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bié
shè
rén
tái
qīng
zhī
jiāng
n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guó
xíng
yuǎn
huán
shān
qiū
mèng
cháng
tóng
luò
jīn
jǐng
fēi
yín
chuáng
jiào
lǎn
míng
jìng
bìn
máo
shuāng
liáng
wěi
màn
cǎo
mào
chéng
sāng
dào
xīn
xià
shì
shí
rén
guāng
yīn
wèi
dòng
tíng
piāo
luò
zhī
xiāo
xiāng
lìng
jīng
shì
zhé
shāng
qián
qiú
yǐn
chǐ
shuǐ
zhù
lùn
tán
xīng
wáng
wáng
qiáo
kǒu
chuán
fāng
dòng
guò
tiān
dēng
zhēn
cháo
huáng
jiāng
ěr
bèi
huī
shǒu
suì
áo
xiáng

译文

离开京城,你这远行的客子前路遥远,回到江南山中,秋夜的梦啊那样悠长。梧桐叶落在华美的井边,一片叶子飘到了井栏之上。睡醒后拿起明镜,鬓发已像霜雪般纷扬。昔日的宏图埋没在荒草里,旧日的容颜变得如同枯桑。想倾诉心中抱负,世人却怀疑明珠是假。如今你就像洞庭的落叶,要飘向潇湘之地。贤弟是经世济民的人才,就算被贬谪,我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潜伏的蛟龙隐在浅水里,仍能著书立说议论兴亡。若在客途中遇见仙人王子乔,得他传授不死的秘方。便能进入洞天穿越天地,登天成仙朝拜玉皇。我会轻拍你的脊背,挥手送你自在翱翔。

逐句剖析

"去国客行远":离开京城,你这远行的客子前路遥远,

"还山秋梦长":回到江南山中,秋夜的梦啊那样悠长。

"梧桐落金井":梧桐叶落在华美的井边,

"一叶飞银床":一片叶子飘到了井栏之上。

# 银:一作长。

"觉罢揽明镜":睡醒后拿起明镜,

"鬓毛飒已霜":鬓发已像霜雪般纷扬。

"良图委蔓草":昔日的宏图埋没在荒草里,

"古貌成枯桑":旧日的容颜变得如同枯桑。

"欲道心下事":想倾诉心中抱负,

"时人疑夜光":世人却怀疑明珠是假。

"因为洞庭叶":如今你就像洞庭的落叶,

"飘落之潇湘":要飘向潇湘之地。

"令弟经济士":贤弟是经世济民的人才,

"谪居我何伤":就算被贬谪,我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 谪居我何伤:一作“出门见我伤”。

"潜虬隐尺水":潜伏的蛟龙隐在浅水里,

"著论谈兴亡":仍能著书立说议论兴亡。

"客遇王子乔":若在客途中遇见仙人王子乔,

# 客遇:一作“云见”。

"口传不死方":得他传授不死的秘方。

"入洞过天地":便能进入洞天穿越天地,

"登真朝玉皇":登天成仙朝拜玉皇。

"吾将抚尔背":我会轻拍你的脊背,

"挥手遂翱翔":挥手送你自在翱翔。

# 遂翱翔:一作“凌苍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是李白流放遇赦东归途中在岳阳时为送别因永王璘案被流放零陵的表弟李台卿而作。全诗以秋日离别为背景,开篇借“去国”“还山”点明送别情境,以梧桐叶落之景渲染苍凉氛围。接着转入自身感慨,写鬓发已霜、壮志未酬的失落。后部分转向对弟弟的评价与劝慰,赞其为“经济士”,虽遭谪居却志存高远,以“潜虬”为喻赞其才华,又用王子乔典故寄寓美好期许,末句以挥手送别之景收束,愿其自由翱翔。诗中融个人感慨与兄弟情谊,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季,时逢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行至岳阳途中写下此作,用以送别因受永王璘案牵连、被贬流放零陵的表弟李台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借秋日梧桐落叶、洞庭潇湘等意象,既写出自身流放遇赦东归途中的境遇与感慨,也描绘了表弟李台卿因永王璘案被贬零陵的漂泊处境,抒发了对表弟的牵挂、慰藉与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铺陈:诗的前四句“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通过描写秋日萧瑟之景,如梧桐叶落,铺陈出离别的场景。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前两句点明送别情境:弟弟台卿远离京城,前往江南,“还山”暗指其归隐或谪居之地,秋日的离别让愁绪如“长梦”般绵延。后两句以秋景强化氛围:梧桐叶落入华美的金井,一片落叶飘向井边的银栏。“金井”“银床”的精致与落叶的萧瑟形成对比,既写实秋日景象,又暗含繁华易逝的淡淡感慨。中间四句“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诗人由送别转向自身,晨起睡醒,对镜自照,忽见鬓发已如霜雪般斑白,直抒时光流逝的怅惘。“良图委蔓草”写曾经的理想抱负已被蔓草淹没,“古貌成枯桑”以“枯桑”喻容颜衰老,两句递进,道尽壮志未酬的失落与人生易老的无奈,既是个人境遇的真实写照,也暗含对现实的失意。接着八句,“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两句过渡,暗示自己与弟弟的心事难被世人理解。“夜光”指夜光珠,喻珍贵的理想或才华。“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点明弟弟前往江南的目的地,洞庭、潇湘皆为江南意象,以“落叶”呼应开篇秋景,强化漂泊感。“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直接赞弟弟有经世济民之才,虽遭贬谪,诗人却认为不必过于悲伤,显露出对世俗不公的不屑与豁达。“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以“潜虬”为喻,赞弟弟虽身处狭小困境,却能潜心著述,议论国家兴亡,凸显其志存高远。最后六句,“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引入神仙典故,设想弟弟若得仙人指点,便能超脱尘世、登仙成道,看似浪漫,实则是对弟弟的美好期许:困境中既能坚守理想,亦能保有精神的自由。结尾“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以动作收束,诗人轻拍弟弟后背,挥手送别,愿他如鸟般自由翱翔,既含离别时的洒脱,也寄寓着对彼此精神相通、超脱困境的坚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

下一篇:唐·武则天《制袍字赐狄仁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