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tīng
dōng
dōng
shēng
chí
shuì
zhǎng
xīn
qíng
huá
zān
tuō
hòu
tóu
suī
bái
duī
àn
pāo
lái
yǎn
jiào
míng
xián
shàng
lán
chéng
xìng
chū
zuì
huí
huā
fǎng
xìn
fēng
xíng
míng
cháo
gèng
zhuó
chén
yīng
wén
dào
sōng
jiāng
shuǐ
zuì
qīng

译文

躺着听到外面的衙役打早鼓的咚咚声,晚起睡眠充足心情变得很不错。华贵的冠簪脱掉后头上虽然什么都没有,但堆积的案子公文一眼一眼地仔细察明。闲时坐着篮舆乘兴而出,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行。向往去清澈的松江去洗濯尘缨,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

逐句剖析

"卧听冬冬衙鼓声":躺着听到外面的衙役打早鼓的咚咚声,

# 冬冬:鼓声。

"起迟睡足长心情":晚起睡眠充足心情变得很不错。

"华簪脱后头虽白":华贵的冠簪脱掉后头上虽然什么都没有,

# 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鬈或冠的长针。

"堆案抛来眼校明":但堆积的案子公文一眼一眼地仔细察明。

# 堆案:桌上公文。

"闲上篮舆乘兴出":闲时坐着篮舆乘兴而出,

# 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轿子。

"醉回花舫信风行":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行。

# 信风:随风。

"明朝更濯尘缨去":向往去清澈的松江去洗濯尘缨,

# 濯:洗。

"闻道松江水最清":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起》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此诗主题围绕诗人悠闲惬意的生活展开,描绘了其晚起后摆脱公务、检视公文、乘兴出游等生活片段,尽显洒脱自在。写作手法上,语言清新自然,无过多雕琢。首联展现轻松心境,颔联写脱簪阅文,颈联描绘悠闲生活方式,尾联以松江水清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全诗格调悠然,生动呈现了诗人纵情山水的闲适,令人心生向往,尽显其闲适生活诗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晚起》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宝历二年(826)。这一年,白居易经历了诸多人生起伏后,心态逐渐趋于平和。此时得以暂时摆脱繁忙公务的束缚,过上较为闲适的生活。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下,白居易有感于当下自在的生活状态,以自身晚起后的生活片段为素材,挥笔写下这首诗,借此抒发内心的悠然自得以及对自然闲适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描绘了诗人晚起后摆脱公务束缚,自在检视公文、乘兴出游的生活片段,表达了诗人纵情于山水间的洒脱自在,尽显其悠然闲适的生活情致。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起迟睡足长心情”一句,诗人直接表明自己晚起睡足后心情舒畅,毫无掩饰地抒发当下闲适愉悦的心境,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悠然自得的情绪状态。借景抒情:尾联“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借“松江水最清”这一自然之景,表达诗人对清新自然的向往,把内心追求融入对江水的描绘,借景将情感巧妙抒发出来。

3. 分段赏析

《晚起》首联“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以直白语言写诗人听闻衙鼓声却起迟,尽显摆脱公务束缚后的轻松惬意,让读者直观感受其愉悦心境。颔联“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描绘诗人脱去华服装饰,悠闲检视公文,体现其闲适状态。颈联“闲上篮舆秉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展现诗人乘篮舆乘兴出游、醉后乘花舫随风而行的自在生活方式。尾联“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既是对明日行程的计划,借“松江水最清”之景,实写与寓情相结合,表达对清新自然的向往追求。

4. 作品点评

《晚起》一诗充分彰显了白居易独特的诗歌魅力。其价值在于生动呈现了诗人闲适生活的美好片段。写作特色上,语言清新自然,质朴平实的表述似与读者亲切交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对酒自勉》

下一篇:唐·白居易《吾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