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甃绝行尘":高耸的围墙隔绝了行路的尘埃,
"开帘似有春":卷起竹帘仿佛迎来了春天气息。
"风倾竹上雪":清风吹落竹枝积雪,
"山对酒边人":苍翠山色正对着举杯的友人。
"步暖先逢日":踱步暖处最先感受阳光抚照,
"书空远见邻":抬头在空中比划时远远地看到邻居。
"还同内斋暇":如同在书房享受闲暇时光般,
"登赏及诸姻":与姻亲们共同登临亭台赏景。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通过围绕竹间亭的清幽与闲适,传递出诗人对这份宁静雅致生活的喜爱与满足,同时也展现诗人与亲友共赏此景的闲适。
2. 写作手法
融情于景:诗中以“高甃绝行尘”“风倾竹上雪”“步暖先逢日”等句,细致描绘竹间亭的清幽环境,隔绝尘嚣的静谧、风雪落竹的动态、日光暖意的细微,将诗人对亭中宁静雅致的喜爱,以及身处其中的闲适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让情感随景致自然流露。意象组合:“竹”“雪”“山”“日”等意象串联,构建出清雅淡远的画面:竹间亭的幽静、风雪的灵动、远山的映衬、日光的暖意,共同营造出既安宁又富有生机的意境,凸显竹间亭作为赏景休憩之地的独特韵味。烘托:“步暖先逢日,书空远见邻”以“日光”烘托环境的温暖与静谧,不直接写“天气晴和”,却以“暖”的体感和“日”的具象,暗示阳光和煦、无风雨侵扰的环境;“先逢”一词透着偶遇的自然,更显日光洒照的日常与安稳,间接烘托出环境的平和。以“远邻”烘托居所的疏朗与人际的淡远,“远见”既说明居所不局促、视野开阔,无密屋遮拦,也暗示邻里相隔不远不近,无需刻意寻访便能瞥见,透着日常往来的疏淡与自在,间接烘托出居所周边人际安宁、氛围松弛的环境特点。
3. 分段赏析
首联“高甃绝行尘,开帘似有春”,写竹间亭筑在高高的砖墙上,隔绝了外界的车马尘埃,环境极为清幽;掀开帘子,仿佛能感受到春日般的暖意与生机。开篇以“绝行尘”点出亭的静谧,“似有春”则赋予环境温馨感,流露诗人对这份清幽雅致的欣赏。颔联“风倾竹上雪,山对酒边人”,描绘亭中所见:风吹过竹林,枝头的积雪簌簌坠落;远山静默矗立,正对着亭中饮酒的人。“风倾雪”动感十足,“山对人”则显悠然,一动一静间,勾勒出与自然相融的惬意场景,暗含诗人沉醉其中的闲适心情。颈联“步暖先逢日,书空远见邻”,写在亭中漫步,因有阳光照耀而先觉暖意;抬头仰望天空(书空),能远远望见邻舍。“步暖逢日”捕捉到阳光带来的温暖细节,“远见邻”则添一丝人间烟火气,于细微处传递出亭中生活的舒适与安宁。尾联“还同内斋暇,登赏及诸姻”,说在这里休憩赏景,如同在自家内室般自在闲适;还能与亲友一同登临观赏,共享乐趣。将竹间亭比作“内斋”,强调其亲切自在,又点出与亲友同游的欢畅,收束于相聚的满足感,升华了对亭中生活的喜爱。
上一篇:唐·戴叔伦《二灵寺守岁》
下一篇:唐·王建《村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