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cóng
nán
píng
tài
shǒu
zhī
yáo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ào
nián
luò
ān
yuàn
suí
rèn
gōng
diào
tūn
zhōu
cháng
shí
yǐn
jiǔ
zhú
fēng
jǐng
zhuàng
xīn
suì
gōng
míng
shū
lán
shēng
rén
chú
yún
zài
gāo
shān
kōng
juǎn
shū
hàn
jiā
tiān
chí
chì
jūn
shǔ
dào
yíng
xiàng
tiān
mén
jiǔ
chóng
shèng
rén
lóng
yán
jiě
hǎi
chūn
tóng
tíng
zuǒ
yòu
wàn
suì
bài
míng
zhǔ
shōu
chén
lún
hàn
lín
bǐng
huí
yīng
miǎn
lín
zhēng
róng
shuí
jiàn
chéng
ēn
chū
yín
tái
mén
zhù
shū
zài
jīn
luán
diàn
殿
lóng
gōu
diāo
dèng
bái
ān
xiàng
chuáng
huáng
jīn
pán
dāng
shí
xiào
wēi
jiàn
zhě
què
lái
qǐng
wèi
jiāo
huān
zhāo
xiè
bìng
yóu
jiāng
hǎi
chóu
xiāng
zhī
rén
zài
qián
mén
cháng
hòu
mén
guān
jīn
jié
jiāo
míng
gǎi
ài
jūn
shān
yuè
xīn
suí
jūn
yún
suǒ
wéi
mèng
chí
táng
shēng
chūn
cǎo
shǐ
使
cháng
jià
dēng
lóu
shī
bié
hòu
yáo
chuán
lín
hǎi
zuò
jiàn
yáng
gòng
zhī
dōng
píng
nán
píng
jīn
liǎng
bīng
xīn
ài
měi
jiǔ
shì
zhuān
chéng
zhé
guān
táo
yuán
xún
huā
chù
xíng
qín
rén
jiù
shí
chū
xiào
xiāng
yíng

译文

少年时期人生不得意,落魄流徙不曾安居。胸有大志一心追随任公子,大钩巨缁钓那吞舟大鱼。无奈之间经常痛饮逐景而游,壮心不存、功名不就,都疏远而去。兰生谷底人不识人不锄,白云在高山空翻卷空舒展着。突然有名,天子派驰马来迎,如同赤车骋蜀道去接司马相如。迈步朝廷走进九重高门谒见见圣上,龙颜笑开令我顿觉四海如春。宫中彤庭四下里高呼万岁,拜贺圣明主上收揽沉沦不显的英才。我在翰林院挥笔引来皇上的目光,峥嵘的麒麟阁上谁能见到我呢。蒙承圣恩举步进入银台门,持笔著书独自待在金銮殿。乘龙驹雕蹬跨上白玉鞍,享受象床绮食面对黄金盘。以前讥笑我微贱的那些人,现在都来拜见请求交友同欢。可我一旦以病辞京漫游江海,往昔那些人谁还与我相识相好。前门作揖软绝,后门索性硬拒,结交之人一一变了面孔。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我亦想借您梦得“池塘生春草”的佳句,使我登楼之诗身价百倍。相别之后我要像灵运遥寄惠连诗作一般寄诗给您,还有些人也会有和作的。东平相阮籍与南平太守的您,古今都可郁喜爱饮酒的步兵校尉。您和阮籍都是从心眼里爱好美酒才去作那个官,并不是看重恋眷职务啊。如今因酒而谪官去到武陵桃源,寻花寻竹行了几处地方。桃花源中的秦人有如旧识,定会出门笑脸相迎。

逐句剖析

"少年不得意":少年时期人生不得意,

"落魄无安居":落魄流徙不曾安居。

# 落魄:一作“落拓”,即落魄。此用《史记》郦生的典故:郦生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

"愿随任公子":胸有大志一心追随任公子,

# 愿随任公子:“愿随”二句:《庄子·外物篇》载: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大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欲钓吞舟鱼":大钩巨缁钓那吞舟大鱼。

