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ǒu
rén
yóu
méi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òng
jūn
yóu
méi
yīng
jiàn
méi
huā
yǒu
shǐ
使
lái
lìng
hóng
fāng
xiē
zàn
xíng
xīn
lín
dìng
zuì
jīn
líng
yuè
yàn
shū
yīn
chén
zuò
yuè

译文

送你去游览梅湖,你应当会见到梅花怒放。有信使来的话,别忘记寄几支梅花来,别让红花空歇。我最近打算去新林浦,去金陵醉赏明月。你可千万要记得给我鸿雁传书啊,莫让音讯两不相闻。

逐句剖析

"送君游梅湖":送你去游览梅湖,

# 梅湖:在金陵附近的湖,古时传说有一只梅树枝做的渡筏沉入水底,有的时候会浮出水面,春天里会开很多花,湖中漂满梅花。,游:游览。

"应见梅花发":你应当会见到梅花怒放。

# 应见:应当见到。

"有使寄我来":有信使来的话,

# 有使寄我来:借用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意,说如果去了梅湖,见到梅花,也应寄我一枝。

"无令红芳歇":别忘记寄几支梅花来,别让红花空歇。

# 红芳:红花。

"暂行新林浦":我最近打算去新林浦,

# 新林浦:在金陵城西南。,暂行:最近打算去。

"定醉金陵月":去金陵醉赏明月。

"莫惜一雁书":你可千万要记得给我鸿雁传书啊,

"音尘坐胡越":莫让音讯两不相闻。

# 胡越:一北一南分别太远。,尘:导致,使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友人游梅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友人游梅湖的想象与嘱托,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牵挂。全诗以“送君游梅湖”开篇,点明送别场景,“应见梅花发”既交代友人此行的时令,又以梅花象征高洁情谊;颔联“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以“红芳”喻指友情,恳请友人捎信以维系情感;颈联“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想象友人途中的逍遥游踪,“定醉”二字暗含对友人漂泊生涯的关切;尾联“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以“一雁书”的典故直抒胸臆,强调书信往来的重要性,“胡越”之喻凸显离别之远与思念之深。全诗以“梅湖”为线索,将送别场景与自然意象交融,既保留了李白诗歌的浪漫飘逸,又蕴含深挚的人间真情。其通过时空跳跃与意象叠加,在有限篇幅中构建出跨越空间的情感联结,被誉为“唐代送别诗中兼具诗意与哲思的典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友人游梅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时,李白漫游至金陵(如今的南京)一带,在此地送别友人前往梅湖游玩。梅湖位于金陵城南,以梅花闻名,李白借送友人前往此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旅途的牵挂。李白一生喜好游历,广交朋友,他性格豪放洒脱,对待友情十分珍视。诗中“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嘱托,希望友人能寄信回来,让彼此的友情如同梅花的芬芳一样长久留存,也体现出李白对友人漂泊生涯的关心。而“定醉金陵月”则通过对友人途中逍遥自在情景的想象,暗含了李白对友人的羡慕以及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梅湖”为线索,将送别场景与自然意象巧妙融合,在展现李白诗歌浪漫飘逸风格的同时,也蕴含了他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送友人游梅湖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旅途中的牵挂和对两人之间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实写送别场景(“送君游梅湖”)与虚写友人行程(“定醉金陵月”)交织,拓展了诗歌的时空维度。比喻:以“红芳”喻友情,以“环佩”“月襟”象征高洁品格,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3. 分段赏析

《送友人游梅湖》首联“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以明快语言点明送别主题,“应见”二字既推测友人行程,又以梅花暗喻友情的高洁;颔联“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以“红芳”喻友情,恳请友人捎信维系情感,“无令”二字凸显牵挂之急切;颈联“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宕开一笔,想象友人途经新林浦、醉卧金陵月的逍遥情景,“定醉”暗含对友人漂泊生涯的关切与艳羡;尾联“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以“一雁书”的典故直抒胸臆,“莫惜”的劝诫与“胡越”的遥远形成张力,既强调书信的重要性,又流露出对音信隔绝的担忧。全诗四联以“送君”为起点,通过现实与想象的交替、自然意象与典故的融合,将送别之情从眼前延伸至远方,最终凝聚为跨越时空的情感呼唤,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中见深情”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洞宾《通道》

下一篇:唐·李白《白毫子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