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思虑熟":经过五十年的深思熟虑,
"忙人应未胜闲人":那些终日忙碌的人或许并未能胜过我们这些闲适之人。
"林园傲逸真成贵":在林园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份傲逸才是真正的尊贵,
"衣食单疏不是贫":而衣着简朴、饮食简单,并不意味着贫穷。
"专掌图书无过地":我负责管理图书,这份工作并无过错,它让我有了心灵的栖息地,
# 专掌图书无过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
"遍寻山水自由身":我遍游山水之间,身心得以自由舒展。
"傥年七十犹强健":倘若我能活到七十岁,且身体依然强健,
# 傥:假使。
"尚得闲行十五春":那么我还将有十五个春天的时间,继续享受这种闲适漫步的生活。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白居易以半生的岁月深思熟虑,感悟到闲适生活的价值远超忙碌,认为物质的奢华远不及心灵的自由可贵。因此,他深情地抒发道,若自己能有幸延年至七十,且体魄依然硬朗,那么他还将拥有十五个春天去悠然漫步,享受闲居自保的宁静与自在。这首诗深刻表达了白居易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的首句“五十年来思虑熟,忙人应未胜闲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观点,即忙碌的人未必比闲适的人更成功或更幸福。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诗歌的主题鲜明,易于理解。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忙人”与“闲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闲适生活的优越性。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象征:诗中的“林园”、“山水”等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诗人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分段赏析
《闲行》首联开门见山,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起点,直言自己五十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忙碌的人未必比闲适的人更幸福或更有成就。这里,“五十年来”不仅是一个时间跨度,更象征着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考。而“忙人应未胜闲人”则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闲适生活的优越性。颔联进一步阐述了闲适生活的内涵。诗人认为,在林园中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尊贵。这里的“傲逸”不仅指物质上的富足,更指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而下句“衣食单疏不是贫”则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人认为,只要精神富足,即使物质生活简单朴素,也不算是贫穷。颈联具体描绘了诗人闲适生活的具体内容。诗人说自己专注于管理图书,这是他的爱好和事业,也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而“遍寻山水自由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游历山水来释放自己的身心,获得自由和快乐。尾联是诗人的美好愿景和期望。他希望自己能活到七十岁,并且身体依然强健,这样他就能继续享受闲适的生活,继续“闲行”十五年。这里的“闲行”不仅指身体上的漫步,更指心灵上的自由和宁静。诗人以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上一篇:唐·白居易《风雨晚泊》
下一篇:唐·白居易《座上赠卢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