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出海底":两颗宝珠从海底出现,
"俱是连城珍":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明月两特达":如同两轮明月特别显达,
"余辉傍照人":光辉照耀着旁人。
# 余:馀。
"英声振名都":美名传扬京都,
"高价动殊邻":高贵的身价惊动远方的邻邦。
"岂伊箕山故":岂是因箕山隐士之名?
"特以风期亲":只是因为风度志趣相投而亲近。
"惟昔不自媒":从前我不自我举荐,
"担簦西入秦":担着斗笠向西进入长安。
"攀龙九天上":依附权贵登高位,
"忝列岁星臣":惭愧地位列在朝廷大臣之中。
"布衣侍丹墀":布衣之身侍奉帝王,
"密勿草丝纶":草拟机密诏令文书。
"才微惠渥重":才能微薄却受到厚重的恩泽,
"谗巧生缁磷":谗言巧语使我受到诋毁。
"一去已十载":一离开已经过去十年,
"今来复盈旬":如今再来又过了十多天。
"清霜入晓鬓":我的双鬓已经染满清霜,
"白露生衣巾":白露沾湿了衣服和头巾。
"侧见绿水亭":侧面看见绿水亭,
"开门列华茵":打开门排列着华丽的坐席。
"千金散义士":把千金分给侠义之士,
"四坐无凡宾":四周座位上没有平凡的宾客。
"欲折月中桂":想要折下月中的桂枝,
"持为寒者薪":赠送给天下无薪火的寒贫者。
# 持:一作特。
"路傍已窃笑":路旁的人已经偷偷嘲笑,
"天路将何因":通天之路何处寻?
"垂恩倘丘山":倘若能像山丘一样降下大恩,
"报德有微身":我将以微贱之身报答恩情。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比喻:“双珠出海底,俱是连城珍。明月两特达,馀辉傍照人”,将崔司户兄弟比作海底双珠、明月,生动形象地突出他们的才华与品德出众,以及对周围人的影响。用典:“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臣”,“攀龙”用典,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表明自己曾入朝为官,增添诗歌文化底蕴。对比:以自己过去“布衣侍丹墀,密勿草丝纶”的得意与“谗巧生缁磷”后的失意进行对比,突出人生境遇的变化。
2. 分段赏析
开篇至“特以风期亲”:诗人以“双珠出海底”等句,用比喻手法赞美崔司户兄弟才华如珍宝、声名远播,表明因他们的风度志趣而与之亲近,奠定对友人高度评价的基调。“惟昔不自媒”至“谗巧生缁磷”:自叙往昔主动前往长安,有幸入朝为官,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书,备受恩宠。但因小人谗言,美好局面被打破,体现人生起伏。“一去已十载”至“开门列华茵”:讲述离开朝廷已十年,如今归来又过了十多天,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见到崔司户兄弟的绿水亭中,华茵罗列,展现友人生活的不凡。“千金散义士”至结尾:描绘友人千金散给义士,座中皆非凡宾,表达自己虽有折桂济寒之心却遭人嘲笑,希望友人能如丘山垂恩,自己定当报答,点明赠诗目的。
上一篇: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
下一篇:唐·李白《赠崔秋浦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