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cuī
wén
kū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uāng
zhū
chū
hǎi
shì
lián
chéng
zhēn
míng
yuè
liǎng
huī
bàng
zhào
rén
yīng
shēng
zhèn
míng
dōu
gāo
jià
dòng
shū
lín
shān
fēng
qīn
wéi
méi
dān
dēng
西
qín
pān
lóng
jiǔ
tiān
shàng
tiǎn
liè
suì
xīng
chén
shì
dān
chí
cǎo
lún
cái
wēi
huì
zhòng
chán
qiǎo
shēng
lín
shí
zài
jīn
lái
yíng
xún
qīng
shuāng
xiǎo
bìn
bái
shēng
jīn
jiàn
绿
shuǐ
tíng
kāi
mén
liè
huá
yīn
qiān
jīn
sàn
shì
zuò
fán
bīn
zhé
yuè
zhōng
guì
chí
wèi
hán
zhě
xīn
bàng
qiè
xiào
tiān
jiāng
yīn
chuí
ēn
tǎng
qiū
shān
bào
yǒu
wēi
shēn

译文

两颗宝珠从海底出现,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如同两轮明月特别显达,光辉照耀着旁人。美名传扬京都,高贵的身价惊动远方的邻邦。岂是因箕山隐士之名?只是因为风度志趣相投而亲近。从前我不自我举荐,担着斗笠向西进入长安。依附权贵登高位,惭愧地位列在朝廷大臣之中。布衣之身侍奉帝王,草拟机密诏令文书。才能微薄却受到厚重的恩泽,谗言巧语使我受到诋毁。一离开已经过去十年,如今再来又过了十多天。我的双鬓已经染满清霜,白露沾湿了衣服和头巾。侧面看见绿水亭,打开门排列着华丽的坐席。把千金分给侠义之士,四周座位上没有平凡的宾客。想要折下月中的桂枝,赠送给天下无薪火的寒贫者。路旁的人已经偷偷嘲笑,通天之路何处寻?倘若能像山丘一样降下大恩,我将以微贱之身报答恩情。

逐句剖析

"双珠出海底":两颗宝珠从海底出现,

"俱是连城珍":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明月两特达":如同两轮明月特别显达,

"余辉傍照人":光辉照耀着旁人。

# 余:馀。

"英声振名都":美名传扬京都,

"高价动殊邻":高贵的身价惊动远方的邻邦。

"岂伊箕山故":岂是因箕山隐士之名?

"特以风期亲":只是因为风度志趣相投而亲近。

"惟昔不自媒":从前我不自我举荐,

"担簦西入秦":担着斗笠向西进入长安。

"攀龙九天上":依附权贵登高位,

"忝列岁星臣":惭愧地位列在朝廷大臣之中。

"布衣侍丹墀":布衣之身侍奉帝王,

"密勿草丝纶":草拟机密诏令文书。

"才微惠渥重":才能微薄却受到厚重的恩泽,

"谗巧生缁磷":谗言巧语使我受到诋毁。

"一去已十载":一离开已经过去十年,

"今来复盈旬":如今再来又过了十多天。

"清霜入晓鬓":我的双鬓已经染满清霜,

"白露生衣巾":白露沾湿了衣服和头巾。

"侧见绿水亭":侧面看见绿水亭,

"开门列华茵":打开门排列着华丽的坐席。

"千金散义士":把千金分给侠义之士,

"四坐无凡宾":四周座位上没有平凡的宾客。

"欲折月中桂":想要折下月中的桂枝,

"持为寒者薪":赠送给天下无薪火的寒贫者。

# 持:一作特。

"路傍已窃笑":路旁的人已经偷偷嘲笑,

"天路将何因":通天之路何处寻?

"垂恩倘丘山":倘若能像山丘一样降下大恩,

"报德有微身":我将以微贱之身报答恩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崔司户文昆季》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五言古诗,题材为赠友诗。围绕李白对崔司户兄弟的赞美展开,以双珠、明月喻其才华出众、声名远扬。同时,诗人自叙往昔入秦为官的经历,包括受宠与遭谗,如今归来境遇改变。借诗表达对友人的欣赏,也期望友人能施以援手,展现出深厚的友情与自身的处境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明月两特达,馀辉傍照人”,将崔司户兄弟比作海底双珠、明月,生动形象地突出他们的才华与品德出众,以及对周围人的影响。用典:“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臣”,“攀龙”用典,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表明自己曾入朝为官,增添诗歌文化底蕴。对比:以自己过去“布衣侍丹墀,密勿草丝纶”的得意与“谗巧生缁磷”后的失意进行对比,突出人生境遇的变化。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特以风期亲”:诗人以“双珠出海底”等句,用比喻手法赞美崔司户兄弟才华如珍宝、声名远播,表明因他们的风度志趣而与之亲近,奠定对友人高度评价的基调。“惟昔不自媒”至“谗巧生缁磷”:自叙往昔主动前往长安,有幸入朝为官,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书,备受恩宠。但因小人谗言,美好局面被打破,体现人生起伏。“一去已十载”至“开门列华茵”:讲述离开朝廷已十年,如今归来又过了十多天,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见到崔司户兄弟的绿水亭中,华茵罗列,展现友人生活的不凡。“千金散义士”至结尾:描绘友人千金散给义士,座中皆非凡宾,表达自己虽有折桂济寒之心却遭人嘲笑,希望友人能如丘山垂恩,自己定当报答,点明赠诗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

下一篇:唐·李白《赠崔秋浦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