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ǒu
xià
bìng
jiā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ēng
lái
shí
wàn
yǒu
qiān
xǐng
jiān
fēi
yōu
yǒu
lǎo
jiàn
nián
lái
bìng
chū
shēn
xīn
tài
rán
liǎng
kuàng
mèng
xià
yuè
qīng
hǎo
shí
jié
wēi
fēng
chuī
jiá
hán
shù
yīn
xià
jìng
suǒ
wéi
huò
yǐn
ōu
míng
huò
yín
liǎng
shī
nèi
yōu
huàn
wài
zhí
shì
shí
shì
shì
shí

译文

我出生到如今,约有一万四千天。自我反省这些日子,不是忧愁就是有病。年老后忧虑渐消,近年病痛刚痊愈。忽然身心皆舒畅,安然再无苦楚。况且在这首夏月,是清和美好的时节。微风吹着夹衣,不冷也不热。把床榻移到树阴下,一整天能做什么呢。有时喝一杯茶,有时吟两句诗。内心没有忧患逼迫,外面没有职事差役束缚。这样的日子不自我舒适,何时才是舒适的时候。

逐句剖析

"我生来几时":我出生到如今,

"万有四千日":约有一万四千天。

# 万有四千日:时白居易三十九岁,故约言之。

"自省于其间":自我反省这些日子,

"非忧即有疾":不是忧愁就是有病。

"老去虑渐息":年老后忧虑渐消,

"年来病初愈":近年病痛刚痊愈。

"忽喜身与心":忽然身心皆舒畅,

"泰然两无苦":安然再无苦楚。

# 泰然:安然。

"况兹孟夏月":况且在这首夏月,

# 孟夏:即首夏。

"清和好时节":是清和美好的时节。

"微风吹夹衣":微风吹着夹衣,

"不寒复不热":不冷也不热。

"移榻树阴下":把床榻移到树阴下,

# 榻:一种窄而低的床。

"竟日何所为":一整天能做什么呢。

"或饮一瓯茗":有时喝一杯茶,

# 茗:茶。,瓯:盆、盂类的陶器。

"或吟两句诗":有时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内心没有忧患逼迫,

"外无职役羁":外面没有职事差役束缚。

# 羁:束缚。,职役:职事差役。

"此日不自适":这样的日子不自我舒适,

# 适:安适、舒适。

"何时是适时":何时才是舒适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首夏病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首夏时节宜人的自然环境,诗人身处其中,或品茗吟诗,享受着无忧患逼迫、无职役束缚的自在时光。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内心的闲适愉悦融入对美好环境的描写中。开篇回顾过往多忧多疾,与当下的惬意形成对比,凸显出此刻心境的转变。此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充满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居易于渭村卸任官职、赋闲居家之际,创作了《首夏病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生活诗。描绘了首夏时节的美好自然环境和诗人在此环境中品茗吟诗的惬意生活,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后,内心的闲适、愉悦以及对这种自在生活的享受之情。

2. 分段赏析

第一句以设问开篇,直接引出对人生长度的思考,语言简洁质朴,奠定全诗对人生回顾与感慨的基调,开启对过往经历的叙述。第二句承接上句,以直白的语言表述回顾往昔,道出过去生活中不是忧愁便是患病的状况,通过叙述勾勒出曾经充满烦恼与病痛的人物形象,为后文当下状态的转变做铺垫。第三句叙述随着年龄增长,内心的忧虑逐渐减少,运用平实的语言直接抒情,展现出人物心境的积极变化,凸显岁月对心态的影响。第四句表明近年来疾病刚刚痊愈,简洁地呈现出当下与过去因病痛缠身截然不同的状态,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摆脱疾病后的轻松,语言质朴自然。第五句描绘孟夏时节的美好,借景抒情,将对美好季节的喜爱融入对时节的描述中,语言自然流畅,勾勒出宜人的季节景象。第六句通过描写微风轻拂夹衣,不冷不热的感受,以细腻且精炼的语言营造出舒适惬意的氛围,强化了对此时节的赞美,使读者身临其境。第七句叙述将床榻移至树阴下的举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悠闲的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自然地体现出其自在心境。第八句列举在树阴下或饮一杯茶,或吟两句诗的活动,生动描绘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平实的表述流露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享受,展现出悠然自得的形象。第九句从内心层面说明没有忧患的逼迫,运用直白的语言直抒胸臆,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轻松,凸显当下内心的解脱。第十句从外界环境阐述没有职役的束缚,与上句呼应,全面展现出诗人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强化了闲适自在的情感表达,进而引出尾句对当下闲适生活的珍惜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

下一篇: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