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宰倒持生杀柄":主宰者颠倒握着生杀的权柄,
"闲物命长人短命":无关紧要的事物寿命长而人寿命短。
"松枝上鹤蓍下龟":松树枝上的鹤、蓍草下的龟,
"千年不死仍无病":能活千年且不生病。
"人生不得似龟鹤":人生不能像龟鹤那样,
"少去老来同旦暝":从少年到老年如同从清晨到黄昏。
"何异花开旦暝间":与花开在旦夕之间有什么不同,
"未落仍遭风雨横":还没凋落就遭遇风雨的摧残。
"草得经年菜连月":草能经过一年,菜能延续数月,
# 菜:一作莱。
"唯花不与多时节":唯独花朵不占太多时节。
"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年三百六十天,
"花能几日供攀折":花能有几天供人攀折欣赏。
"桃李无言难自诉":桃李不会说话难以诉说自己的愁苦,
"黄莺解语凭君说":黄莺能理解花的愁苦全靠你来诉说。
"莺虽为说不分明":黄莺即便为花诉说也说不清楚,
"叶底枝头谩饶舌":在叶底枝头只是白白地多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真宰倒持生杀柄,闲物命长人短命。”此句开篇直指主宰者似乎颠倒了生杀的权柄,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寿命很长,而人的生命却很短暂。诗句以直白的语言点出生命长短的不合理现象,奠定了全诗感慨生命无常的基调,流露出对人生短促的无奈。“松枝上鹤蓍下龟,千年不死仍无病。”这句具体列举了松树上的鹤、蓍草下的龟,说它们能存活千年且不生病。通过描绘这些长寿的自然生物,与上句“人短命”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出生命长短的差异,为下文感叹人生不如它们作铺垫。“人生不得似龟鹤,少去老来同旦暝。”此句承接上文,直接感叹人生不能像龟鹤那样长寿,从少年到老年的时光就像从清晨到黄昏一样短暂。语言平实如话,将人生的短暂具象化为旦夕之间,强化了对生命短促的感慨。“何异花开旦暝间,未落仍遭风雨横。”这句把人生的短暂与不幸比作花开在旦夕之间,还没凋落就遭遇风雨的摧残。以花喻人,将抽象的人生感慨寄托于具体的花的遭遇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命运无常的忧愁。“草得经年菜连月,唯花不与多时节。”此句说草能存活一年,菜能延续数月,只有花得不到多长的时间。通过与草、菜的对比,突出花的花期短暂,进一步为下文写花的不幸遭遇做铺垫,暗含对花的怜惜。“一年三百六十日,花能几日供攀折。”这句计算一年的天数,感叹花能供人攀折欣赏的日子寥寥无几。以具体的数字对比,直观地展现花的花期之短,强化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桃李无言难自诉,黄莺解语凭君说。”此句写桃李虽美却无法诉说自己的愁苦,黄莺虽能理解却要靠人来表达。赋予桃李“无言自诉”、黄莺“解语”的特性,通过花的沉默与莺的“解语”对比,凸显花的愁苦难以言说,增添了感伤氛围。“莺虽为说不分明,叶底枝头谩饶舌。”这句说黄莺即便为花诉说,也说不明白,只是在叶底枝头白白地多嘴。承接上句,以黄莺的“说不分明”和“谩饶舌”,进一步强调花的处境之难、愁苦之深,收束全诗,余味悠长。
上一篇:唐·刘禹锡《咏古二首有所寄》
下一篇:唐·韩愈《琴操十首·将归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