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zhāng
qīng
宿
nán
líng
jiàn
zè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uè
chū
chéng
dōng
míng
tiān
shàng
xuě
jīng
shā
míng
yìng
qiū
jié
dāng
jūn
xiāng
huǒ
luò
jīn
fēng
gāo
hàn
guà
yǒu
qīng
dāo
lín
qiū
yún
lóng
xiāng
jiàn
xīng
dòng
tài
wēi
zhāo
luò
yáng
diàn
殿
ěr
lái
mào
yàn
shì
hàn
shēn
wéi
xià
jiā
yǒu
qiáo
shū
yuè
wèi
mèng
shí
zhōng
dāng
yán
wàn
chén
xīng
guāng
huī
zhào
tiān
xià
jūn
wèi
cháng
wěi
hāo
lái
bǎo
dāo
yǐn
xiá
xiù
kōng
méi
tái
suì
lìng
shì
shàng
qīng
huī
zhāo
pān
lóng
mǐn
ān
zài
zāi
shān
dìng
yǒu
jiǔ
ěr
qīng
jīn
léi

译文

月亮从鲁城东边升起,清辉皎洁如同天上落雪。鲁国女子被莎鸡的鸣叫惊醒,连夜启动织机响应秋节。当你思念我的夜晚,大火星已西沉,秋风高高地吹起。银河像挂在门窗之上,想要渡过却没有轻便的船。往昔我辞别山林丘壑,幸得机遇与君王相见。如客星惊动太微垣,清晨便前往洛阳的宫殿。你生来便是俊彦英才,家族七代仕宦传承久远。虽暂为下邳的客居之人,却藏有圯桥所得的兵书宝典。傅说还未显达时,终究会从岩野中被起用。万古流芳的贤士骑乘辰星,光辉照耀着天下。如今我与你都未遇明主,长策大才委弃在荒野蒿莱。宝刀藏在玉匣里,生锈蒙尘长满青苔。这竟让世上愚昧之人,轻贱我如尘土与烟灰。一旦有朝一日攀附龙颜,那些蛙黾之辈怎会存在?故乡的山中必定备有美酒,到时与你共倾金樽畅怀。

逐句剖析

"月出鲁城东":月亮从鲁城东边升起,

# 鲁城:指唐时鲁国之都邑,兖州(鲁郡)之治所瑕丘城,即今山东兖州市。旧谓春秋至两汉故鲁城曲阜,误。

"明如天上雪":清辉皎洁如同天上落雪。

"鲁女惊莎鸡":鲁国女子被莎鸡的鸣叫惊醒,

# 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织娘。《诗经·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鸣机应秋节":连夜启动织机响应秋节。

# 鸣机:操动机杼,使织布机响。是谓织布。江淹《丽色赋》:“秋梭鸣机。”唐薛逢《题独孤处士村居》:“男驱耕犊妇鸣机。”

"当君相思夜":当你思念我的夜晚,

"火落金风高":大火星已西沉,秋风高高地吹起。

# 金风:即秋风。,火落:火,即大火,星名。夏在天南方,至秋则落而西流。故谓“火落”。

"河汉挂户牖":银河像挂在门窗之上,

# 河汉挂户牖:“河汉挂户牗”二句:张卿(叔明)隐居的徂徕山,位在兖州瑕丘东北的百里之外;这与秋季天上的银河东北西南的方向极合。此二句为李白意想比喻之辞。意谓欲从天河乘舟去徂徕山看望张卿,却因没有能在天河中可行的小(飞)船。

"欲济无轻舠":想要渡过却没有轻便的船。

# 轻舠:即小船。

"我昔辞林丘":往昔我辞别山林丘壑,

"云龙忽相见":幸得机遇与君王相见。

# 云龙:一词多义。按李白诗云“云龙忽相见”,其是谓云和龙忽然相见。“云龙”在此应解释为云和龙。“云”喻李白,“龙”喻唐玄宗。《易经·乾卦·九五》下,孔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之遇合。例如,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张居正《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客星动太微":如客星惊动太微垣,

