大自然的高洁之心。

逐句剖析

"返照下层岑":夕阳从层层叠叠的山岭处落下,

"物外狎招寻":山中的景色逗引着我寻幽探美。

"兰径薰幽珮":长满兰花的小路,处处飘香,香薰幽珮,

# 幽珮: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径:小路。,兰:兰花。

"槐庭落暗金":长着槐树的小院洒满落日斑驳的疏影。

"谷静风声彻":山谷幽静,犹觉得风声格外之响,

# 彻:响亮。

"山空月色深":月色深深,洒满空旷山峦。

"一遣樊笼累":一扫官场束缚的劳累苦痛,

# 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唯余松桂心":只剩下一颗向往大自然的高洁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是唐代骆宾王创作的五言律诗。诗的开篇点明夏日傍晚,诗人与夏少府于山间寻幽。颔联、颈联以精妙对偶,细腻展现兰径、槐庭的清幽及山谷风声、山林月色的静谧,从多感官角度描绘出夏日暮晚独特山景。尾联借典故抒发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表达其追求闲适、高洁,渴望摆脱尘世羁绊、归隐山林的心境。全诗紧扣“游”字,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志相融,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全诗紧扣“游”字,描绘了夏日暮晚时分的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追求闲适、高洁,想摆脱官场束缚、意欲退隐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兰径”与“槐庭”相对,“薰幽珮”与“落暗金”相对,对仗工整,描绘出山路旁兰花散发幽香、槐树下似有黄金洒落的画面,富有诗意;“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谷静”对“山空”,“风声彻”对“月色深”,生动展现出山谷的幽静、风声的清晰以及山间月色的深沉,从听觉与视觉角度呈现山中静谧之景。借景抒情:“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借兰径、槐庭、静谷、空山、风声、月色等景物,描绘出傍晚山中纯静、空明、幽雅、清丽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山间美景的喜爱之情。

3. 分段赏析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首联“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返照”点明时间为傍晚,夕阳余晖洒落在层层山峦,奠定了全诗闲适的基调,“物外”体现出诗人远离尘世、于自然中寻幽的兴致,“狎招寻”生动描绘出诗人与夏少府一同惬意探寻山林的画面,点明了出游的主题。颔联“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运用对偶手法,“兰径”与“槐庭”相对,“薰幽珮”与“落暗金”相对,对仗极为工整,语言优美。兰径中兰花散发的幽香仿佛是佩戴的幽珮之香,槐庭里落日余晖似点点暗金洒落,细腻地勾勒出山间小路与庭院在傍晚时分的清幽雅致,从嗅觉与视觉角度展现出独特的美,流露出诗人对山间景色的喜爱。颈联“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同样采用对偶,“谷静”对“山空”,“风声彻”对“月色深”,以动衬静,山谷寂静却能清晰听到风声,山林空荡而月色愈发深沉,生动地营造出山间静谧幽深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山中宁静之美的赞叹。尾联“一遣樊笼累,唯余松桂心”,“樊笼累”化用陶渊明诗句,借典故表达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松桂心”则展现出诗人向往自然、渴望如松桂般高洁自在的心境,卒章显志,于诗末点明了诗人挣脱尘世羁绊、寄情山林的情感主旨,使全诗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松《南海旅次》

下一篇:唐·韩愈《送穷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