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三杨树":驿亭外三株白杨树,
"正当白下门":正面当着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吴烟蒙蒙笼罩长条柳枝,
"汉水啮古根":滔滔汉水啮裂杨柳的古根。
"向来送行处":向着来送行的朋友,
"回首阻笑言":回首难以笑言。
"别后若见之":以后你们再见到这杨柳的时候,
"为余一攀翻":为我攀一枝寄给我,聊表相思。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通过“回首”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留恋与不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借景抒情:“吴烟暝长条,汉水齧古根”等句,借吴地烟霭笼罩杨树枝条、汉水侵蚀杨树古根之景,抒发了与友人分别的惆怅,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金陵白下亭留别》首两句点明地点,驿亭边的三棵杨树,正对着白下门,简洁地交代了送别的环境。三四句描绘出吴地的烟霭使杨树枝条显得昏暗,汉水侵蚀着杨树古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沧桑的氛围,为送别增添了伤感的色彩。五六句写出了在曾经送行的地方,如今回首却难以再与友人欢笑交谈,直接抒发了分别的不舍与惆怅。末两句写诗人想象别后友人若见到那几棵杨树,就为自己攀折一下枝条,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
上一篇:唐·孟宾于《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