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劳行役":在楚地辛苦地执行公务,
# 行役:旧时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都叫行役。,楚地:古楚国所辖之地,泛指江夏一带。
"秦城罢鼓鼙":秦城的战鼓声已经停息。
# 鼓鼙: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后亦泛指战争。,秦城:指长安。
"舟移洞庭岸":船只移向洞庭湖畔,
# 洞庭:洞庭湖。
"路出武陵溪":道路通向武陵溪边。
# 武陵谿: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写的武陵源,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境内,此泛指湖南乡间。
"江月随人影":江上的月亮追随着人的身影,
# 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山花趁马蹄":山间的花朵在马蹄旁绽放。
# 趁:趋附。一作逐。
"离魂将别梦":离别时魂牵梦萦,
# 别梦:离别后思念之梦。,将:是带领、携带的意思。,离魂:指游子的思绪,漂泊思归之心。
"先已到关西":心却早已飞到了关西。
#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这里借指长安。,已:一作“尔”。
中唐前期诗人
张谓(?~778?),唐代诗人。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进士,曾入安西幕府。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礼部侍郎,连续三年知贡举。爱好酒,生活简朴,喜欢湖山之地。其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元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代表作品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裴侍御返回长安的情景,通过描绘楚地行役、洞庭泛舟、武陵溪行等旅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一句,以超现实的笔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拟人:“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中“随”、“趁”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虚实结合:前六句写实,描绘送别场景;后两句转入虚写,以“离魂”、“别梦”表现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楚地”对“秦城”,前者紧扣潭州古属楚地的地理背景,后者以“秦城”代指长安及边疆,既暗藏安史之乱(763年平定)后天下初定的时代背景,又以“楚地辞”“秦城返”的对仗勾勒出友人行程的起讫点,为全诗奠定“太平归程”的基调——“楚地”的历史厚重与“秦城”的政治象征形成空间与意义的双重呼应,非亲历荆楚游历者难出此工整之语。颔联承首联“归程”之意,精选“洞庭湖”“武陵溪”两地名,一取水路浩渺(“舟移洞庭岸”),一取陆路清幽(“路出武陵溪”),既因两地为潭州至长安的必经之路,更因二者皆为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之地(如洞庭湖的壮阔、武陵溪的桃源意象),赋予行程以审美色彩。动词“移”“出”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暗藏巧思:“移”字写舟行碧波的舒缓,暗合洞庭湖水的流动韵律;“出”字状山路穿行的畅达,呼应武陵溪谷的曲径通幽,二字既暗示友人归心似箭却又无行色匆匆之态,为颈联的景物描写埋下“轻快”的情感伏笔。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堪称精妙之笔,其精妙处可细析五层:一为结构勾连,“江月随人影”承颔联“舟移”,以月随人动的意象延续水路画面,“山花趁马蹄”应“路出”,以花逐马飞的动态延展陆路场景,使四联如环相扣;二为对仗工整,“江月”(地理类,水与天体)对“山花”(地理类,山与植物),“人影”(人体部位)对“马蹄”(动物肢体),皆属名词小类相对的严格对仗,且“随”与“趁”同为动词,形成“主谓宾”结构的严格对仗;三为炼字传神,“随”字赋予江月以人的“跟从”情态,仿佛洞庭月色专为友人归途照明,“趁”字则让山花具备“追逐”的主动性,似武陵溪畔的山花在风中竞相迎接马蹄,二字化静为动,使自然景物充满人情味;四为逆向思维,诗人突破“人影随月、马蹄踏花”的常规视角,反让“月随人、花趁马”,通过主宾位置的调换(客体主动、主体被动),创造出“物我相亲”的奇妙境界,使画面更显空灵跳脱;五为情感渗透,月之“随”、花之“趁”,表面写景物“主动陪伴”友人,实则暗喻送行者(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景语即情语,将送别之情融入自然流动的意象中,不着痕迹却意蕴深长。尾联“遥知上苑路,万里正含春”虽未直接写“送”,却以“恋阙”之情收束全篇——“上苑”代指长安宫廷,“万里含春”既写想象中京城的明媚春光,又暗指太平盛世的欣欣向荣,诗人与友人对朝廷的忠诚与向往(“恋阙”),通过“未到长安而梦魂先至”的虚写,将个人送别之情升华为对国家安定的共同期许。这种手法避免了直抒胸臆的浅白,留下“春路万里、归心似箭”的想象空间,让情感在留白中更显绵长。
4. 作品点评
此诗语言风格平淡,却诗意醇厚。所谓“平”,并非寡淡无味的平庸;所谓“淡”,亦非索然无趣的浅淡。这种经绚烂洗练后的素淡境界,实则是艺术造诣的极高体现,殊为难得。
# 烹炼极融,针线不漏,送别诗之最上品。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必在楚送裴之作。“江月”句承“舟移”句来,“山花”句承“路出”句来。结应起联,有一笔双钩之妙。
清王谦《碛砂唐诗纂释》
# 庄雅不佻。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俱就‘归’字中写境。末二句透过一层,更觉思曲而笔妙。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何谓浑然?.……张正言之“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辈。……”是也。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 此为送友人之作。山程水驿,行客之常,入能者之手,便托想空灵,语有隽味,可为学诗者前导。(颈联)上言江船所至,月影长随,水程所经也。下句言杂花盈路,藉马足而生香,山程所经也。结句云:‘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则山花江月,皆在送行者想象之中,其交谊深挚如是。”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乙编》
# 全诗写友人北上行程及途中情景,纯系想象之辞。友人此去,诗人之心亦随之远行。此为行人设身处地,见其对去者前程之关切,而诗人属望京华之情亦在不言中矣。
现代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尚永亮
上一篇:唐·成彦雄《煎茶》
下一篇:唐·皇甫松《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