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shèn
shuāi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2
zhōng
yuán
tíng
jiē
wèi
zuò
tíng
yún
shuǐ
shēng
shān
jìng
lái
xiāng
shān
yuán
zhě
suì
zuò
shù
shù
fǎng
仿
yuān
míng
qīn
yǒu
zhī
yún
shèn
shuāi
chàng
píng
shēng
jiāo
yóu
líng
luò
zhǐ
jīn
bái
kōng
chuí
sān
qiān
zhàng
xiào
rén
jiān
wàn
shì
wèn
néng
lìng
gōng
jiàn
qīng
shān
duō
mèi
liào
qīng
shān
jiàn
yīng
shì
qíng
mào
lüè
xiāng
zūn
sāo
shǒu
dōng
chuāng
xiǎng
yuān
míng
tíng
yún
shī
jiù
shí
fēng
wèi
jiāng
zuǒ
chén
hān
qiú
míng
zhě
shí
zhuó
láo
miào
huí
shǒu
jiào
yún
fēi
fēng
hèn
rén
jiàn
hèn
rén
jiàn
kuáng
ěr
zhī
zhě
èr
sān

译文

铅山县里的园亭,我都分别给它们题了《贺新郎》这个词。一天,我独自坐在停云堂,水声山色,竞相前来使我高兴。我想,这是不是溪水和青山看到我为别处写了词,也叫我照例给停云堂写一首。于是我就写下了这几句,差不多近似于陶渊明《停云》诗思念亲友的意思。我已经很衰老了。真令人惆怅、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问还有什么事、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逐句剖析

"邑中园亭":铅山县里的园亭,

# 邑:指铅山县。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皆为赋此词":我都分别给它们题了《贺新郎》这个词。

# 此词:指《贺新郎》词调。,仆:自我谦称。

"一日":一天,

"独坐停云":我独自坐在停云堂,

# 停云:指辛弃疾在瓢泉所筑停云堂。

"水声山色":水声山色,

"竞来相娱":竞相前来使我高兴。

# 竞来相娱:争相前来使我高兴。

"意溪山欲援例者":我想,这是不是溪水和青山看到我为别处写了词,

# 意溪山欲援例者:料想溪山也想依照前例(以词赋邑中园亭事,即要我也赋一首《贺新郎》)。意:猜度,料想。援例:依照前例。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

"遂作数语":也叫我照例给停云堂写一首。

"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于是我就写下了这几句,差不多近似于陶渊明《停云》诗思念亲友的意思。

# 云:助词,用于句末,无义。,渊明思亲友:晋代陶渊明有《停云》诗四首,自谓是“思亲友”之作。,仿佛:相似,类似。,庶几:差不多。

"甚矣吾衰矣":我已经很衰老了。

# 甚矣吾衰矣: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怅平生、":真令人惆怅、

# 怅:发愁,感到若有所失。

"交游零落":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

# 交游零落:指老友纷纷离世。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不独善人君子难得易失,而交游零落如此,反顾身世,死生盛衰之际,又可悲夫!”交游,朋友。零落,稀少。

"只今余几":如今还剩下多少!

# 余几:剩下几个。,只今:如今。

"白发空垂三千丈":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

# 白发空垂三千丈:语本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愁之长。空,徒自,白白地。

"一笑人间万事":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问何物、":问还有什么事、

"能令公喜":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

# 能令公喜:《晋书·温峤传》记载,王珣、郄超都有奇才,也都受到大司马桓温的喜爱。珣为主簿,超为参军。超多须,珣矮小。府中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公,词人自称。

"我见青山多妩媚":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

# 我见青山多妩媚:化用唐太宗李世民语。《新唐书·魏征传》:“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魏征是初唐政治家,曾向唐太宗提出过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颇受重视。唐太宗所谓“妩媚”,是指魏征的耿直。此处是形容青山秀丽美好。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 应如是:应该也是如此。

"情与貌":不论情怀还是外貌,

"略相似":都非常相似。

# 略相似:意谓人与山的感情和外貌大致是一样的。

"一尊搔首东窗里":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 一尊搔首东窗里:化用陶渊明《停云》:“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陶渊明在东窗饮酒,好友远隔未至,只有“搔首”盼望他来。尊,酒杯。搔首,挠头,烦急貌。

"想渊明、":想来当年陶渊明、

"停云诗就":写成《停云》之时,

# 就:完成,写成。

"此时风味":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 风味:风情神态。

"江左沉酣求名者":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

# 江左沉酣求名者:指南朝的那些纵酒放浪的名士清流。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江左,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晋室南渡,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建都金陵,史称南朝。

"岂识浊醪妙理":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

# 妙理:精微的道理。,浊醪:浊酒。

"回首叫、":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

# 回首叫:回首长啸。

"云飞风起":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

# 不恨古人吾不见:《南史·张融传》:“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狂,指愤世嫉俗的狂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

