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宿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涉浏览量:1
yuǎn
bié
qín
chéng
wàn
yóu
luàn
shān
gāo
xià
chū
shāng
zhōu
guān
mén
suǒ
hán
shuǐ
chán
yuán
sòng
chóu

译文

远远地离开了京都长安,踏上了漫长的旅途,高低起伏的山峦一直绵延到商州城外。武关的大门锁不住寒冷的溪水,一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诗人无尽的离愁别绪载到远方。

逐句剖析

"远别秦城万里游":远远地离开了京都长安,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 秦城:指京都长安。

"乱山高下出商州":高低起伏的山峦一直绵延到商州城外。

# 商州:指商州城。,乱山:指商州附近的商山。

"关门不锁寒溪水":武关的大门锁不住寒冷的溪水,

# 关门:指武关的大门。

"一夜潺湲送客愁":一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诗人无尽的离愁别绪载到远方。

#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潺,水缓流的样子。湲,水流声。一作潺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再宿武关》是唐代李涉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着诗人离乡去国的愁苦。诗人描绘了远离京城长安,途经乱山到达商州,夜宿武关时,面对寒溪流水引发愁思的情景。运用借景抒情,以乱山、寒溪水等景烘托愁绪;拟人手法,赋予溪水以送客愁的情感。前两句写旅途行程,暗示被贬的愁苦;后两句写夜宿武关所见寒溪水,将愁绪具象化。该诗意境宏大,抒情精妙,语言简洁却蕴含深厚情感,在唐诗中展现出独特的羁旅愁思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涉(?~?),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做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居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其工于诗歌,尤其擅长七绝,多写迁谪行旅,语言通俗畅达。代表作品有《润州听暮角》《再宿武关》《杂曲歌辞·鹧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再宿武关》由唐代李涉所作。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李涉曾因事贬谪出京;至大和(唐文宗年号,公元827-835年)时,又被罢官流放桂粤。此诗为他第二次贬官时创作,借旅途中夜宿武关的情景,抒发被贬离京的愁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诗。描绘了诗人远离京城长安,在乱山之中抵达商州,夜宿武关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离乡去国的愁苦情怀。借乱山、寒溪水等景象,写出了被贬途中的愁思。

2. 写作手法

拟人:“关门不锁寒溪水”运用拟人手法。“不锁”赋予关门以人的行为意志,好似关门想阻拦溪水,却无法做到。借这一拟人化的动态,生动展现溪水潺潺流淌、不受约束的状态,也暗含诗人羁旅愁绪如溪水般难被禁锢,悠悠蔓延,增添画面生动性与情感表现力。比喻:“乱山高下出商州”运用比喻(暗喻)手法。以“乱山”高低错落、纷杂林立之态,暗喻诗人远离都城后,内心迷茫、纷乱的羁旅心绪,将抽象的孤寂怅惘,借具象的山景呈现,为后文抒发客愁做铺垫,凸显漂泊途中的复杂心境。正衬:“乱山高下出商州”运用以景衬情手法。借商州乱山高下错落、荒僻杂乱之景,衬托诗人远别秦城、漂泊万里的孤寂迷茫。山峦的“乱”与行程的“远”交融,让羁旅愁绪在荒僻山景中更显深沉,景为情设,情因景浓,强化诗歌抒情氛围。

3. 分段赏析

“远别秦城万里游”,诗的起笔便彰显出此次再宿武关的特殊。秦城,即京都长安。诗人向读者表明,自己从京城而来,即将奔赴万里之外的远方。这实则暗示了他因事罢官,被流放至南方。此次“远别”,意味着与皇城、仕途的彻底诀别;“万里游”也绝非惬意的游山玩水,而是无奈被迫的漂泊。这种愁苦之情,在后续的景色描绘中逐渐流露。“乱山高下出商州”,这里的乱山指商州附近的商山。商山素有“九曲十八绕”之美誉,景色奇秀,风光幽美。“乱山高下”四字,生动逼真地勾勒出商山重峦叠嶂、迂回曲折的气势与形貌;一个“出”字,更赋予静止的山峦以动态感,仿佛能让读者看到连绵起伏的商山群峰,接连不断地从商州城涌出。此句表面写山,实则写人,刻画了诗人沿着高低曲折的山道走出商州城时的心境。事实上,商山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远近高低各具姿态。然而此时,诗人因“远别秦城”而心烦意乱,已无心赏景,在他眼中商山便成了“乱山”。而这满眼的乱山,又进一步烘托出他心绪的烦乱,实现了山与人、景与情的交融。诗的后两句描绘了夜宿武关的场景。可以想见,诗人在武关投宿的这个夜晚,想到次日清晨就要出关南行,与“秦城”的距离愈发遥远,心中该是何等愁苦;再加上孤馆中寒灯相伴,形单影只,氛围格外凄凉。他必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诗人并未直接倾诉这些,而是独具匠心,借溪水来传达心声:“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在古关宁静的夜晚,溪水潺潺流淌,引发了难以成眠的诗人的遐想:那从古关流过的潺潺溪水,好似在为他的不幸远别呜咽哭泣;又仿佛是从他心底流出,承载着无尽的离愁别恨,悠悠远去。“一夜潺湲送客愁”,溪声与心声在此融合。“关门不锁”堪称绝妙之笔。坚固雄伟的武关之门,能够阻挡千军万马,却无法锁住潺潺寒溪送来的愁绪,足见这“愁”沉重至极。一个“锁”字,将无形的“愁”生动地展现出来。“一夜潺湲”意味着诗人整夜无法合眼,痛苦难熬。这两句诗中,诗人别出心裁地通过对水声的描写,将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细腻委婉地描绘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调响气雄,中唐中之超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前二句述从秦城回之景,后二句咏宿武关之情。好句调,好语意。

明周珽

# 晚唐人只能作此七言绝句一体。

明顾麟‌‌《批点唐音》

# 周弼为实接体。何仲德为推敲体。唐汝询曰:调响气雄,中唐中之超者。周珽曰:前二句述从秦城回之景,后二句咏宿武关之情。好句调,好语意。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一夜不寐意,写来偏曲。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戴叔伦诗言湘水东流,不为愁人少住;此诗言武关之水但送客愁,皆因一片乱愁更无着处,但能怨流水无情耳。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简《惜分阴》

下一篇:唐·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