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zhāi
yuè
mǎn
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àn
sān
yuè
yuè
xiāng
nián
shān
qiān
réng
dāng
fēng
jiǔ
qiū
tiān
míng
zhāo
zhāi
mǎn
xiāng
xún
qiè
bào
qīn
tóng
zuì
mián

译文

一天见不到你就好像过去了三个月,一个月的思念就仿佛度过了七年时光。感觉我们之间好似隔着千里的山河,又如同置身在风雨交加的深秋季节。明天长斋结束后我就前去把你找寻,我要带着酒壶抱着被子和你同醉同眠。

逐句剖析

"一日不见如三月":一天见不到你就好像过去了三个月,

"一月相思如七年":一个月的思念就仿佛度过了七年时光。

"似隔山河千里地":感觉我们之间好似隔着千里的山河,

"仍当风雨九秋天":又如同置身在风雨交加的深秋季节。

"明朝斋满相寻去":明天长斋结束后我就前去把你找寻,

"挈榼抱衾同醉眠":我要带着酒壶抱着被子和你同醉同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斋月满寄思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别具韵味的诗作。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细腻且真挚的笔触,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展现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真挚情谊,在唐诗的璀璨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运用了夸张手法。诗人将短暂分离的时间感受极度放大,正常的一日、一月被夸张为三月、七年,极大地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生动且强烈地传达出对友人思黯的深切思念,让读者能深刻体会到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情景交融:“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一方面以“似隔山河千里地”比喻与友人之间心理上的遥远距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分离的孤独感;另一方面,“风雨九秋天”是借景抒情,将萧瑟、凄凉的秋日风雨之景与内心的思念愁苦相融合,营造出哀伤氛围,强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细节描写:“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诗人通过想象长斋结束后与友人相聚的细节来抒情。“挈榼抱衾”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诗人迫不及待与友人畅饮、同宿的情景,这一想象中的细节,体现出对相聚的热切期待,从侧面反映出当下思念之苦,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白居易的《长斋月满寄思黯》以深切的思念之情打动人心。开篇运用夸张,“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将对友人思黯的思念极度放大,凸显情谊深厚。“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借比喻与情景交融,以心理距离之远和秋日风雨的凄凉,强化孤独与愁苦。尾联“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通过想象相聚时带酒携被、同醉共眠的细节,尽显对相聚的热切期盼,从侧面烘托出当下思念之浓烈,整首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尽显友情的珍贵与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吾土》

下一篇:唐·白居易《春尽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