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朝代:唐作者:韩琮浏览量:1
céng
jīng
shí
cháng
míng
lóng
xíng
gǎn
xíng
jīn
liè
wèi
dēng
ruò
shì
yán
chē
yóu
jià
shòu
jīng
nán
féng
wáng
zhī
yīn
jiù
yàn
zhāo
mǎi
jùn
míng
zǎo
wǎn
fēi
huáng
yǐn
tóng
zào
yún
tiān
shàng
zuò
luán
míng

译文

这匹马曾经得到伯乐的赏识,因其独特的长鸣而被识别,它行走时姿态不凡,没有龙行般的气势都不敢前行。它虽然未能登上富贵奢华的场所,却依然如此嘶鸣,即便拉着盐车,身形消瘦,也无所畏惧。可惜很难遇到像王济那样有识马癖好的知音,只能希望能像燕昭王买骏马那样,得到赏识与美名。早晚有一天,它能与飞黄腾达的神马一同,在碧云天中如鸾鸟般欢快地鸣叫。

逐句剖析

"曾经伯乐识长鸣":这匹马曾经得到伯乐的赏识,因其独特的长鸣而被识别,

#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不似龙行不敢行":它行走时姿态不凡,没有龙行般的气势都不敢前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它虽然未能登上富贵奢华的场所,却依然如此嘶鸣,

# 金埒:用钱币筑成的界垣,这里借指豪侈的骑射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于时人多地贵,济(王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匝地竟埒。时人号曰‘金埒’。”

"盐车犹驾瘦何惊":即便拉着盐车,身形消瘦,也无所畏惧。

# 盐车:盐车,意思是运载盐的车子,喻贤才屈沉于下。《战国策》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难逢王济知音癖":可惜很难遇到像王济那样有识马癖好的知音,

# 王济知音癖:懂得相马的王济有爱马的癖好。出自《晋书》杜预列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

"欲就燕昭买骏名":只能希望能像燕昭王买骏马那样,得到赏识与美名。

# 燕昭买骏名:燕昭王千金市马骨的美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早晚有一天,它能与飞黄腾达的神马一同,

# 同皂:同槽。,飞黄:飞黄,即乘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马。

"碧云天上作鸾鸣":在碧云天中如鸾鸟般欢快地鸣叫。

# 鸾鸣:鸾铃鸣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马》是唐代诗人韩琮的七言律诗。此诗以马为主题,通过对马的不凡经历与品质的描述,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开篇便言马曾得伯乐赏识,其鸣声独特,行走姿态尽显不凡。“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以马未登上富贵之途却仍嘶鸣,即便拉着盐车消瘦也无所畏惧,突出马的坚韧。接着,借王济、燕昭王的典故,感慨知音难觅,渴望得到赏识。尾句“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表达对马能如飞黄腾达的骏马,在云霄中欢鸣的期待。全诗将马的境遇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韩琮(?~?),唐代诗人。字成封,一作代封。长庆四年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十二年任湖南观察使,军乱被逐。咸通中,官至右散骑常侍。韩琮工诗,七律多咏物之作。其诗多清新之制,婉转有思致。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评曰:“韩成封咏物,七字着色巧衬,是当行手。”主要作品有《杨柳枝》《杨柳枝词》《暮春浐水送别》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诗人开篇便点明马曾受伯乐赏识,因其鸣声独特,能被伯乐识别。“不似龙行不敢行”则生动展现马的非凡气质,它行走时仿若龙行,若无此等气势,便不敢前行,凸显马的卓越不凡,为下文写马的境遇做铺垫。颔联“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运用对比手法。“金埒”指代富贵奢华之地,马虽未登上这样的显赫之位,却依然高声嘶鸣,毫不气馁;“盐车犹驾瘦何惊”,即便拉着沉重的盐车,身体消瘦,马也无所畏惧。这两句诗既展现出马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暗示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态度。颈联“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巧用典故。王济是西晋爱马之人,对马有独特鉴赏力;燕昭王曾以重金买千里马骨,广纳贤才。诗人借此感慨自己如同这匹马,难遇像王济般的知音,只能渴望如燕昭王对待千里马那样,得到赏识与重用,将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对知音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尾联“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飞黄”是传说中能日行万里的神马,诗人期盼马能与飞黄一同,在碧云天中如鸾鸟般欢鸣。这不仅是对马未来美好境遇的期许,更是诗人渴望自己能摆脱困境、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贺知章《采莲曲》

下一篇:唐·郑谷《杏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