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萋萋":三月里,青草长得极为茂盛,
"黄莺歇又啼":黄莺时而停歇,时而又欢快啼鸣。
"柳桥晴有絮":柳桥在晴天时飘满柳絮,
"沙路润无泥":沙路湿润,不见泥泞。
"禊事修初半":祓禊之事进行到一半,
# 半:一作“毕”。
"游人到欲齐":游人差不多都已到齐。
"金钿耀桃李":女子头上的金钿在桃李花丛中闪耀夺目,
# 钿:用金、银、玉、贝等制成的花朵状的首饰。
"丝管骇凫鹥":丝竹演奏的音乐惊飞了水中的野鸭和鸥鸟。
# 鹥:鸥的别名。,凫:野鸭。状如家鸭而略小。
"转岸回船尾":船儿转过河岸,船尾随之摆动,
"临流簇马蹄":人们在河边骑马聚集。
"闹翻扬子渡":热闹的场景仿佛要闹翻扬子渡,
# 扬子渡:不详,当为洛河上一渡口。,翻:一作于。
"蹋破魏王堤":踏破魏王堤。
# 魏王堤:唐时名胜之一。
"妓接谢公宴":歌妓们迎来如谢安般的盛宴,
# 妓接谢公宴:晋谢安在东山居住时所畜养的能歌善舞的女艺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畜妓。”
"诗陪荀令题":我作诗陪伴如同荀彧般的雅士题咏。
# 荀令:即晋代荀彧,字文若,为侍中,守尚书令。
"舟同李膺泛":我们如同李膺一样泛舟水上,
"醴为穆生携":美酒是为如穆生般的贤士所携。
"水引春心荡":春水引得人心荡漾,
"花牵醉眼迷":繁花牵惹得醉眼迷离。
"尘街从鼓动":尘世的街道任由鼓乐喧天,
"烟树任鸦栖":烟树中任凭乌鸦栖息。
"舞急红腰软":舞女们急速舞动,柔软的红腰摇曳生姿,
# 软:一作凝。
"歌迟翠黛低":歌声缓缓,翠眉低垂。
"夜归何用烛":夜晚归来何须蜡烛照明,
"新月凤楼西":新月已悄然出现在凤楼之西。
"开成二年三月三日":开成二年三月三日,
"河南尹李待价以人和岁稔":河南府尹李待价因为百姓和谐、年景丰熟,
"将禊于洛滨":准备在洛水岸边举行修禊活动。
"前一日":前一天,
"启留守裴令公":他向留守裴令公请示。
"令公明日":裴令公在第二天,
"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召集了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
"前中书舍人郑居中、国子司业裴恽、河南少尹李道枢、仓部郎中崔晋、司封员外郎张可续":前中书舍人郑居中、国子司业裴恽、河南少尹李道枢、仓部郎中崔晋、司封员外郎张可续(
"司封员外郎张可绩":司封员外郎张可绩)
"、驾部员外郎卢言、虞部员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俦、淄州刺史裴洽、检校礼部员外郎杨鲁士、四门博士谈弘谟等一十五人":、驾部员外郎卢言、虞部员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俦、淄州刺史裴洽、检校礼部员外郎杨鲁士、四门博士谈弘谟等十五人,
"合宴于舟中":在船上一起设宴。
"由斗亭历魏堤":从斗亭出发,经过魏堤,
"抵津桥":抵达津桥,
"登临溯沿":一路上登山临水,顺流或逆流而行,
"自晨及暮":从早晨一直到傍晚。
"簪组交映":官员们的冠簪和印绶相互映照,
"歌笑间发":歌声与笑声不时响起。
"前水嬉而后妓乐":前面有水上游玩的节目,后面有歌舞表演,
"左笔砚而右壶觞":左边放着笔和砚台,右边摆着酒壶酒杯,
"望之若仙":远远看去如同仙人一般,
"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尽风光之赏":大家尽情欣赏了风光,
"极游泛之娱":享尽了游览泛舟的乐趣。
"美景良辰":美好的景色、美好的时辰,
"赏心乐事":愉悦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尽得于今日矣":都在今天得以实现。
"若不记录":如果不记录下来,
"谓洛无人":就好像洛阳没有人才似的。
"晋公首赋一章":晋公首先赋了一首诗,
"铿然玉振":声音清脆如同玉石振动,
"顾谓四座继而和之":他回头对在座的人说让大家接着唱和,
"居易举酒抽毫":白居易举起酒杯,拿起毛笔,
"奉十二韵以献":献上一首十二韵的诗。
"座上作":此诗是在宴席上所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开篇“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诗人先描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致。繁茂的春草、时歇时啼的黄莺,展现出春天的活力;晴日柳桥飘絮、湿润沙路无泥,从视觉与触觉角度,将春日的温润宜人、轻柔灵动全然呈现,为全诗奠定欢快基调。“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点明了祓禊日这一特殊背景,此时人们纷纷前来参与活动,营造出热闹氛围。“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以细节刻画展现出游人的华丽装扮与活动的盛大,金饰在桃李间闪耀,丝竹之音惊起水中凫鹥,视听结合,将场景渲染得热闹非凡。“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则从动态角度,描绘出乘船、骑马的游乐场景,人们在扬子渡喧闹,在魏王堤上尽情驰骋,尽显游乐的欢快与热烈。“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诗人连用典故,将宴会上文人雅士的风流雅趣展露无遗,既有歌舞相伴,又有吟诗赋词,还有乘船游览、饮酒作乐,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景情交融,春水春花撩拨着诗人的情思,使其沉醉其中,“荡”与“迷”生动地展现出诗人被春日美景与游乐氛围深深吸引的状态。“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以街鼓、烟树、栖鸦等意象,暗示时间流逝,而人们依然沉浸在欢乐之中。“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细腻描绘出宴会上歌舞的美妙动人。最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以景结情,新月高悬,诗人沉醉游乐,甚至无需烛火照明,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全方位展现了祓禊日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享受。
上一篇:唐·白居易《安稳眠》
下一篇:唐·雍裕之《曲江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