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yóu
píng
quán
zèng
wéi
chǔ
shì
xián
chán
s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qiū
jǐng
yǐn
xián
shān
yóu
zhī
zhàng
shě
shí
sēng
cháng
yōu
liù
shí
zhī
chí
jīn
lái
yóu
wèi
shuāi
léi
xīn
xīng
jìng
shēn
yīn
xíng
zhī
xún
yún
dào
chù
ài
quán
tīng
shí
nán
cūn
wéi
chǔ
shì
西
xián
chán
shī
shān
tóu
jiàn
wén
jiàn
qiě
xiāng
suí

译文

秋天的景色引得我悠闲地漫步,在山中游玩不觉得疲惫。拄着手杖,舍弃车马,行走十里路去与僧人相约。过去曾经担忧到了六十岁,四肢身体不能支撑。如今已经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被衰老瘦弱所困扰。内心的兴致遇到这样的情境就激发出来,身体的力量因为行走而得以知晓。追寻云朵到它升起的地方,喜爱泉水聆听它滴落的时候。南村的韦处士,西寺的闲禅师。山头和山涧底部,听说身体康健就暂且一同相随游玩。

逐句剖析

"秋景引闲步":秋天的景色引得我悠闲地漫步,

"山游不知疲":在山中游玩不觉得疲惫。

"杖藜舍舆马":拄着手杖,舍弃车马,

"十里与僧期":行走十里路去与僧人相约。

"昔尝忧六十":过去曾经担忧到了六十岁,

"四体不支持":四肢身体不能支撑。

"今来已及此":如今已经到了这个年纪,

"犹未苦衰羸":还没有被衰老瘦弱所困扰。

# 衰羸:予往年有诗云:“三十气大壮,胸中多是非。六十年太老,四体不支持。”今故云

"心兴遇境发":内心的兴致遇到这样的情境就激发出来,

"身力因行知":身体的力量因为行走而得以知晓。

"寻云到起处":追寻云朵到它升起的地方,

"爱泉听滴时":喜爱泉水聆听它滴落的时候。

"南村韦处士":南村的韦处士,

"西寺闲禅师":西寺的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山头和山涧底部,

"闻健且相随":听说身体康健就暂且一同相随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以秋日山游为主题,描绘了诗人舍车马、杖藜赴约,与韦处士、闲禅师同游山林的情景。写作手法上,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开篇写秋景引闲步,点明出游兴致。接着描述自身身体状况,为后文游兴做铺垫。“寻云”“爱泉”等句细腻展现山水之美。尾联邀友人相随,尽显悠闲。全诗风格自然,生动展现了秋日山游的闲适之趣,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体现了其闲适豁达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由白居易所作。大和四年(830),时处洛阳的白居易,经历了仕途起伏后,心境渐趋平和闲适。在此期间,秋日的美景吸引着他走出居所,与友人相约出游。他舍弃车马,拄着藜杖,前往与韦处士、闲禅师约定之处。此次出游,诗人有感于秋景之美与友情之乐,遂写下此诗,以记录秋日山林间的惬意时光与悠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秋景引闲步”中,“引”字赋予秋景以人的动作,仿佛秋景主动引领诗人漫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秋景而兴致勃勃地开启山游的状态,使秋景充满了活力与吸引力。借景抒情:“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诗人借寻觅云起之处、倾听泉水滴落之声的行为,将自身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委婉地抒发了内心沉醉于山水间的愉悦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 分段赏析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开篇“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通过叙述的方式,展现诗人因秋景引发的出游兴致,舍弃车马拄杖赴约,足见其对此次出游的期待。“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先回忆曾经对六十岁身体状况的担忧,如今却未如预想般衰颓,为后文尽情享受山游之乐做铺垫。“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借寻觅云起、聆听泉滴,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融入其中,展现沉醉之情。尾联“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邀请韦处士和闲禅师一同于山水间畅游,尽显悠闲愉悦心境,也体现出与友人同游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下一篇:唐·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