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liǔ
zhī
·
·
liáng
yuàn
suí
shì
kōng

朝代:唐作者:韩琮浏览量:1
liáng
yuàn
suí
shì
kōng
wàn
tiáo
yóu
jiù
chūn
fēng
kān
gèng
xiǎng
qiān
nián
hòu
shuí
jiàn
yáng
huā
hàn
gōng

译文

梁苑和隋堤昔日的繁华盛事已然成空,如今千万条柳枝依旧在往昔的春风中舞动。实在难以承受再去想象千年之后的情景,又有谁能见到杨花飘入汉宫之中呢。

逐句剖析

"梁苑隋堤事已空":梁苑和隋堤昔日的繁华盛事已然成空,

"万条犹舞旧春风":如今千万条柳枝依旧在往昔的春风中舞动。

"那堪更想千年后":实在难以承受再去想象千年之后的情景,

# 那堪:何堪。

"谁见杨花入汉宫":又有谁能见到杨花飘入汉宫之中呢。

# 汉宫:泛指宫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柳枝·梁苑隋堤事已空》是唐代韩琮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借杨柳寄托情感,托柳枝慨叹世事的沧桑巨变。诗中提及的梁苑、隋堤往事,已成历史陈迹,而千载之后的世事又有谁能预知,其中蕴含的深沉感喟,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叹异曲同工。此外,杨升庵指出,此诗创作于蜀中,其创作意图或为讽刺蜀主王衍的奢靡生活,为这首诗增添了一层历史讽喻的色彩,使得诗歌在抒情之外,更具现实批判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韩琮(?~?),唐代诗人。字成封,一作代封。长庆四年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十二年任湖南观察使,军乱被逐。咸通中,官至右散骑常侍。韩琮工诗,七律多咏物之作。其诗多清新之制,婉转有思致。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评曰:“韩成封咏物,七字着色巧衬,是当行手。”主要作品有《杨柳枝》《杨柳枝词》《暮春浐水送别》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咏物抒怀的乐府诗。借梁苑、隋堤的杨柳,写出了世事沧桑巨变的深沉感喟,其悲叹之情与陈子昂的名句异曲同工,同时或暗含对蜀主王衍奢靡生活的讽刺,兼具抒情与现实批判意义。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开篇写“梁苑隋堤事已空”,以历史陈迹起笔;结尾“谁见杨花入汉宫”,再次以历史场景收束,首尾均围绕历史兴衰展开,深化了主题。照应:诗中“汉宫”照应起句的“梁苑”,“杨花”呼应“万条犹舞”的堤柳,通过词语与意象的前后关联,使诗歌结构更为紧密,强化了盛衰对比的表达效果。借古伤今:借“梁苑隋堤”的历史典故,梁苑曾是汉代梁孝王的豪华园林,隋堤则见证隋朝一统时的盛景,这些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消逝不见。面对眼前春风中依旧舞动的柳枝,联想到千年前的帝国盛世与当下蜀主王衍时期国土分裂、满目萧条的现实,以“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发出深沉慨叹。通过古今对比,抒发对盛世不再的惋惜,寄寓对时局的不满与对国家重现太平的渴望。用典:“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巧用汉宫典故,汉宫本指汉朝宫殿,代表着汉朝的强盛与大一统局面。作者在此以“汉宫”喻指如汉唐般的盛世,通过设想千年后无人能见到杨花飘入“汉宫”的场景,将现实中国土分裂、满目萧条的状况与往昔汉唐盛世对照,表达对盛世不再的惋惜,以及对国家重归一统、再现辉煌的期盼。虚实结合:“梁苑隋堤事已空”写梁苑隋堤的历史陈迹为实,“万条犹舞旧春风”想象柳枝在春风中舞动为虚,以虚衬实,突出物是人非的感慨;“谁见杨花入汉宫”借汉喻唐,虚写杨花入汉宫的盛世,与当下的萧条形成对比,虚实交织中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悲叹。对比:“梁苑隋堤事已空”的历史消亡与“万条犹舞旧春风”的眼前生机对比,以景物依旧反衬世事沧桑;“千年后”的今昔时代对比,通过“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晚唐分裂的现实对照,强化伤今之情,暗含对蜀主奢靡的讽刺。

3. 分段赏析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两句,呈现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慨叹。历史上,“绿影一千三百里”的隋堤柳,早在中唐时期就已衰败,白居易《隋堤柳》诗云:“隋堤柳,岁久年深尽天衰朽,而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经过晚唐的废毁,其景象愈发萧条。然而韩琮笔下的隋堤柳却在春风中“万条犹舞”,这并非对现实景象的如实描写,而是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诗句意在表达,尽管春风吹拂下杨柳万千条的景色与往昔无异,但曾兴建梁园的帝国盛世,以及修筑隋堤时国家大一统的局面,皆已消逝不再。这种今昔对比,深刻地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其中,上句“已”字点明历史往事的终结,下句“犹”字强调眼前景物的延续,两字对照,引导读者追思汉、隋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经验,用典贴切,情感深沉。诗人面对春风杨柳,遥想梁苑隋堤的兴衰,已生出万千感慨。由此联想到当下的世事,更觉难以想象,故而进一步写下“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的诗句。面对春风拂柳、追忆梁苑隋堤的盛景,作者心中感慨万千,联系当下时局,更觉世事无常,于是写下“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此句为借古伤今之语。从梁孝王刘武筑梁苑的文景之际(公元前2世纪中叶),到韩琮填此词时蜀主王衍在位(919-925),时间跨度恰好千余年。千年前,汉帝国正值“文景之治”的繁荣盛世,而千年后,却是国土分裂、一片萧条,两相对比,令人悲痛不已,故而作者用“那堪更想”,将内心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结句“谁见杨花入汉宫”中,“汉宫”与起句“梁苑”相互呼应,“杨花”紧扣“万条犹舞”的堤柳,“谁见”则道出如今盛世一统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同时,“汉宫”暗喻唐朝,全句感慨汉唐盛世已然成为历史,流露出对往昔辉煌的惋惜之情。此词在愤激的言辞中,蕴含着作者对盛世重现的殷切期盼,也表达了对偏安一隅、沉迷声色的蜀主王衍的不满。有记载显示,王衍不解词中深意,宴饮时还曾自唱此词,直到内侍宋光溥咏胡曾诗“吴王恃霸弃雄才,……一宵西送越兵来”,他才有所领悟,愤怒地罢了宴席,这也从侧面证实了韩琮《杨柳枝》确有讽喻时政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伶人周德华)所唱者七八篇,乃近日名流之咏也。韩琮舍人两首:“枝斗芳腰叶斗眉……”又“梁苑隋堤事已空……”

唐范摅《云溪友议》

# 王衍五年,宴饮无度,衍自唱韩琮《柳枝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内侍宋光溥咏(胡)曾诗曰:“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衍怒罢宴。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 “梁苑隋堤事已空……”韩琮在蜀作此,以讽王宗衍,亦有古意。

明杨慎《升庵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渊《嘲苏世长》

下一篇:唐·薛能《野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