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安处为吾土":能让身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土,
"岂限长安与洛阳":又何必局限于长安和洛阳呢。
"水竹花前谋活计":在水边竹林和花丛前谋划生计,
"琴诗酒里到家乡":在抚琴、吟诗、饮酒中仿佛回到家乡。
"荣先生老何妨乐":荣先生年老了又何妨享受快乐,
"楚接舆歌未必狂":楚国的接舆唱歌未必是狂妄之举。
"不用将金买庄宅":不必用金钱去购买庄园住宅,
"城东无主是春光":城东那无人占有的是烂漫春光。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水竹花前谋活计”“城东无主是春光”等诗句,借水竹花丛、城东春光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随遇而安的情怀。用典:“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引用荣先生和楚接舆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即使年老也可安乐,行为看似狂放实则自有其道的人生态度。
2. 分段赏析
《吾土》首联“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直接点明主题,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只要身心安宁,处处可为故土,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境。颔联“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描绘了在水竹花丛前生活,在琴诗酒中感受家乡的情境,“谋活计”和“到家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享受。颈联“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运用典故,借荣先生年老仍可快乐,楚接舆高歌并非轻狂,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尾联“不用将金买庄宅,城东无主是春光”,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无需追求物质的富足,大自然的春光才是最珍贵的,表达了诗人超脱的价值观。
上一篇:唐·白居易《晚起》
下一篇:唐·白居易《长斋月满寄思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