"知我者":了解我的,

"二三子":还是那几个朋友。

# 二三子:《论语》中的成句,是孔子对其弟子的称呼。如《述而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此处借指知己,也可理解为青山,因为青山是他的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围绕思亲友与饮酒展开,融入山水意趣,抒发了词人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知音难觅的伤怀,以及宁可寄情山水、不逐世俗名利的情操。上片以浩叹起笔,因年老罢退、万事蹉跎、故交零落,自谓唯有转向青山寻觅知音,与青山相互欣赏妩媚姿态;下片转而向古人寻求知己。全词效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寄托了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绪与对时局的深切怨愤。词中大量化用典故及前人诗句,巧妙自然而无堆砌之弊,并将多种抒情方式交融,使词情跌宕起伏、韵味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春。早在绍熙五年(1194)秋,辛弃疾便从福建安抚使任上罢职,至此时已被投闲置散七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新居、建园亭,其中“停云堂”取名自陶渊明《停云》诗意。这首词便是他于停云堂上观览风物、思念故旧有感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言志抒情词。主要写词人罢职闲居时的感慨,因年老退隐、故交零落而浩叹,转与青山为友、向古人寻知音,抒发了年华空老、壮志未酬、知音难觅之伤怀,兼表不逐世俗、放情山水的节操。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善用典故传情达意,借历史意象深化情感厚度。开篇“甚矣吾衰矣”化用《论语》中孔子叹老之语,既写自身衰老,更暗合怀才不遇的隐痛;“怅平生、交游零落”化用廉颇典故,以名将迟暮自比,感慨故友凋零的孤寂。“我见青山多妩媚”反用李白诗意,又融宗炳“澄怀观道”之意,将青山人格化,既借山水慰藉孤独,又以青山自喻高洁。下片“元龙臭味,孟公瓜葛”,用陈登(元龙)的豪壮与陈遵(孟公)的豪爽典故,追忆往昔知己相交的豪情,反衬当下无人倾听“硬语盘空”的落寞。结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化用《南史》语句,以狂傲之辞抒悲愤之情,将对知音的渴求推向历史维度,在古今对照中尽显孤高与愤懑。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辛弃疾以“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陡然起笔,直接引用《论语》中孔子“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感慨。孔子当年发出这样的叹息,是因为自己推行周礼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辛弃疾借用这句话,同样是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遗憾。此时的辛弃疾年近六旬,已经被贬谪闲居多年,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一个个离他而去,这种孤独感愈发强烈。“只今余几”与结尾处的“知我者,二三子”相互呼应,更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凄凉。紧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几句,辛弃疾巧妙化用了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徒然老去却一事无成的无奈,又借用《世说新语》里郗超、王恂能让桓温欢喜的典故,自嘲找不到真正能让自己开心的人和事。这寥寥数语,就把他在现实中无人理解、无人赏识的落寞刻画得入木三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辛弃疾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人倾诉的深情,全都寄托在了眼前的青山上。他觉得青山姿态美好,甚至想象青山看自己也同样如此。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就像把自己的心情和青山“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既生动又感人。而“情与貌,略相似”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品格和志向,就如同眼前的青山一样,崇高、宁静又充满生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愿与那些奸邪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下片“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辛弃疾化用陶渊明《停云》诗中“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的意境,仿佛看到了陶渊明当年思念友人、饮酒赋诗的情景,他以陶渊明自比,感慨南宋朝廷中,像陶渊明这样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太少,满是追名逐利、醉生梦死之徒。“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则反用《南史》中的语句,一个“狂”字,把他超越古今、笑傲天下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知我者,二三子”,这里的“二三子”,既可能是他现实中的好友,也可以理解为像陶渊明、屈原,甚至孔子这样的古代先贤。辛弃疾感叹在这世上,真正懂他的人太少,这种孤独感,其实和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愤如出一辙,都源自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而他闲居铅山的生活,也恰似陶渊明隐居南山,虽远离尘世喧嚣,却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却不着痕迹。典故的层叠不仅未显堆砌,反而托举起磅礴气势,词人借古开今,以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展现出超凡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篇(指此词)豪视一世,独首尾两腔,警语差相似。

宋岳珂《桯史》卷三

# 此词稼轩自拟彭泽诗意,然彭泽一爵酣如,二爵訚訚,如此则“坎坎鼓我,蹲蹲舞我”矣。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六

# 稼轩每燕,辄命侍妓歌此,拊髀自笑,坐客叹誉,如出一口。岳亦斋云:“待制词句,豪视一世,独首尾二腔,警语相似。”稼轩慨然曰:“夫君实中予痼”,乃咏改其语,不知改者若何,惜未见之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四

# “词忘复”条:词欲婉转而忘复,不独“不恨古人吾不见”与“我见青山多妩媚”,为岳亦斋所诮。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 辛氏喜欢用南北朝人的语言入词,像这首词“不恨古人吾不见”二句,是用《南史》张融语。“江左沉酣求名者”两句则是评议南朝人语。因为南宋偏安江左,政治局面和南朝相似,所以南宋人的感慨,也与南朝人相近。陆游诗、辛弃疾词都多用南朝人语,这是和他们的时代身世有密切的关系的。

近现代词学家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

# 首韵“甚矣吾衰矣”,深慨老而无用。“怅平生、交游零落”二句,云稼轩在上饶隐居十年间,洪景伯、罗瑞良、韩南涧、汤朝美、钱仲翔、王宣子、施圣与、陆九渊、陈同父先后下世。平生故交,零落殆尽,但余陆放翁、朱晦庵、刘政之数人而已。“停云亲友”之思,正自此中生出。人不我知,世不我用,水声山色,聊以相娱。“青山妩媚”二句,托意尤远。与李白《敬亭山》诗所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同一气度,亦同一心境。后阕“一尊搔首东窗里”三句,正如渊明思亲友而作《停云》诗之境界。今日停云独坐,亦有“八表同昏”之感。“回首叫”以下,风云跌荡,有老骥伏枥之慨。“知我者,二三子”,关照上片之故人余几,且又表出胸中之无限气势。此等处如满纸牢愁,有何呈取。假用张融语,放开境界,益觉奡兀。使读者知此词是借题寓慨,用意不在本位上。

现代词学家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下一篇: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猜你喜欢