# 吞舟鱼:形容鱼大。此指心有大志。

"常时饮酒逐风景":无奈之间经常痛饮逐景而游,

"壮心遂与功名疏":壮心不存、功名不就,都疏远而去。

"兰生谷底人不锄":兰生谷底人不识人不锄,

# 兰生谷底人不锄:“兰生”句:《三国志·周群传》:“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云在高山空卷舒":白云在高山空翻卷空舒展着。

"汉家天子驰驷马":突然有名,天子派驰马来迎,

# 汉家天子驰驷马:“汉家”二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但不闻有“驯马赤车蜀道迎相如”之写。

"赤军蜀道迎相如":如同赤车骋蜀道去接司马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迈步朝廷走进九重高门谒见见圣上,

"龙颜一解四海春":龙颜笑开令我顿觉四海如春。

# 龙颜:借指帝王。

"彤庭左右呼万岁":宫中彤庭四下里高呼万岁,

# 彤庭:汉皇宫以朱色漆中庭,故称。

"拜贺明主收沉沦":拜贺圣明主上收揽沉沦不显的英才。

# 沉沦:沦落之人。

"翰林秉笔回英眄":我在翰林院挥笔引来皇上的目光,

# 英眄:皇帝的顾望。,翰林:《石林燕语》卷七载:唐翰林院,本内供奉艺能技术杂居之所,以词臣侍书诏其间,乃艺能之一尔。开元以前,犹未有学士之称,或曰翰林待诏,或曰翰林供奉,如李白犹称供奉。自张均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则与翰林院分而为二,然犹冒翰林之名。此李白自指翰林供奉的经历。

"麟阁峥嵘谁可见":峥嵘的麒麟阁上谁能见到我呢。

# 麟阁:汉宣帝时有麒麟阁,为图绘功臣之所。

"承恩初入银台门":蒙承圣恩举步进入银台门,

# 初入银台门:一作“侍从甘泉宫”。银台门:据《旧唐书·职官志》:翰林院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台门内。

"著书独在金銮殿":持笔著书独自待在金銮殿。

# 金銮殿:大明宫紫宸殿北曰蓬莱殿,其西曰还周殿,还周西北曰金銮殿。蓬莱殿西龙首山支陇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銮殿,殿旁坡名金銮坡。

"龙钩雕镫白玉鞍":乘龙驹雕蹬跨上白玉鞍,

"象床绮席黄金盘":享受象床绮食面对黄金盘。

# 绮席:一作“绮食”,盛美的筵席。

"当时笑我微贱者":以前讥笑我微贱的那些人,

"却来请谒为交欢":现在都来拜见请求交友同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可我一旦以病辞京漫游江海,

"畴昔相知几人在":往昔那些人谁还与我相识相好。

# 畴昔:往日,从前。

"前门长揖后门关":前门作揖软绝,后门索性硬拒,

"今日结交明日改":结交之人一一变了面孔。

"爱君山岳心不移":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

"随君云雾迷所为":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

"梦得池塘生春草":我亦想借您梦得“池塘生春草”的佳句,

# 梦得池塘生春草:“梦得”二句:此以灵运与惠连喻己与之遥。《南史·谢惠连传》载:“谢惠连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句。’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尝曰:‘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谢灵运有《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使我长价登楼诗":使我登楼之诗身价百倍。

"别后遥传临海作":相别之后我要像灵运遥寄惠连诗作一般寄诗给您,

# 别后遥传临海作:“别后”二句:谢灵运有《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此用其意。临海,即今台州。羊、何:即泰山羊璿之、东海何长瑜,与谢灵运、谢惠连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

"可见羊何共和之":还有些人也会有和作的。

"东平与南平":东平相阮籍与南平太守的您,

# 东平与南平:“东平”二句:此以阮籍比李之遥。李之遥为南平太守;阮籍曾任东平相,称阮步兵。《晋书·阮籍传》载:阮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今古两步兵":古今都可郁喜爱饮酒的步兵校尉。

"素心爱美酒":您和阮籍都是从心眼里爱好美酒才去作那个官,

"不是顾专城":并不是看重恋眷职务啊。

# 专城: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陌上桑》:“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谪官桃源去":如今因酒而谪官去到武陵桃源,