# 客星动太微:“客星动太微”二句:《太白阴经·卷八·杂占·占客星篇》曰:“客星者,非本位之星,故曰客星也。”明代的《观象玩占》:“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无恒时,其居也无定所,忽见忽没,或行止,不可推算,寓于星辰之间,如客,故谓之客星。”动,此为行动之意。太微(亦作大微),即太微垣,三垣之一。其位于北斗之南,常用指帝都、朝廷或帝皇所居。《晋书·天文志》:“太微,天子庭也。”李白这两句诗乃用严子陵故事,喻己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白衣干万乘,方朔谒明主。”一事。《后汉书.严光传》:“(汉武帝)复引(严)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朝去洛阳殿":清晨便前往洛阳的宫殿。

"尔来得茂彦":你生来便是俊彦英才,

# 茂彦:即茂才彦士,国之俊杰也。《全唐文》卷二一唐玄宗《授宋璟吏部尚书苏颋同平章制》:“出纳惟允,必藉英奇;启沃有光,实资茂彦。”

"七叶仕汉余":家族七代仕宦传承久远。

# 七叶仕汉余:此用汉之张汤事。《汉书·张汤传》:“安世(汤子)子孙相继,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七叶,犹七世。

"身为下邳客":虽暂为下邳的客居之人,

# 身为下邳客:“身为下邳客”二句:此谓张良故事。下邳客,本指张良,此喻张卿(叔明)。《史记·留侯世家》:“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不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而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后十载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家有圯桥书":却藏有圯桥所得的兵书宝典。

"傅说未梦时":傅说还未显达时,

# 傅说未梦时:《尚书.说梦上》:“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崖。”《正义》:“殷之贤王有高宗者,梦得贤相,其名曰说,群臣之内,既无其人,使百工以所梦之形象,经营求之于野外,得之于傅氏之岩,遂命以为相。”《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此句谓傅说在野之时。

"终当起岩野":终究会从岩野中被起用。

"万古骑辰星":万古流芳的贤士骑乘辰星,

# 万古骑辰星:《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疏曰:“武丁,殷王名也,号曰高宗。高宗梦得傅说,使求之天下,以陕州河北县傅岩板筑之所而得之,相于武丁,奄然泰清。傅说,星精也。而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而与角亢等星比并行列,故言比于列星也。”释文:引司马云:“傅说,殷相也。武丁,殷王高宗也。东维,箕、斗之间,天汉津之东维也。”《星经》曰:“傅说一星在尾上,言其乘东维,骑箕尾之间也。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托龙尾,乃列宿。今(苍龙)尾上有傅说星。’”骑辰星,意为骑龙星。

"光辉照天下":光辉照耀着天下。

"与君各未遇":如今我与你都未遇明主,

# 与君各未遇:“与君各未遇”二句:君,指张卿。未遇,犹不遇、不偶,谓不逢时。《王吉传》:“公卿未有建万里之长策。”《文选》曹冏《六代论》:“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这两句是说,是时李白与张卿二人皆不逢时,虽怀安邦治国之良策,皆无所用,而却委身于草野民间。

"长策委蒿莱":长策大才委弃在荒野蒿莱。

# 蒿莱:喻民间。,委:屈。,长策:即长计良策。

"宝刀隐玉匣":宝刀藏在玉匣里,

"锈涩空莓苔":生锈蒙尘长满青苔。

"遂令世上愚":这竟让世上愚昧之人,

"轻我土与灰":轻贱我如尘土与烟灰。

"一朝攀龙去":一旦有朝一日攀附龙颜,

# 攀龙:犹攀龙附凤。常喻结附帝王以建立功业。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汉书·叙传下》:“攀龙附凤,并乘天衢。”朱谏注:“龙,君象也,扳(攀)龙者,近君也。”

"蛙黾安在哉":那些蛙黾之辈怎会存在?

# 蛙黾:亦作鼃黾。皆谓蛙类。《太平御览·虫豸部》:《周礼·秋官下》:“蝈氏掌去蛙黾。”注曰:“齐鲁之间谓蛙为蝈。黾,耿黾也。蝈与耿黾尤怒鸣而聒人耳,故去之。”又引《文子》述墨子语:墨子曰:“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待旦而鸣,天下俱动。”韩愈《杂诗》:“蛙黾鸣无谓,阁阁只乱人。”李白诗云“蛙黾”,此喻鼓噪议论之辈。

