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x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í
nián
lái
shú
máng
rén
yīng
wèi
shèng
xián
rén
lín
yuán
ào
zhēn
chéng
guì
shí
dān
shū
shì
pín
zhuān
zhǎng
shū
guò
biàn
xún
shān
shuǐ
yóu
shēn
tǎng
nián
shí
yóu
qiáng
jiàn
shàng
xián
xíng
shí
chūn

译文

经过五十年的深思熟虑,那些终日忙碌的人或许并未能胜过我们这些闲适之人。在林园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份傲逸才是真正的尊贵,而衣着简朴、饮食简单,并不意味着贫穷。我负责管理图书,这份工作并无过错,它让我有了心灵的栖息地,我遍游山水之间,身心得以自由舒展。倘若我能活到七十岁,且身体依然强健,那么我还将有十五个春天的时间,继续享受这种闲适漫步的生活。

逐句剖析

"五十年来思虑熟":经过五十年的深思熟虑,

"忙人应未胜闲人":那些终日忙碌的人或许并未能胜过我们这些闲适之人。

"林园傲逸真成贵":在林园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份傲逸才是真正的尊贵,

"衣食单疏不是贫":而衣着简朴、饮食简单,并不意味着贫穷。

"专掌图书无过地":我负责管理图书,这份工作并无过错,它让我有了心灵的栖息地,

# 专掌图书无过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

"遍寻山水自由身":我遍游山水之间,身心得以自由舒展。

"傥年七十犹强健":倘若我能活到七十岁,且身体依然强健,

# 傥:假使。

"尚得闲行十五春":那么我还将有十五个春天的时间,继续享受这种闲适漫步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闲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白居易回顾了自己五十年的深思熟虑,得出了闲适生活优于繁忙劳碌的结论,认为荣华富贵远不及身心自由的宝贵。因此,他满怀感慨地表示,假如自己能活到七十岁且身体依然硬朗,那么他还将享有十五个春天的悠闲漫步时光。整首诗深刻表达了白居易追求闲居自保、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白居易以半生的岁月深思熟虑,感悟到闲适生活的价值远超忙碌,认为物质的奢华远不及心灵的自由可贵。因此,他深情地抒发道,若自己能有幸延年至七十,且体魄依然硬朗,那么他还将拥有十五个春天去悠然漫步,享受闲居自保的宁静与自在。这首诗深刻表达了白居易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的首句“五十年来思虑熟,忙人应未胜闲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观点,即忙碌的人未必比闲适的人更成功或更幸福。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诗歌的主题鲜明,易于理解。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忙人”与“闲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闲适生活的优越性。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象征:诗中的“林园”、“山水”等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诗人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分段赏析

《闲行》首联开门见山,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起点,直言自己五十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忙碌的人未必比闲适的人更幸福或更有成就。这里,“五十年来”不仅是一个时间跨度,更象征着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考。而“忙人应未胜闲人”则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闲适生活的优越性。颔联进一步阐述了闲适生活的内涵。诗人认为,在林园中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尊贵。这里的“傲逸”不仅指物质上的富足,更指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而下句“衣食单疏不是贫”则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人认为,只要精神富足,即使物质生活简单朴素,也不算是贫穷。颈联具体描绘了诗人闲适生活的具体内容。诗人说自己专注于管理图书,这是他的爱好和事业,也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而“遍寻山水自由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游历山水来释放自己的身心,获得自由和快乐。尾联是诗人的美好愿景和期望。他希望自己能活到七十岁,并且身体依然强健,这样他就能继续享受闲适的生活,继续“闲行”十五年。这里的“闲行”不仅指身体上的漫步,更指心灵上的自由和宁静。诗人以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风雨晚泊》

下一篇:唐·白居易《座上赠卢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