# 桃源:在武陵,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

"寻花几处行":寻花寻竹行了几处地方。

"秦人如旧识":桃花源中的秦人有如旧识,

# 秦人:《桃花源记》载,内中之人自称是秦时人,避秦末之乱才进入桃花源中。

"出户笑相迎":定会出门笑脸相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主要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到年轻时在长安金銮殿被皇帝召见,在宫中起草诏书、参加宴会,担任翰林待诏的经历,那时意气风发,眼看就要得到重用。第二首把李之遥比作魏晋名士阮籍和陶渊明,既有开玩笑的成分,又包含着劝解安慰的意思。两首诗虽然一长一短,看似不相称,但长的详细述说,短的点到为止,都恰到好处。言辞浅显但含义深远,相互映衬,都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组赠别诗,是李白为堂弟李之遥所作。乾元二年(759年)秋,李之遥当时担任南平太守,因饮酒过量被贬到武陵。李白在江夏与他相遇送别后写下这组赠诗。《全唐诗》收录时附有李白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诗中既表达对亲人遭贬的关切,也流露出对世事浮沉的感慨,是李白兄弟情谊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送别赠友诗。通过追忆少年壮志与仕途浮沉,展现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诗中既含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见对功名的疏离,体现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坚守与对友情的珍重,在赠答中完成对精神同道的礼赞。