"故山定有酒":故乡的山中必定备有美酒,

"与尔倾金罍":到时与你共倾金樽畅怀。

# 金罍:酒器。《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正义》:“《韩诗》:金罍,大夫器也。天子以玉,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毛诗》:金罍,酒器也。诸臣之所酢,人君以黄金饰尊,大一硕,金饰龟目,盖刻为云雷之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在兖州瑕丘创作的一首酬答诗,为一首五言古诗,赠予一同隐居的好友张叔明,二人均属“竹溪六逸”这一交游群体。诗以鲁城秋夜为背景,用“月出鲁城东”“河汉挂户牖”等意象,勾勒出清幽的夜宿场景,传递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援引傅说、张良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借助“宝刀隐玉匣”“蛙黾安在哉”等隐喻,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懑,也暗含等待时机施展抱负的心意。此外,“鲁女惊莎鸡”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兖州一带丝织劳作的场景,也反映出唐代山东地区桑蚕业的繁荣。结尾“故山定有酒”一句呼应开篇的秋夜情境,既体现出与隐士友人之间的超然默契,也延续了李白诗歌中“酒”与“友情”的经典主题。整首诗将事典铺陈与情感抒发相融合,呈现出雄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是李白写给张叔明的酬答之作。《旧唐书·李白传》载:“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张叔明本名“明”,李白在诗中不直呼其名而称“卿”,以示尊称。结合李白开元末年(713~741)的行踪推断,此诗当作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地点在兖州瑕丘。诗中既表达了与张叔明的深厚友谊,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答诗。该诗以鲁城秋夜为背景,借月色、河汉等意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用傅说、张良等历史人物典故及“宝刀隐玉匣”等隐喻,抒写怀才不遇的郁结,同时暗含待时而起的抱负。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诗多处用典,如“家有圯桥书”一句中引用张良得“圯桥书”的典故。传说张良在圯桥遇黄石公。得授兵书,后助刘邦建功立业。诗中以“家有圯桥书”喻指张叔明身怀经世济民之才,如同张良般有谋略与抱负,暗含对友人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开篇以简洁的笔触描绘秋夜月色:明月从鲁城东方升起,皎洁如天上白雪。“天上雪”的比喻既写出月光的清冷,又赋予画面纯净感。“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转而描写人间景象:鲁国女子被莎鸡(即纺织娘)的鸣叫声惊动,连夜开动织机,顺应秋时劳作。“惊”字暗含时节流转的紧迫感,“鸣机”则以声响打破夜的寂静,既展现了秋日民间生活场景,又以“秋节”点明时令,为后文抒情铺垫。接下来八句,“我昔辞林丘,云龙忽相见。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诗人回忆过往:昔日辞别山林隐居,意外得到帝王赏识(“云龙”喻君主),如“客星”进入“太微”(象征朝廷的星宿),得以入朝觐见洛阳宫殿。这几句暗指自己曾供奉翰林的经历,既流露对往昔机遇的感念,也隐含仕途短暂的怅惘。“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余。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转向赞美友人张叔明:你是杰出的人才(“茂彦”),家族世代为官(“七叶仕汉”借汉代典故言家世渊源);如今虽客居下邳,却像张良得“圯桥书”(黄石公授兵法)般身怀经世之才。以历史典故喻友人,既显其才德,也暗含“贤才待时”的期许。再接着八句,“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借商代贤相傅说的典故自勉:傅说未被商王武丁寻访时,虽隐居岩野,最终仍被重用,功绩如星辰永照。诗人以傅说自比,既叹“未遇”的处境,更坚信才华终会施展。“与君各未遇,长策委蒿莱。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直写与友人的共同境遇:你我都未逢明主,治国良策只能弃于草野,如同宝刀藏在玉匣中,因久不用而生锈蒙苔。“宝刀”喻才华,“锈涩”显失意,将怀才不遇的愤懑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情感沉郁而真切。最后六句“遂令世上愚,轻我土与灰。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斥责世俗小人因自己不得志而轻视如尘,转而以豪迈之语明志:若有朝一日得遇明主(“攀龙”),那些浅薄之辈(“蛙黾”)便不值一提。对比中见傲骨,于悲愤中透出不屈的自信。“故山定有酒,与尔倾金罍”,以想象收尾:故乡山中定有美酒,待他日功成,与你共举金樽畅饮。既呼应开篇的秋夜思念,又以温馨的相聚场景收束,将友情与理想融为一体,余韵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红茶花》

下一篇:唐·景云《谿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