2. 写作手法

用典:“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化用《庄子》典故,任公子以巨钩钓东海巨鱼,喻少年李白济世壮志未酬的豪情;“兰生谷底人不锄”反用《三国志》“芳兰生门”之典,以幽兰自喻高洁,暗讽权贵不容贤士的世态。“谢灵运与谢惠连”借晋代兄弟诗话,将李之遥比作谢惠连,赞其才情与自己知音相契的纯粹。“秦人如旧识”暗引陶潜《桃花源记》,以桃源隐逸喻谪居超脱,反衬现世凉薄。典故层叠间,既托举诗人与从弟的孤高风骨,又剖开盛唐转衰时士人的精神困境。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基本是七言为主的古体诗,全篇三十二句,能分成三个大段落。第一段总共八句,还能再细分为两个层次。诗开头的五言四句是第一个层次,直接讲述少年时期不如意,生活潦倒,连个安稳住处和营生都没有。心里想着追随古代的任公子,到东海投竿垂钓,钓起能吞下舟船的大鱼,让天下人都能吃饱,绝不去做追逐功名利禄的人。任公子是《庄子》书中引用的寓言人物:他制作了巨大的鱼钩和黑绳,用五十头牛当作鱼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鱼竿投向东海,天天去钓鱼,等了一年都没钓到鱼。后来终于有大鱼吃饵,拖着巨大的鱼钩,沉入海底,纵横奔驰,扬起鱼鳍,激起的白色波浪像山一样,海水剧烈震荡,声音如同鬼神咆哮,威震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后,把它剖开做成肉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没有不饱餐这条鱼的。这四句五言诗,一口气读下来,借用郦生和任公子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心怀济世任侠的志向,可现实中却失意落魄。所以想效仿任公子,看轻名利,顺应自然,坚信自己能实现心中所想,开创像唐代任氏那样的风气。这一下子就把李白少年时的模样和精神展现在大家眼前,也暗暗透露出理想志向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做势利小人,始终保持着纯真美好的本性,体现出社会容不下他,他也不屑于迎合这个社会。他在《古风》(其十三)里也表达过类似想法:“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这就暗示了他失意落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矛盾是双向存在的。紧接着,诗人用七言四句,从前面五言诗短促凝重的节奏,转为舒缓平和的音节,描写自己失意后的生活和行为。常常借酒消愁,四处闲逛,游历名山胜水,追求自然纯真的人性之美。慢慢地,他的壮志和对功名的追求也越来越疏远。这就好比美丽的兰花生长在山谷里,不会被人轻易铲除,能保持它的自然之美;又像环绕在高山之巅的白云,自由自在地舒卷飘荡。这四句写的是李白进入长安之前的生活,暗示他想通过隐居来获得出仕机会,但又不急于追求功名,追求的是自由自在、舒适惬意生活的纯粹之美,从山水风光中汲取美的力量。“兰生谷底”是反用《三国志・蜀志・周群传》里“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的典故,暗示在朝廷中,权贵们容不下贤能君子,兰花在这里用来比喻贤能君子。就像屈原在《离骚》里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贤能君子一样,贤能君子只有在乡野山水之间,才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自由天地。总之,这八句诗就像是李白的自画像,抒发自己的志向,真诚自然,句句发自肺腑,为我们介绍了少年时期到进入长安之前的李白,形象生动,仿佛真人就在眼前。全诗第二段从“汉家天子驰驷马”到“象床绮席黄金盘”,一共十二句,每六句为一小节,表达一层意思。这一段前六句写的是李白被征召入京,以及拜见唐玄宗时的隆重场面。诗里的“汉家天子”其实指的是唐朝的唐玄宗,他派御用的高车驷马,就像当年汉武帝迎接从蜀地来的司马相如那样,迎接李白。李白走进皇宫,在金殿上拜见皇帝。皇帝脸上笑容满面,天下人就好像沐浴在春风里,都感受到了皇恩的滋润。金殿上站班的大臣们齐声高呼万岁,向皇帝叩拜,祝贺皇帝征召到一位隐居失意的贤才。这六句诗用铺陈的手法叙述,但重点突出,通过皇帝派车迎接、龙颜大悦、群臣高呼这些细节,营造出热烈的气氛,衬托出李白当时无比高贵、卓越出众、荣耀至极的形象。不过,这只是刚拜见时的情景。接下来,诗人又用六句诗,描绘自己在翰林院任职的情形。因为得到皇帝的看重,自己得以施展才华。在翰林院执笔起草皇帝诏书,常常能感受到皇帝赏识的目光。宫里藏书的麒麟秘阁高大威严,自己能在那里读书,还能接受皇帝的询问,这份荣誉可不是谁都能有的,恐怕很多人连麒麟阁都难得一见。回想当初蒙受皇帝恩典,进入右银台门内的翰林院任职,还曾独自在金銮殿上起草文件。出宫侍奉皇帝时,乘坐装饰精美的御马,马鞍上镶着白玉;在宫里坐着皇家的椅子,用着皇家的黄金盘子。这六句诗说明李白自认为志向远大、才华出众,得到皇帝信任,当时真是春风得意,荣耀到了极点,享尽了臣子能获得的最高赞誉。这六句诗通过间接描写,从皇帝的关注到周围环境的烘托,生动地展现出他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和第一段里失意落魄的心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份荣誉,是他凭借高尚的品行和卓越的才华,自然而然获得的,也是诗意和情感的延续发展。全诗第三段从“当时笑我微贱者”到“可见羊何共和之”,同样是十二句,每六句为一小节,表达一层意思。前六句写的是李白被赶出长安后,尝遍了世态炎凉的滋味。他说:回想起我在朝廷的时候,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用白眼看我的人,现在却态度大变,主动来求见我,想和我交朋友、欢聚一番。可是当我某天早上递上奏章,称病请求回乡时,以前和我亲密知心的人,没几个还愿意理我了。他们表面上客客气气地送我,等我一走就紧紧关上大门。这些人就是这样,谁有权有势就跟谁交往,一旦失势就立马改变态度,反复无常。这六句表面写的是李白失势前后人际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揭露了势利小人丑恶的嘴脸和趋炎附势的卑鄙灵魂,反映出传统的淳朴美德被势利小人践踏,世风变得越来越糟糕,社会危机也在慢慢滋生。鄙视、悲愤、感叹,还有对人生传统美德的探求,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特别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当时”“畴昔”“今日”这些词相互勾连,六句诗意思连贯,情节曲折,对比鲜明,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后六句紧扣诗题,赞美堂弟李之遥始终如一的友情。李白对他说:和那些势利小人比起来,你的友情就像山岳一样坚定不移,像云雾围绕高山一样,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这里的云雾象征着世态炎凉和邪恶势力。你我之间的情谊,就像当年谢灵运和谢惠连兄弟那样,才情相投。通过这份情谊,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池塘生春草”这句诗的价值,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这份价值还在不断提升。分别之后,希望你看到我从远方寄去的这首诗,也能像谢灵运登上临海峤写诗寄给族弟谢惠连那样,和像羊璿之、何长瑜这样的诗友相互唱和。前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出这份友情的纯真美好;后四句借用典故,谢灵运欣赏堂弟谢惠连的才华,两人经常相互切磋。谢灵运写《登池上楼》时,在梦中见到谢惠连,才灵感突发写下“池塘生春草”这句名句。羊璿之、何长瑜是谢灵运的诗友,谢灵运还写过《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这首诗。李白用这些典故来比喻自己和李之遥之间的兄弟情谊、知音之交,想到李之遥收到诗后能和诗友们一起唱和,心里就感到十分欣慰。第二段里那种悲叹的情绪,在这里迅速转变成平和愉悦,为世上能有这样知心的兄弟而感到自豪!全诗就在这种余韵悠长的氛围中结束,让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则把重点放在描写李之遥上。宋本《李太白文集》在这首诗的题目下注释说:“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整首诗就围绕这个展开,刻画李之遥的性格和形象,以及他被贬的原因,还有诗人对他的评价。在这组诗的结构里,这首诗是对前一首的重要补充,让李之遥的形象光彩照人,和李白就像一对美玉,相互映衬,都那么纯真美好,可惜都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纳。全诗八句,前四句是一个层次,后四句是另一个层次,意思连贯紧密,结构严谨自然。前四句描写李之遥的思想和性格,诗人没有直接描述,而是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在古今人物的对比映衬中,写出南平太守李之遥就像魏晋初期的大诗人阮籍一样。阮籍不满朝廷大臣之间的争斗,以及司马氏诛杀异己的行为,常常借酒消愁,冷眼看待现实,装作疯癫来处世。李之遥也是把纯真美好的人性寄托在美酒之中,不看重功名利禄,也不把太守这个官职当回事,这和阮籍十分相似,所以诗人说“今古两步兵”。阮籍被任命为东平相后,不怎么处理政务,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他听说步兵厨的人擅长酿酒,储存着三百斛美酒,就请求担任步兵校尉,所以人们称他为阮步兵。这四句通过古今对比,既刻画了李之遥的形象和性格,也暗中暗示他因为饮酒过度而被贬。就像阮籍因不满现实又无力改变,只能借酒消愁一样,李之遥也是如此。开头两句平平淡淡地叙述,但却拓展了时间和空间,把古今联系起来,比起单纯描写李之遥,这样写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赞美之情既指向古代的阮籍,也指向现在的李之遥,显得庄重而浓厚。后四句笔锋一转,写李之遥因为只顾喝酒,不理政务,被贬到武陵。这让诗人联想到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并诗》,于是化用这个典故,创造出后四句优美的诗意。诗人说:你要去的武陵,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知道你以后会在那里的多少地方寻找理想中的桃花源世界。那里躲避战乱的秦人,会像老朋友一样,笑着出门迎接你。这四句诗再次用陶渊明的理想和人格来比喻李之遥,进一步烘托他的人格之美,以及对理想社会境界的追求。这个典故的运用,让李之遥的形象更加光辉。更难得的是,典故内容和诗意完美融合,塑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那里的自然美、人情美,和冰冷残酷的现实截然不同,融入了诗人的浪漫理想。但这个理想又扎根于现实,不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4. 作品点评

第一首诗看似平实无华,既没有惊艳的词句,也没有刻意的雕琢。全诗结构自然流畅,以情感流动为主线,形成“失意—得意—失意—自慰”的情感脉络。表面像是随意倾诉,实则暗藏匠心:通过环境和人物描写,巧妙穿插典故,在今昔对比中勾勒出两种人格:既有诗人对淳朴本真的赞美,也借与堂弟的隔空对话,反衬出小人的势利与卑劣。字里行间既流露着对世风日下的感慨,也暗含着对盛唐气象渐衰的隐忧。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将深刻的人生体悟藏在平实叙述中,反而更显思想厚度。第二首诗则充满澎湃激情,情感如潮水层层推进。从热烈赞美到深情维护,从当下关怀到未来期许,时空在古今未来间自由穿梭。诗人将对亲友的牵挂、对理想的坚守、对未来的预判熔铸一体,字字句句都饱含赤子深情。但这种浓烈情感并未刻意张扬,而是如地下暗河般自然流淌,在看似平缓的叙述中积蓄力量,最终形成震撼人心的情感能量。最难得的是,炽热情感与质朴表达浑然天成,细品方能领悟其中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之高旷,岂沾沾以早达自喜,夸蛾眉而嗤丑女者哉!”早达自喜之下肯定会出问题,得意之时几于忘形,比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中回忆待诏翰林的生活,“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戴伟华《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凭《边情》

下一篇:唐·马戴《客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